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估,让个别化教育计划更好地发挥作用
2024-10-15王黎
【关键词】 入园评估;量表评估;观察评估;IEP;学前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简介】 王黎,幼儿园高级教师,江苏省常熟市海虞幼儿园(江苏苏州,215519)。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2019年11月创设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目前在园特需幼儿12名。在实践中,我园以满足特需幼儿的个别化需求和促进能力发展为目标导向,科学应用评估手段,充分发挥干预作用,IEP设计、实施有效,教育目标达成度较高。
一是入园评估。根据《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健全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完善教育安置办法”要求,我园在全纳教育的理念下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依托入园体检和入园信息登记进行初步筛查与评估。发现异常问题时,与家长深入交流,鼓励家长提供真实可靠的基本信息、医学诊断、发展需求等原始资料,为特需幼儿制订和调整IEP提供基础信息。二是量表评估。即根据标准化的评估量表来有针对性地收集特需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资料,形成量化结果,为IEP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中国残联康复部委托研制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试用)》包含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能力、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8个领域的评估项目,内容全面且针对性强,适用于年龄在0—6岁、能力和心理发展处于学前阶段的孤独症及其他广泛发育障碍儿童。我园由资源教师、班级教师、家长组成的融合教育团队分别在期初、期末以此对特需幼儿进行评估,以制定学年、学期教育目标与计划,提供精准的支持和服务。三是观察评估。这是一种动态的、融合了检核评估特点的评估方式,属于非标准性评估;注重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辅助工具,对现象进行考察和描述,强调过程、分析现象并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对特需幼儿的观察、记录,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表现和需求,找出发展的突破口,以调整、改进IEP内容,最大限度地提升特需幼儿的优势能力、改善弱势能力。
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幼儿航航(化名)按龄入学报到时,我们通过入园评估,分析航航暂不具备接受幼儿园融合教育的能力,决定暂缓入园,为其制订“送教上门”的IEP,每周一次进行上门教育服务,关注他在康复机构的干预情况。第二年经过评估,航航顺利入园,我园实施包括随班就读、小组活动、个别化教育、运动康复等内容,保教康相结合的融合教育安置方式。在IEP的具体实施中,我们通过量表评估,制定航航具体的学年发展目标和学期教学计划;通过观察评估,在日常教学中准确预设个案达成目标,适时降低难度,让航航在最近发展区得到锻炼、体验成功。资源教师作为影子老师辅助教育活动,进行观察指导;特教班教师根据学期计划设计相适应的课程,提优促弱;家长根据作业单在家中进行幼儿能力的巩固,多方合力,有效提升IEP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通过2年多的融合教育,航航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他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了规则意识,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提升了专注力,与同伴友好相处。
(责任编辑:叶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