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2024-10-14郭景志

摘 要: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博大精深。近年来,我们国家更加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工作。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均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多次强调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中华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51

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这对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许多影响。在这一教学背景之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应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顺应新时代教育方针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中明确指出,应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分学段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中小学课程以及教材体系中。对国家政策进行分析,能够明确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以及必要性。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顺应时代的教育方针,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教师既应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知识技能,也应不断挖掘教材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增加教学要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操作环节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不仅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需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信念、铸牢民族文化自信、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将文化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以此丰富课堂内容,全面发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功能。但教学体系的革新、教学模式的变化非一日之功,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旧出现了部分问题。

其一,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期间“重技术、轻人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有极为明显的工具性特点,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性质的认识依旧存在一定偏差,导致“重技术、轻人文”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期间,大部分教师会重点针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作品制作、软件应用、程序编写等内容进行细致论述,使得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环节相分离,难以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在“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理念的影响下,应将传统文化与课上教学环节紧密融合,加强顶层设计,重构课程体系,规划教学内容,保证文化与知识的有效衔接。

其二,教师对于课程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意识较为模糊。现阶段,虽然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已经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探究教材内容时更加关注学科知识点,忽视了自身对于教材中文化资源的开发,使得自身的利用意识较为薄弱。在此情况下,“重形式、轻素养”的情况较为突出,导致小学信息课堂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出现了碎片化的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期间,教师应不断挖掘资源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保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课上知识点的融合和联系。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期间,教师根据教学要点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保证课上的教学效果。另外,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了解到文化的特点、文化的魅力EUW0ZNN5/k7Zj6oRm/w4PPh6z0NIl1V9Ezq9mIcVvOI=,并将文化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融合,以此活跃课上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

例如,在《设置动画效果》教学期间,为了增加学生对于课上要点的了解,教师可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前为学生展现山水画,通过墨色的变化,学生能够了解到山水画的意蕴和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展现山水画后,可以根据相应的画作配以古诗,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古诗、观赏画作时,了解到我国古代文人的志向和情趣,以此感受山水画的魅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紧密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切地看到不同的画作效果,也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探讨积极性,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二)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文化融合路径

1.融入传统节日,拓展主题活动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期间,首先应激发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此期间,学生应明确自身的爱国热情和肩负的文化传承义务,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探索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在《制作主题板报》这一课的教学实践当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和风俗,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教学期间,首先,教师应保证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方式制作主体海报。其次,在学生了解海报的制作方式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并设置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任务。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在海报制作时,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主题进行设定,并做好电子板报的设计;二是需要在海报当中涵盖具体节日庆祝的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说内容。比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并且在节日当天需要向江中抛粽子,以此方式来对他进行怀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主题板报制作流程有充分的掌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2.融入中华汉字,丰富实践环节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当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当堂课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探究积极性。

在《初识“WPS 表格”》这一课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表格软件,并且对office和WPS两者的功能界面进行比对,让学生认识到WPS表格的功能。后续,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于WPS表格的认识开展创意实践,由此融入传统文化,丰富课上实践环节。

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WPS软件,记录《徐霞客游记》当中作者的一些感想和经历,让学生通过对内容和图片的感受产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对《徐霞客游记》运用到的文字进行处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快速掌握WPS的各项操作方式。另外,可以要求学生利用WPS软件撰写《徐霞客游记》的读后感,要求学生运用字体调整、字号颜色调整等操作方式,对读后感进行格式调整。通过中华汉字字体的融入,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探究的意识,并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新时期文化探究的效率和质量。

3.融入传统画作,培养学生素养

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较慢,教师可以引入更为直观的传统文化内容,由此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能够在观赏探究以及实践过程中了解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方式,并增加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此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识“画图”》的教学实践当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与花鸟画,让学生观赏不同画作的特点,了解我国古代画作的魅力。在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后,则为学生讲解运用信息技术画图的技巧以及画图的方式,在学生了解填色的方法后,则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画作,带领学生一同开展实践,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创造。

例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现山水画或花鸟画的框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图画的意境以及画作的主题,后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填色。在填色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应用到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的学科能力。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探究山水画作、花鸟画作的笔触以及绘画的整体结构,由此提高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4.融入传统文化书籍,培养逻辑思维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化技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术掌握方式,同时还应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能够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信息化的学习思维,并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教学实践当中,学生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而教师应选择合适的信息切入点,融入传统文化书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举例来说,在《初识Scratch》一课的教学实践当中,信息教师可以引用《道德经》当中的名句进行教学,虽然这句话的哲理性较为明显,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困难,但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与探索兴趣,对于教材当中的漫画情景和名句进行深度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对深奥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并通过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加强学生在意识层面的认知。

(三)完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评价渗透传统文化

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评价也需要融合传统文化。由于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并未完全,所以其整体分辨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之下,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另外,重视学生教学评价中对传统文化内容列入,使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

举例来说,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搜索功能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在查找资料时,学生会看到我国古代的一些发明和节日被韩国申遗,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疑惑。作为教师,这时一定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信息,引导学生对这一内容做出正确评价。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当中对正确信息进行判断和明辨,为实现教学评价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提供帮助。

(四)拓展传播途径,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一,拓展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传播途径。为了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拓展,在教学实践当中要充分利用每一个环节,同时加强教学拓展工作。加强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保证实现教学文化传播途径的创新与改善。

举例来说,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对传统文化中的节气进行介绍,并且在视频当中对节气的图标进行设置。由此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节气内涵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夏至、冬至等内容。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信息化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文化知识。在作业布置的过程当中,要将理论和动手实践操作两者进行深度融合,从传统文化节日着手,渗透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品质。

第二,注重融合数字化制造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机房当中,同时还可以在设备当中进行使用。例如用激光雕刻机等来进行工艺制作。在使用3d打印技术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浪费许多耗材,但总体来说,这一教学方式非常关键,在实践阶段可以通过这一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如果能够让学生配备3d打印笔,那么就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奠定基础。

举例来说,可以让学生使用3d打印笔对传统节日中的一些食物进行模仿,如饺子、元宵、粽子、月饼、青团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并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之上,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除此以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抽象化印象也能得到改观,能改变利用打印纸和打印机技术对作品进行创作的模式,将其变为立体创作风格。通过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长期在此种教学环境之下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会大幅度提高,为新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总体来看,新时期教育背景之下,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作为小学教育人员更应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拓展工作。严格遵循传统文化中体现的精神与内涵,实现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在现代化的教育实践当中,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前瞻性,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小学信息化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对技术发展不断关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更新。同时让学生清楚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并明确自身肩负的文化传承责任。因此,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就成为当前的主要话题之一。教师应掌握两者间的切入点,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中华文化,并提高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阮铭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实现路径与教学体系构建》,《教育信息技术》2024年第Z1期。

[2] 孙旭《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之探索》,《考试周刊》2023年第43期。

[3] 阮铭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年第6期。

[4] 康永红《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