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4-10-14艾婷婷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新《课标》要求小学美术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育的发展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此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致力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立足新《课标》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分析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探究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 教学实践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3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推行为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然而,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使之既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文化价值,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新《课标》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
1.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小学美术教学应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时,教师通过讲解传统文化背景、展示传统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艺术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2.美术知识与技能
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以及传统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依据教学安排,教师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教授学生传统绘画技法、传统雕塑技巧等,使得学生理解传统艺术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3.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对此,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主题性创作活动,如画展、设计比赛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艺术作品。
4.审美素养与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欣赏传统艺术作品、讨论艺术风格、进行创作表达等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传统艺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
5.跨学科综合应用
新《课标》强调学科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综合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将历史、文学、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融入美术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文化衫、装饰房间等,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新《课标》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1.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如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标准等。通过美术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从小接触和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根源,意识到自己在传承文化中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觉将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抵制不良文化渗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和创新提供源泉。
2.培养美术学科素养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引入传统工艺内容。
3.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材所能承载的内容有限,可能仅涵盖基础的绘画技巧和一些基础的艺术理论知识。引入传统文化,教师便能扩展教学的主题和形式,将各种艺术形式,如国画、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引入课堂。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和形式,如传统图案、民间故事、传统色彩等。艺术元素为学生提供新的艺术视角,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艺术。
4.推动美术教育改革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注重学生的技能和作品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艺术感知能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促使教育评价更加全面和多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技能,更关注学生的艺术感知和文化素养。此外,传统文化的融入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5.完善美术教育体系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使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是扩展到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传统文化的融入促进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使美术教育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多元化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新《课标》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模式
1.走进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也称为“民众艺术”或“民俗艺术”,是源自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其生活、信仰、文化和习俗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地域和民族特色。民间艺术的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剪纸、刺绣、陶艺、木雕、泥塑、皮影、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各有其特点,如剪纸的细腻、刺绣的华丽、陶艺的质朴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世界。小学美术课堂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依托当地资源,整合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将民间美术引入到中小学美术课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
例如,开展三年级上册第17课“剪纸”的教学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剪纸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悠久历史。剪纸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吉祥、和平、繁荣的追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讲解剪纸的特点和基本技巧,让学生对剪纸有基本的了解。剪纸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其风格因地域和流派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北方粗犷豪放,南方细腻秀丽。对此,教师现场示范剪纸的基本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的制作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实践,自己尝试剪纸,培养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建议和鼓励。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剪纸的艺术价值和传承意义,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探索更多的剪纸技巧和创作方式。
2.关注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传统工艺品不仅是实用的物品,更是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它们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历史。中国传统工艺的种类繁多,包括陶瓷、漆器、织锦、雕刻、编织、金属工艺等。工艺品普遍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小学美术课程中,专门设置关于传统工艺的课程,如中国画、书法、剪纸、泥塑、陶艺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能够接触和体验传统工艺,了解其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和艺术价值。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2课“漂亮的灯”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探索性的课题。这一课不仅让学生了解灯的构造和功能,而且通过关注传统工艺,让学生深入体验到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灯具的制作材料,进一步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传统灯具多采用自然材料,如竹子、木材、陶瓷、青铜等。这些材料不仅环保,而且具有天然的美感。教师展示中国古代的宫灯,其设计精致,结构巧妙,体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每一款传统灯具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传统灯具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历史变迁对灯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VRkoUhPM7M68ptugZxwuMw==统灯具也不断被传承和创新。教学时,鼓励学生尝试创新设计,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保留传统特色的灯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鉴赏经典画作
每一幅经典画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鉴赏画作时,不仅要关注画面本身,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鉴赏经典画作是一个深度探索艺术的过程,它不仅涉及画作的形式、技巧和风格,还包括画作的主题、意义以及对社会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小学美术教学主要从画作的构图、色彩、线条、笔触等方面进行知识讲解。分析画作的视觉元素,如主题、光线、阴影、空间等,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以四年级上册第15课“水墨改画”为例,这一课的鉴赏内容为《故乡的梦》。《故乡的梦》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夏加尔在《故乡的梦》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以营造出梦幻般的画面效果。他运用蓝、绿、黄等色调,创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同时,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渐变,夏加尔让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独特的色彩运用方式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情感。夏加尔在画作中运用了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形状,使得画面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他运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农舍、树木等对象的轮廓,同时通过不规则的形状表现出云朵、树叶等元素的特点,让画面更加具有装饰性和艺术美感。
4.探究人文遗产
人文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民俗活动、节庆、传统表演、传统手工艺等,以及物质文化遗产,如古迹、建筑群、艺术品等。遗产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体现。探究人文遗产的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非洲雕刻艺术是非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非洲人民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教授五年级上册第20课“非洲雕刻艺术”课时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了解非洲雕刻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探究这些艺术品所传承的文化信息。其次,引导学生思考非洲雕刻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如何影响非洲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
5.了解传承方式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了解传统艺术形式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欣赏传统艺术作品、学习传统绘画技法、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艺术等方式,学生能够对传统艺术形成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第一,民间故事和传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故事和传说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在美术教育中,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这些故事和传说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传统节日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体验传统节日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结合传统节日的主题,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内涵。第三,色彩和构图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色彩和构图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美术教育中,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传统色彩和构图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传统艺术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形式。第四,参加美术比赛和展览是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创作表现传统文化主题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艺术修养。在展览中,学生欣赏到不同风格的传统艺术作品,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而小学生有着好奇的天性,具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其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采用走进民间艺术、关注传统工艺、鉴赏经典画作、探究人文遗产、了解传承方式等教学途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莹《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教育界》2023年第36期。
[2] 侯诒伟、曹馨予《以美育人:地域文化资源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路径》,《中国中小学美术》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