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传统文化提升3—6岁幼儿经济困难家庭教育效果的策略研究

2024-10-14毕琪雯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提升3—6岁经济困难家庭的教育效果。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孩童面临的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支持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传统文化,家庭氛围营造、亲子共读经典、传统节日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以及传统音乐与舞蹈的融入等措施来提升教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能有效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经济困难家庭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5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在个体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经济困难家庭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往往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幼儿教育阶段。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的影响深远。本研究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提升经济困难家庭的教育效果,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家庭氛围的营造与传统文化的融入

1.传承家风塑造品格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风尚与生活作风。在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传承和弘扬家风,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父母可以向孩子讲述家族中的优秀人物和他们的奋斗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美德。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能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还能在家族先辈的榜样作用下,不自觉地模仿和学习这些优秀品质。例如,家长可以讲述祖辈们在艰苦环境下如何通过勤俭节约、努力拼搏,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仅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祖辈们的不易,还能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这些故事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生动体现,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借助传统节日强化家庭教育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家庭氛围、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契机。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家长可以利用这些节日,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节日期间,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进行节日的准备工作,如贴春联、包粽子、赏月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春节期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贴春联、包饺子,讲述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参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寓意,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环境布置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家庭环境的布置也是营造家庭氛围、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家长可以在家中悬挂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品,如中国结、书法字画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参与家庭环境的布置,如一起制作传统节日的装饰品,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例如,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传统文化角,摆放一些经典读物、传统手工艺品等,让孩子在闲暇时能够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家中的墙壁或黑板等空间,定期更换传统文化主题的手抄报或板报,让孩子在参与制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二、亲子共读经典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1.筛选经典读物,体悟文化精髓

在经济困难家庭中,亲子共读经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经典读物,如《三字经》《论语》等,这些经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亲子共读这些经典,不仅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更能够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亲子共读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深入理解经典中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例如,《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等句子,传递了人性本善的观念,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孩子形成善良、正直的品质。

2.创设共读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为亲子共读经典创设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效果。家庭中可以设立专门的读书角,摆放经典读物和相关书籍,让孩子随时都能接触到这些文化瑰宝。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制定共读计划,定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在共读过程中,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可以鼓励孩子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深意。这样的互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3.践行传统美德,培育道德素养

亲子共读经典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孩子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家长应结合实例,让孩子明白孝亲尊师、友善邻里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同时,家长还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践行传统美德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实践活动,如帮助家人做家务、关心邻里等,让孩子在行动中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身边的道德故事,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传统节日体验与传统文化的感悟

1.引导实践参与,体验节日习俗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经济困难家庭中,利用传统节日让孩子参与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还能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例如,春节期间,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亲手贴春联、包饺子,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和家庭团聚的温馨。中秋节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作月饼,让孩子在揉面、包馅、压模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从而在心灵深处留下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象。这种亲身体验比单纯的口头教育更能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讲述节日故事,传承文化内涵

除了实践参与,家长还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的氛围,向孩子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节日习俗的由来和演变。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屈原的爱国故事和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来源。通过这样的讲述,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能在故事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讲述过程中,家长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家长还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孩子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感悟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3.创新节日活动,深化文化理解

在体验和了解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一些创新性的节日活动,以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家长可以组织家庭才艺展示,让孩子表演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歌舞、朗诵等节目;或者开展家庭手工制作比赛,鼓励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这些创新性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让他们在准备和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传统手工艺制作与传统文化的创新

1.传承手工艺,体悟文化

手工艺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直观展现形式,承载着世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经济困难家庭中,鼓励孩子参与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不仅是一项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更是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的有效途径。剪纸、编织、泥塑等传统手工艺,都是孩子们能够亲手尝试并体验的文化瑰宝。在剪纸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不同的剪纸技法,从简单的对称图案到复杂的生肖动物,每一剪都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传承。编织则更需要耐心与细致,孩子们在编织杯垫、小包包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巧与美妙。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孩子们在手工艺品的制作中,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融合现代元素,培养创新思维

融合现代元素,培养创新思维,是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来说,这种融合不仅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引导孩子参与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将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入传统手工艺中。例如,在编织、陶瓷制作等传统手工艺中,可以加入现代流行的图案、色彩或造型元素,创造出既保留传统文化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的作品。这种融合不仅要求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更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尝试不同的组合与搭配,孩子们可以探索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关注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思考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创造出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实用的手工艺品。这种跨时代的创新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培养实践能力,探索文化新路径

培养实践能力与探索文化新路径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中,这样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鼓励这些孩子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我们不仅能够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手工艺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必须亲自动手,从选材到设计,再到完成作品,每一步都需要他们的细心操作和深入思考。这种实践过程,无疑会显著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家长引导孩子们思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例如,如何将传统的编织、雕刻技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或材料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作品。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进或创新传统手工艺。这种跨时代的思考与实践,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打开视野,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相信,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更能够在文化的探索与创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成就。

五、传统音乐与舞蹈的融入与传统文化的熏陶

1.接触传统音乐,领略文化韵律

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情感和价值观。经济困难家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社区文化活动,为孩子提供接触和学习传统音乐的机会。这些音乐不仅包括古典的民乐、古曲,还包括各地的民歌、山歌等。在引导孩子接触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先从孩子感兴趣的音乐类型入手,比如通过播放一些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传统音乐,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随着孩子对传统音乐兴趣的逐渐增强,家长可以进一步向孩子介绍音乐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以及不同音乐形式的特点和演奏技巧。通过学习传统音乐,孩子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韵律美,还能在音乐中感受到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习传统舞蹈,体悟文化动作

传统舞蹈是传统文化中另一种生动的表现形式。它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经济困难家庭可以利用社区文化活动或在线教程,让孩子学习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风格。在学习传统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掌握舞蹈的基本步伐、手势和面部表情,这些都需要在家长的指导和鼓励下逐步练习。通过学习传统舞蹈,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在舞蹈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动作美和韵律美。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传统舞蹈,让他们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种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体悟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3.参与表演活动,展现文化自信

学习和欣赏传统音乐和舞蹈,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表达能力。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相关的表演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参与表演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在与其他表演者的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种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个人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表演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将传统音乐和舞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还能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营造富有传统文化的家庭氛围、亲子共读经典、传统节日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以及传统音乐与舞蹈的融入等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家庭教育资源,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因此,建议经济困难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期待社会各界能够给予经济困难家庭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易徐笑《家长助力民间传统游戏回归幼儿家庭的思考》,《教育观察》2020年第32期。

[2] 樊亚慧《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3] 冯依婷《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通过绘本阅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品位·经典》2024年第18期。

[4] 王尚聪《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天津教育》2020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