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裔离散文学作品《龙记咖啡馆的子夜》中的中西方文化拼合探析

2024-10-15覃思贤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3期

摘 要:华裔离散文学近年来备受关注,当中展现的中西方文化拼合是这类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本文以加拿大华裔作家方曼俏的英文长篇小说《龙记咖啡馆的子夜》为文本,从儒家思想、中国民间传说及习语的运用、传统婚姻观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角度,分析作品中中西方文化的杂糅与拼合。

关键词:华裔离散文学;中西方文化拼合;《龙记咖啡馆的子夜》;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覃思贤(1992-),女,柳州工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

“离散”,即分离、分散。该词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形式——离散文学。离散文学通常指在国家或文化间有跨界生存经历的离散人群,用旅居国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而文化的杂糅与拼合则是离散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海外华裔作家是离散文学的重要创作群体,他们虽远离故土,却使用旅居国文字使中华文化得以在异国他乡生存与传承。

《龙记咖啡馆的子夜》是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方曼俏(Judy Fong Bates)的一部英文长篇小说,它入选了2006年度美国图书馆协会著名书榜。作家以中国孩童的口吻,讲述了加拿大二十世纪中期鲜为人知的小镇华裔生活和他们的辛酸创业史。小说的主人公素珍在她5岁时,跟随母亲从香港移居加拿大,投奔父亲和哥哥。他们一家人在小镇尔湾经营着一家叫做“龙记咖啡馆”的中餐厅。在那里,素珍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人际交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儒家思想、民间传说、习语、婚姻观和极具中国韵味的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在英语语境下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在西方社会及英语语境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龙记咖啡馆的子夜》成了加拿大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异质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生动范本。本文将以《龙记咖啡馆的子夜》为文本依托,分析这部离散作品中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拼合。

一、儒家思想与西方多元文化社会的拼合

儒家学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小说《龙记咖啡馆的子夜BjgSHSQMzytdwVPRfmx+h7egUF0ZsKJB1ggMK5jo3EI=》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儒家思想尊仁,重礼,万事“以和为贵”。素珍一家是尔湾小镇上唯一的一个华人家庭,书中在评价他们一家人时写道:“在尔湾小镇的人们眼中,素珍一家待人有礼,工作勤恳,与人为善,坚持自我,从不会做出有违道德和社会规范的任何事情”,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移民家庭。这一点离不开素珍父亲多年来坚持以儒家信条待人、处世和经营餐馆。此外,儒家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的方圆处世态度也体现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素珍的父亲传统守旧,任劳任怨,只为让妻女在异国他乡生活得舒适些。父亲常常教育素珍要学会忍让,顺从,尊敬师长,服从命令。即使在素珍因一口暗黄的乳牙和龋齿被老师叫到讲台上展示而委屈、羞愧甚至记恨老师时,她的父亲仍用儒家信条教育她: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作者把素珍的母亲塑造成了一个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她不得不听从丈夫的命令来到异国。为了女儿的将来,她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在破败的小中餐厅中默默无闻地承担一切杂活,只为让女儿多些时间学习,期望她有一个像“老番”一样的未来。除此之外,素珍家中的各类矛盾都以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忍让和妥协得以化解。素珍的哥哥力坤因想要改变菜式而与父亲争执。最后,多天的争执以父亲同意增加新套餐的妥协和哥哥保留加拿大特色菜的让步而得以解决。甚至,当素珍的父亲撞破自己的妻子与自己和前妻生的儿子的不伦行为时,他仍为了保住家族颜面选择了忍下。这些无一不体现了儒家文化对这个中国移民家庭产生的巨大影响。

而生于中国,在加拿大长大并接受教育的素珍,作为这部小说中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点,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崇尚自由、平等的西方价值观同时在她身上显现。她听从父亲对自己的教导,顺从、忍耐,即使在被嘲笑“中国佬”时也不曾反驳。然而,当她的好友夏洛特被老师辱骂时,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你这个婊子”;当面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没来由的指责时,她抑制不住愤怒,将母亲与哥哥有染的丑事公之于众。在这些瞬间,父亲教给她的儒家信条,忠也好,礼也罢,全都消失了。

二、西方文化语境中中国民间传说和习语的运用

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等故事,是人民群众的艺术结晶,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精华。在素珍眼中,父亲一直是一个讲故事能手。每天晚上,父亲都会给她讲一些中国故事,有关于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也有关于巾帼英雄、绝世美女。讲故事也成了这位中国父亲教育儿女的方式之一。父亲给素珍讲了一个年轻女孩出嫁后忍住不放屁,最终获得放屁大赛冠军的故事,告诫女儿要学会忍耐,压制住一切不良的念头,随遇而安,不要抱怨;他还讲了韶坤女扮男装,带兵打仗,最终击退野蛮人的故事,鼓励女儿在这个陌生国度要勇敢,有担当。小说在描述素珍听中国故事的感受时写道:“父亲的话就像柔和的春风一样轻拂着我的脸庞”“把我带回到了古代的中国”。素珍的父亲将中国民间故事从中国语境迁移到了西方文化语境中,有的故事虽荒诞、可笑,却蕴藏着这位中国父亲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儿女们深沉的爱。

习语是经过长期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谚语等,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小说《龙记咖啡馆的子夜》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习语频频出现。例如,当素珍被白人女孩欺负和辱骂时,平日里柔弱的母亲竟化身成一只“好斗公鸡”保护着她。江姨夫用“铁公鸡”形容素珍的父亲,看似取笑他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却也透露出了中国人身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公鸡,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西方文化语境中被运用得活灵活现。除此之外,小说还用“和事佬”形容叶伯在龙记咖啡馆中扮演的角色,凸显了“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用“矮冬瓜”调侃杜利夫人又矮又胖的身材;用“香饽饽”展现了素珍突然受到白人孩子们示好时的骄傲;用“老姑娘”体现素珍想要打破中国传统婚姻模式,追求个人婚姻自由时的自信与决心。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世界各地的移民丰富了这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语境。与此同时, 中国文化中的特殊语言形式也逐渐渗透进当地华裔作家的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这种中国文化中民间传说和习语与西方英语语境的交融,不仅没有削弱作品的可读性,反而增加了作品的诙谐和趣味性,增加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三、中国传统婚姻观与西方自由社会背景的拼合

婚姻观反映的是人对于婚姻的基本看法。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每个历史时期的婚姻观都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二十世纪中期,大部分中国人对于婚姻,仍秉持着传统的观念。小说《龙记咖啡馆的子夜》中素珍父母之间的相处及婚姻模式就很好地体现了保守、男尊女卑、委曲求全的传统婚姻观。对于移民加拿大,素珍的母亲除了听从,没有资格做出其他的选择。为了孩子和家庭,她只能放弃原有的生活,不能抱怨,无法倾诉。素珍的父亲保守,认为婚姻应当讲求从一而终,百年好合,他注重传统的纲常伦理,视离婚为家中丑事。因此,当他发现妻子的不伦行为时,为了家庭的和睦和家族的颜面,默默选择隐忍,甚至让女儿一起保守这个秘密。对于儿子力坤的婚姻,素珍的父亲基于传统婚姻观念,希望子女可以继续继承自己的生命历程时间安排,同时相信自己的人生经验可以帮助子女过上幸福的生活。小说中写道:“我们中国人相信包办婚姻,相信父母的智慧。”即使素珍一家生活在崇尚自由平等的西方社会,他们仍遵从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观念。因此,在素珍的哥哥力坤刚到加拿大,她的父亲便开始张罗起给力坤寻找“邮寄新娘”的事情。二战之后,“邮寄新娘”这种婚姻形式十分流行。许多在海外谋生的中国人,碍于传统思想,设法在故乡寻找一个相同种族的女子成婚。而这些女子则独自离开家乡,漂洋过海,成为孤独的“邮寄新娘”。书中描述到“我们得干活、存钱,然后找个媒人,给你娶个邮寄新娘。”这是哥哥来后,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寻找“邮寄新娘”似乎也成为父亲干活的动力。最终,好事多磨,哥哥力坤如愿找到了全家都满意的“邮寄新娘”。

而素珍,这个在加拿大长大的女孩,似乎是这个寻找“邮寄新娘”事件中的唯一局外人。面对即将迎娶“邮寄新娘”的哥哥时,她满脑子只有“他喜不喜欢那个女孩、他不想见自己未来老婆吗”的疑问;面对好友对“邮寄新娘”的惊讶、不解和取笑时,她只有“等我长大了,我要自己找老公”的坚决和“我想嫁给谁就嫁给谁”的自信。在素珍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对中国婚嫁传统的摒弃,对能够自由追寻人生幸福的渴望与坚定。这一刻,中国传统婚姻观在崇尚自由,追求平等的西方社会中正悄然发生变化。

四、西方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符号的融入

中国文化符号指的是能代表中国文化特征的事物,如书法、中医、春节等。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这些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符号频繁地活跃在世界文学舞台中央,蕴藏着深厚的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和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民族精神。小说《龙记咖啡馆的子夜》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是“宿命”。“宿命”,即生来就注定的命运。中国人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种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可见,在中国,尤其是作品描述的那个年代,信“宿命”的思想观念十分普遍。小说虽然讲述的是素珍一家在加拿大的生活,而对于“宿命论”的描述却贯穿全文。小说的一开始就提到了素珍保留至今的两本手抄本——一本满是脸上点着痞子的脸谱素描;一本藏着她的婚姻和命运的秘密,是她们离开香港前,母亲花大价钱找算命先生算的。这两本手抄书似乎成了母亲在加拿大的行为准则。她从不让素珍去水边玩水,因为算命先生说素珍命中忌水;会因为客人的面相不好而拒绝与他交谈;会因为素珍身上一个痞子都没有而忧心忡忡;甚至在挑选“邮寄新娘”时,也要素珍好好检查她们脸上有没有代表好运或厄运的痞子。那个时代的海外华裔,似乎想将一切福与祸都归咎于“宿命”,体现了他们在陌生文化中的无奈与挣扎。

除了“宿命论”的描述之外,小说中还运用了包括服饰、图案、物件等在内的大量中国文化符号。如:1.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之一,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代名词。在素珍和母亲离开香港前,母亲特地找裁缝做了一件旗袍。这件闪闪发亮的玫瑰色及膝旗袍被母亲视若珍宝,出现在素珍家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它不仅仅展现出了母亲优雅的身姿,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海外华人对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2.龙。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自古以来,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的是祥瑞和权威。素珍的父亲给自家中餐厅取名“龙记”的原因不言而喻。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中,龙的象征含义比较复杂,但往往代表邪恶的化身。“龙”这个东方元素的运用,似乎暗示了素珍家“龙记咖啡馆”生意冷淡的缘由,也巧妙揭露了当时加拿大华裔艰难尴尬的生存境况。3.麻将。麻将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博弈游戏。这种传统的娱乐方式在中国十分流行,并随着海外华人一同去到了国外,风靡世界。素珍的母亲带着一副麻将,漂洋过海,并把它当成见面礼送给了自己的姨妈,可见麻将在当时的海外华人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至此,偶尔到海兰姨妈家中打麻将成了素珍母亲枯燥生活中的唯一消遣。小说中描述了打麻将时母亲的与众不同,她的笑声格外不同,她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像歌曲的音符一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她属于那里。麻将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成了海外华裔在陌生国度中重建自我,寻找心灵归宿的有效手段。

五、结语

海外华裔作家虽然远离自己的祖国,但这些中国文化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他们的作品中都不可避免地蕴含中国文化的特征。这些在异国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里,中西方文化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方面,对作品本身而言,这些元素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表达的升华。另一方面,文化的杂糅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作者、作品本身及其中蕴涵的多元文化,给他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体验。因此,离散文学成为文化交织及拼合的最佳载体。离散作家在主流文化氛围中,设法保持自己的中国属性,从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身份认同,展现出了他们浓浓的寻根意识。而在跨文化语境下,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又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展现了世界华人文学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文.代际传播视域下的两代人婚姻观研究:对“催婚”和“恐婚”现象的传播学思考[J].新闻传播,2022(2):20-22.

[2]万桂莲.离散文学中的中西文化拼合探析:以李彦英文小说《雪百合》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11(10):96-98.

[3]赵庆庆.枫语心香 加拿大华裔作家访谈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Judy Fong Bates. Midnight at the dragon cafe[M]. Berkeley: Counterpoint,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