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的结合策略探究

2024-10-14刘欣

摘 要: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古代劳动人民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沉淀。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是教师主要的教育目标。因此,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相互结合,能够强化幼儿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使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步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定贡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做好铺垫。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幼儿教育 结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56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它记录着各种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是古代人民对历史、自然的思考。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以及能力的局限性,对于世界有着较强的探究欲。因此,教师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相结合,旨在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深入体会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此形成自身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促进幼儿正确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结合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将传统节日文化与之相结合,对于教师和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幼儿提高认知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最大程度发挥出育人价值,使教师有效缓解自己的教学压力,为幼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有利于拓宽幼儿视野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探究世界的年龄,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很容易对各方面的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将传统节日文化与之相结合,能够引导幼儿拓宽自己的视野,由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让幼儿可以直观了解到各种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相关风俗的由来,帮助幼儿增长相关的见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融入一些古代人民的社会经验,使幼儿在动作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技巧,在促进幼儿思维发育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深入体会到古代人民的智慧。

2.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覆盖了多个领域,有古诗词、民间歌谣、书画作品等。在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朗读、背诵相关的古诗词,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相关作品的鉴赏,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思维活跃性,让幼儿深入领会传统节日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为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幼儿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使幼儿的核心素养无法得到进一步培养,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

1.缺乏一定的教育氛围

在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营造教育氛围。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教师在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只是让幼儿注重课本内容,忽略了相关教育氛围的营造,导致幼儿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利于教师相关教育工作的推进。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一定的教育氛围,就此导致相关亲子活动无法开展,从而影响到幼儿的自我发展。

2.缺乏多样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并不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然而,在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开展阶段,教师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多是利用课件以及黑板来进行教育活动。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幼儿丧失兴趣,就此导致幼儿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

3.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意识

对于有的家长来说,当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的事应当由教师全权负责。然而,这样的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意识,导致幼儿教育很容易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脱节,使幼儿无法全面发展,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结合的具体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动幼儿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相关具体的策略,从而能够创新幼儿教育的方式,使幼儿在趣味性的教育方式中,提升自己在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见识,了解各节日的文化习俗,以此拓展自己的思维。

除此之外,通过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能够培养自身的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幼儿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自信,提高自身的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教育目标顺利完成。

1.创建节日文化鉴赏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载体,如古诗词、书画、音乐等。通过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教师可以促进幼儿进一步体会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鉴赏课程,以此让幼儿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一定深刻了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让幼儿在底蕴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引导下,推动自身综合发展。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为幼儿开设古诗词鉴赏课程,如:《元日》写出了春节的热闹氛围,《正月十五》写出了元宵节的活跃氛围,《二月二日》写出了龙抬头时生机盎然的景象等,就此使幼儿能够从各种各样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中,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氛围以及相关的习俗,并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一定的体会。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鉴赏课程,幼儿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此拓展自己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未来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2.建设节日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直接方式。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核心要点设计活动,强化幼儿的认知能力。

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传统节日文化,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开展传统节日相关的主题班会,使幼儿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增进自身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传统节日文化有效渗透进幼儿的思维,以此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以“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作为主题班会的核心,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使幼儿对于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幼儿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制作月饼”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让家长们在一旁辅助,使幼儿对于月饼制作的过程进行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幼儿谈谈自己对于“中秋节”的看法,以此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3.营造传统节日氛围

教学环境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相关的学习过程中,以此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营造一定的传统节日氛围,使幼儿能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加深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维护课堂纪律,以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选取“春节”作为相关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主体,以此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就此让幼儿深入体会到“春节”的浓厚色彩。

首先,教师需要幼儿找出自己身边“红色”的物品,引导幼儿联想相关的传统节日——春节。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春节”的由来:相传远古时期,每到除夕,人们就会遭受一种叫“年”的怪兽的威胁。然而,通过长期的斗争,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以及响声,就此,人们在除夕这天,往往会贴上红色的春联,点起大红灯笼,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就这样将“年”赶到深山去再也没有出来了。至此,通过故事的形式,成功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

然后,教师组织幼儿对班级教室进行“年味儿”设计,让幼儿通过剪窗花、贴对联、制作小灯笼等手工,加深对于传统春节文化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营造出活跃的节日氛围,为幼儿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相应的铺垫。紧接着,教师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幼儿说说自己在过春节的时候,会做哪些事。以此培养幼儿自主思考以及讨论交流的能力,使幼儿提高对于春节的感知能力。最后,教师将幼儿在课堂中的学习情景以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传至相应的“家园共育”平台,让家长们也能够参与其中,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使整体的教学氛围再次活跃起来,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4.开展多元节日活动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幼儿能够激发自己的探究欲,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育活动中,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

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开展多元化的节日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继而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教师可以顺利完成相应的教育工作,让整体的教育成效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通过多元化的节日活动,教师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让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全方位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融入相应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以此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幼儿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一天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了各种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进行一日活动的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猜灯谜”的活动,以元宵节和中秋节作为活动的主题,让幼儿通过简单的猜谜,感受到其中传统节日文化的趣味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幼儿自主创造谜题,以此促进幼儿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理解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绘本阅读的活动,让幼儿通过阅读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绘本,以此在文字和图画的共同作用下,开拓自身的视野,提高自身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能力。如:教师为幼儿提供《中国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故事》的绘本,让幼儿阅读其中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如: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富有人情味的节日故事,使幼儿感受传统美德,寻找传统节日背后的深刻意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的资料,选取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故事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要求幼儿将该传统文化的故事完整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适当结合一些服装道具,提高表演的质量,让表演能够更加生动。最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们来观看表演,让家长们也能够参与到对幼儿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过程中,以此构建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成长。

5.引导幼儿实践探究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当他们面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往往很容易觉得枯燥,容易导致幼儿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让幼儿教育发挥不出相应的作用。

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将传统节日文化与之相结合,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究活动,使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深入感知传统节日文化的特色,同时促进自身思维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通过相关的实践探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使幼儿可以从中掌握相关的技巧,以此优化幼儿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需要将传统节日文化实践分为两类,一类是纪念性的实践,一类是庆祝性的实践,就此让幼儿对传统节日形成一定的了解。之后,在纪念性质的传统节日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清明节的时候,带领幼儿去参观烈士陵园,并且进行扫墓、祭奠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切身体会到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的习俗,感受清明节“缅怀、追思”的主题,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对于庆祝性质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和中秋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制作元宵以及月饼,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感受到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深入领会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实现对幼儿的文化熏陶,让幼儿从中汲取文化知识,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成长,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创新教育内容是必然的趋势。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的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让幼儿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在传统节日文化的引导下,幼儿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此进一步加强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赵芹《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渗透策略》,《好家长》2023年第17期。

[2] 徐婉玲《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路径》,《家长》2024年第3期。

[3] 杨梅《幼儿教育中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探索》,《甘肃教育》2023年第24期。

[4] 马红《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德育的结合路径》,《家长》2023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