APP下载

生活语文教学中智障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初探

2024-10-15李韦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17期

【摘要】 观察是认识世界和发展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生活语文教学中培养智障学生观察能力要秉持渐进性、实践性、灵活性等原则,可从设计观察任务、教授观察方法以及课外延伸拓展等方面着手,从而发展其阅读理解、写话习作等能力,促进智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 智障学生;生活语文;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李韦,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扬州,225200)。

观察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人们认识和辨别事物的基本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各年级段目标和内容中都提出了有关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求:低年级段学生能观察校园环境,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观察所得;中年级段学生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高年级段学生能留心观察生活情景,借助观察、想象写一段话。因此,生活语文教师应当着力培养智障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培养智障学生观察能力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观察能力不仅仅是“看到”事物表面的能力,而且是深入洞察、理解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智障学生在阅读时通常难以完全理解文本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更准确地捕捉文本细节,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二)有助于提高写话习作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写话习作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个体更深入地理解并感知周围的世界。通过观察能力的训练,智障学生可以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从而丰富写话习作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三)有助于更好地融入社会

通过培养观察能力,智障学生可以更加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比如人们的情绪、社会的规则、自然的现象等。感知力的提升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求,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变化,融入社会生活。

二、培养智障学生观察能力的原则

(一)渐进性原则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系统的训练和指导。教师可以为智障学生设计一系列观察任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他们的观察广度和深度。

(二)实践性原则

观察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高的。教师应该鼓励智障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观察习惯,提升观察能力。

(三)灵活性原则

观察活动要以学生的观察兴趣为前提灵活开展。教师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结合,激发智障学生的观察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观察。

三、培养智障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和路径

(一)设计观察任务

合适的观察任务能够帮助智障学生找到观察方向,并梳理观察步骤、观察要点。首先,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选择恰当的观察材料,确保观察对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和可供挖掘的深层意涵。其次,制订明确的观察目标。目标越明确,观察效果越好。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难度适宜的观察目标,并用清晰的、引导性的语言表述出来,让他们带着明确的目标去观察。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文章插图提问:“你能看到图中的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最后,教师要通过任务设计,构建观察目标与文本内容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上文的观察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人物形象、神态、动作等信息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建立插图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授观察方法

运用恰当的观察方法是有效观察的前提。教师应教授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避免混淆和遗漏。例如,在教学《我的文具盒》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第一步整体观察文具盒的形状和材质;第二步按由外到内的顺序依次观察盒盖颜色、图案,盒内结构、用途。在观察事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观察,同时注意每个“小事件”内在的发展顺序。在教学《一只小羊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一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先观察巴特是怎么发现小羊羔的,再观察巴特发现后又是怎么做的,从而逻辑清晰地呈现整个事件。对于多个事物,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找出它们的异同,在对比中分析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并抓住本质特征。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抓住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形态特征:小公鸡嘴尖、爪锐利;小鸭子嘴扁、爪像扇子。再通过进一步观察抓住它们的本质特征:小公鸡会捉虫子,不会游泳;小鸭子会游泳,不会捉虫子。

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一两种简易观察方法的训练,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再引导他们主动选择、运用观察方法,甚至综合运用多种观察方法。

(三)课外延伸拓展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实践性活动。”教师应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创设即时观察机会,增强智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并鼓励他们在观察后及时进行写话习作,将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表达。如在学习完《翻轮胎比赛》这篇课文后,教师布置了参与并观察大课间“有趣的运球比赛”这项任务。学生在经历了热血沸腾的比赛后心情非常激动,写得尤为精彩:“比赛开始了,我的手心直冒汗”“球一会儿往这跑,一会儿往那跑,让我措手不及”“我立刻双手抱住球,紧急刹车”……离开细致的观察体验是很难写出如此生动形象的语句的。

教师还要鼓励智障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坚持每天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变化,或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学习完《生物角》这篇课文后,学生对植物产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观察小区、公园中植物的变化,照料并观察家庭种植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状态,并定期组织学生分享,丰富学生说句写句内容。

综上所述,生活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智障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观察方法,为他们思维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赵华丽;见习编辑:孟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