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探微

2024-10-15施春芳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3期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实现育人价值的具象体现。本文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阐明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和价值意义,厘清了教与学、评与学、教与评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案例探索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施春芳,云南省保山教育研究院。

新课标提出推动“教一学一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新课标给出了比较清晰的教学路径,激起不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热情。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过于关注学科知识讲解,教师往往觉得评价就是作业和考试,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无需在课堂上体现。基于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课堂常常被教师所忽视。学生获得的是浅层次的、孤立的、碎片化的知识。部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注重教与学,未涉及评价。同时,有的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匮乏、评价素养欠缺、评价设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需求。从理解层面看,有较多专业表述影响教师的理解以及教学的具体实施,同时教师存在许多认识误区需厘清。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和价值意义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新课标指出,“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教”是“灯塔”,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形式,“学”是主体,是“教”的具化内容,“评”是教和学的检验标准,影响着“教”与“学”的进度频次和可重复性,决定着教育的结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协同育人。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意义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要达成内容上的一致。从课程内容来看,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即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和语篇主要解决的是学习范围和形式的问题,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蕴含于教学内容中,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着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多模态语篇背景下,英语教师立足主题意义的探究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不同语篇在话题内容、表达方式、文体结构等方面达成一致,是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必要条件。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要达成目标上的一致。“教—学—评”一体化指向对课程质量的评价与考查,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和评的目标不一致。教与学的目标和评价目标应围绕课程内容设定,学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应和目标的深度和广度达成一致,三者只有在目标上达成一致才能实现育人目标的统一。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要达成活动上的一致。新课标实施后,设计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活动任务和“教—学—评”一体化高度吻合。只有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贯穿英语课堂,才能促进目标的达成。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应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并将评价视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反思促进目标的达成。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更新观念,探索逆向教学设计

主题意义和逆向设计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显性体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评价任务要基于单元主题意义进行整体设计,侧重对整合性语言运用和对主题意义的新认知进行评价;不仅要指向教学目标,还要尽量还原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开展交际、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过程,使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作出个性化反应和表现,而不只是重复教材中的话语。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部分教师凭经验备课,很难达成育人目标。从内容出发的教学设计被视为顺向设计,但存在一定弊端。逆向教学设计更注重评价任务,先预设教学效果,再确定相应的评价方式,最后指向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方式能够使教师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引领,把握单元教学重难点,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出环环相扣、高效合理的课堂活动,且便于检测教学效果。基于逆向设计理念,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能够为学生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厘清知识重点、感受语言及文化,使学bKevrVztEu4BoDe6liIlbR/zYSEbo3oY7VGQ6O+2VSE=生在真实生活中能够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读语篇,提炼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是作者借助文本所传递的对某一事物所持的思想、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反映主题语境的某个侧面。主题意义指向语篇的中心思想或所实现的交际功能。主题意义多涉及育人理念,是课程性质的体现,需要深层次挖掘。主题意义推动对主题的深度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好比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远足。出发前需明确预期结果,第一阶段目标是教师要明确带学生去哪里以及探究学生为什么要到那里去;第二阶段确定评价的方式,探究学生最终是以什么状态到达目的地,学生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是否出现“掉队”现象以及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第三阶段学习活动,设计好学生是以怎样的方式到达目的地,思考什么样的路径能让学生走得又快又轻松,高效到达目的地。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A的1a-2c部分为例。本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主题意义设定为学生能认识事物的差异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榜样意识。

基于主题意义的逆向教学设计需准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what】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一次双胞胎乐队的表演,引导学生对双胞胎的外貌进行观察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炼性格等对比维度,并通过听说练习巩固目的语表达,最后以对话的形式输出。【how】听力语篇和编对话的任务都在锻炼学生使用已知词汇描述外貌、性格的能力。在2a活动中,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并使用比较级描述外貌和性格。【who】学习主体是学生,以学为主的课堂是“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必备条件,本节课目的语的主语对象至少是两个,因为本节课主要学习作比较。【where】1a的形容词和副词反义词配对活动,检验学生已学知识掌握情况,为用形容词和副词描述事物或人物特点做准备。其次,对比三对双胞胎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即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比较级、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如何转换的、如何比较人物特点。最后设计评价量表,检测学生语言输出情况。【why】单元每一课时的目标都应从不同维度回应主题,渐进式诠释主题意义。这个单元作为八年级上学期的起始单元,为什么要让学生对比?对比之后的差异学生如何看待?从主题意义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Be able to observe,compare and describe people.

Be able to have the awareness of differences.

Be able to know know to improve ourselves in different ways.

(三)教学活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通过设计问题链,螺旋式升华主题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到任务探究当中。通过训练学生用眼观察,培养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留意人和人之间性格的差异,最后升华到人与人之间能力的悬殊,让学生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外貌、性格和能力差异的存在。

【学习理解】首先,教师展示一对双胞胎的图片,抛出问题“Are they exactly the same?”,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语篇提及的三对双胞胎,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双胞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1a的练习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新授知识提供支撑。1b的听力练习,旨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

【应用实践】在学生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及听力文本比较熟悉后,教师设计“大家来找茬”活动,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用比较级描述双胞胎的区别,并抛出问题“In what contexts, should comparative be used?”,引发学生思考目的语的使用语境。为使学生顺利表达,教师给出形容词为学生搭建支架。同时设计“看”的活动,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变化规则,最后通过2a检验答案。教师设计猜测游戏,通过描述“She has short hair than me. She is quieter than me. She is much more to education than me.”,让学生猜测另一位人物,引发学生思考“How to describe a person or compare two people?”,探索主题意义。

【迁移创新】教师展示班级合影,让学生描述班级里的一名同学,让其他同学猜。同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可能涉及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思考如何提升自我,缩短与他人的差距,进一步升华主题意义。

(四)评价活动贯穿课堂始终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障教学效果。所以,教、学、评在动态调整中实现一体化。评价形式丰富,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价。

教师、学生、同学、家长都可以成为d3d913589e9f6068af01cb2244d9905f评价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设计,因为评价任务基于学生经验,学生了解自己学了多少。评价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学生在开展学习前明确评价标准,评价就能成为促进学习与思考的工具。

本节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穿插了大量口头评价和学生间的鼓励性评价,激活了课堂,学生勇于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有的学生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故教师及时调整课堂进度,设计了“打地鼠”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记,让大部分学生能有效掌握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变化规则,获得学习成就感。在最后的学生展示活动中,教师设置了评价环节,评价量表由学生思考并设计如下:

Peer Checklist

Gao Wendi and Li Lie pronunciation grammar fluency reaction

Wang Juan and Zhou Xiang

...

Excellent:★★★ Good:★★ Not bad:★

三、结语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是促进核心素养真实落地的必然选择。“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离不开逆向教学设计和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目标提炼,教师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基础上让新课标“落地生根”,让核心素养“向上生长”。教师应牢记,“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是确保学生有效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Whiteley M. Big ideas: A close look at the Australian history curriculum from a primary teacher's perspective [J]. Agora, 2012(1):41-45.

[2]王蔷,周密,蒋京丽,闫赤兵.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20(11):99-108.

[3]肖龙海,管颐.新课堂:表现性学习与评估一体化[J].课程·教材·教法,2017(3):18-23.

[4]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赵东亮.教材文本主题意义解读的常见问题、原则和路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5):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