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4-10-14米雪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时代变革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如何有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内涵,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成为中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对他们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就中职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了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育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63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传统文化更是我国现代文明的根基。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渗入,在音乐教育领域出现了很多西方乐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乐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文化断层的局面。中职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将传统文化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同时还能够让课程教学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一、中职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受到现代文明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被淡忘。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需要得到弘扬,中职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职院校教学中,许多技术的应用都有其历史渊源,虽然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创新和提升,成为现代化、综合化的产物,但是在学习相关知识时,需要加强学生对这些技术历史和相关发展起源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中职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让本土文化受到影响,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让碎片化的信息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浅。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戏曲艺术作为我国文化的精华,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中职教育中融入传统戏曲艺术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传统艺术的精妙,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将戏曲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实践策略
1.以传统戏曲文化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戏曲经过千年变化,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演唱方法都有着较深的文化底蕴,颇有文化欣赏价值。将传统戏曲艺术融入中职教育中,向学生推广戏曲基础文化知识,让戏曲艺术走进学生的视野,有利于音乐教学内容的优化,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经典的传统戏曲《三滴血》融入教学内容中,与学生一起欣赏。在欣赏之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了解片中的剧情,向学生讲解剧中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晋信书以滴血认亲来审案的故事,批判当时社会死读书,食古不化的文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了解8e7736f1862ed288eac6b4d864e831574335f302012022db2521eaadfec2a74d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戏曲中蕴藏着深厚的德育内容,例如,《穆桂英挂帅》等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在教学中的融入,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中职音乐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戏曲文化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向上,这也是中职音乐教育的核心要领。
2.以传统戏曲文化为引导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戏曲欣赏是一门专业的学问,在音乐教学中增加戏曲音乐欣赏内容,让学生品味传统戏曲的韵味,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熟悉戏曲中的基本剧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戏曲的艺术氛围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戏曲演唱活动,同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学生对传统戏曲的欣赏能力。为了让戏曲艺术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戏曲音乐、表演及故事情节等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例如,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选取京剧如《空城计》《定军山》《霸王别姬》,黄梅戏如《天仙配》《女驸马》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传统戏曲音乐,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表现形式,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戏曲是集文学、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包含的精神和审美构成了一种特色的价值体系,丰富的故事情节及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3.开展戏曲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传统戏曲文化教育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戏曲交流活动的方式增加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例如,可以邀请戏曲大师走进校园开展演讲,让学生在欣赏戏曲的同时对戏曲文化产生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掌握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讲解有关戏曲背后的故事及主角人物的相关资料,对知识的学习进行拓展和延伸,利用多媒体中有关戏曲视频播放的方式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戏曲交流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校园戏曲大赛,让学生收集所在地的戏曲文化知识内容,向懂戏曲的长辈请教相关知识和唱法,利用课余时间多加练习,通过戏曲比赛的方式增加学生对戏曲的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的戏曲内容让学生观看,以此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三、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实践策略
1.打造多元化的音乐课堂
中职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需要做到解放思想,拓宽教育渠道,避免传统文化的发展通道受到保守课堂教学的限制,为此,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打造多元化的音乐课堂,在课堂中穿插更多的民族音乐内容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为学生开阔视野,让他们真正理解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方面,教师可以增加传统文化中有关民族乐器的内容讲解,例如,向学生讲解琵琶、古琴、笛子等乐器的发音特点及使用场合,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播放这些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传统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带来的魅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将传统民族乐器同西方乐器进行对比,从乐器的发声、形态及乐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比较,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喜欢民族乐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好准备。在乐器讲解中,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乐器同做人做事的道理联系在一起,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例如,笛子悦耳的声音能够给人一种和谐、平和的感受,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古琴的清和淡雅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在古代文人眼中,古琴象征的是高尚的情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国乐的精华及文化的象征。古琴的艺术形式及其演奏技巧是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同诗词、书画等艺术紧密相连,是古文明到现代发展之间的纽带。笛子的含蓄、婉转能够映射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表现出民间音乐的自然之美。由此可见,民族乐器所蕴含的浓厚深意值得人们学习和挖掘。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容,教师还可以搜集民族传统习俗的图片与音频,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了解与之相关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以蒙古族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蒙古族人民的穿着及饮食习惯,同时播放相关的草原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蒙古族音乐的节奏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所用演奏的乐器,常见的有马头琴、蒙古琵琶、二胡、胡琴等,让学生思考蒙古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之间的关联性,在思考中更能直观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传承的意义。
2.组织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
为了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民族传统文化,教师除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文化活动的方式拓展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通过开展音乐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开展击鼓传花、抛绣球、角色扮演等游戏,让游戏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在音乐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有奖问答活动及音乐辩论活动,通过一个时事热点、一段民族音乐视频引申出具体的活动,引发学生们对音乐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探索,让学生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参与活动,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全面发展。
3.借助网络开启文化渗透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中职教育需要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为传统民族文化的渗透开启新的路径。为此,可以构建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民族文化。为确保音乐网站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教师需要在网站建设方面多花费精力,增设更多的民族音乐作品,按照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做好标记,方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还可以通过征集与民族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筛选应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中职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多媒体平台向学生传播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学生之间的转发与评论增加传统文化交流的频率,让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四、中职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1.避免对文化内容的灌输
在中职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如果一味地采用灌输教育的方式,不仅会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失去意义,同时还会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反感。因此,要避免进行灌输,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内容,带领学生寻找传统民族文化和戏曲文化的精髓及深层思想内涵,让学生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华文明的特质。教师还需要增加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不是让他们将传统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表层,而是让传统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要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中职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需要选择适宜的方式,用能够迎合学生审美的方式彰显戏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很多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选,蕴藏戏曲文化的流行音乐也可以成为教学的题材,如《将军令》《九张机》等。《将军令》以低沉的鼓点和悠长的号角为背景,形成一种紧张的氛围,随后引入琵琶、二胡等乐器,使音乐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增加了演奏的力量,让倾听者能够从中感受到将军的威严及其对胜利的追求。通过流行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具有实际效力。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借助学生喜欢讨论的热点话题引申出传统文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文化的渗透在中职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是戏曲文化还是民族文化的渗透,都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化发展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中职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选择,也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宝藏。在中职教育中,教师需要多角度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渠道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推动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思路,中职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君良《中职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3年第12期。
[2] 胡金龙《传统戏曲艺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大众文摘》2023年第24期。
[3] 刘婧《中职音乐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美化生活》2023年第34期。
[4] 姜云《中职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漫动作》2023年第2期。
[5] 许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育探索——以民族器乐作品欣赏为例》,《科教导刊》2020年第34期。
[6] 朱敏洁《浅析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融入》,《北方音乐》2018年第19期。
[7] 孙美玉《文化传承视角下中国传统音乐与教育融合的现状及优化策略》,《人文天下》2023年第8期。
[8] 杨尚龙《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之路径探析》,《剧影月报》2023年第2期。
[9] 刘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实践分析》,《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