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4-10-14崔甜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融合的策略与途径。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开发融入传统文化的课程资源,设计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构建融入传统文化的评价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淀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数学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课程设计中的文化融合
1.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是实现文化融合的基础。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发现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引入中国古代的分数表示法,如“三分之一”的写法,体现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引入中国传统建筑、器物中的几何元素,如宫殿的对称性、青铜器的几何纹样等,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数学美。在学习度量衡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如尺、斗、石等,体现中国传统社会的数学知识。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开发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资源
在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主动开发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与数学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如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传统数学游戏、民间数学谚语等,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数学”“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数学”“中国古代度量衡与现代数学”等,通过专题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发传统文化与数学相结合的教学媒体,如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传统文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目标
在开发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目标。传统的数学课程目标往往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目标则应更加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又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来说,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理解数学与文化的关系;二是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数学解决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三是形成数学思维,能够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数学;四是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4.构建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构建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往往以知识为中心,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组织教学内容。而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体系则应打破知识的界限,以文化为核心,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具体来说,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一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设计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二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发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三是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组织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探索数学的奥秘。
二、教学方法中的文化融合
1.利用传统文化故事导入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故事导入数学概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难以理解。然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这些思想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出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传统文化故事中的数学元素,用这些故事来导入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讲述《孔子分鱼》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一起吃鱼,孔子将一条鱼分成不同的部分,分给弟子们,而自己却只拿了一小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就是一个分数。同时,这个故事还体现了孔子谦逊、爱护弟子的品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利用传统文化游戏促进数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游戏促进数学学习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传统文化游戏大多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智慧。将这些游戏引入数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数的组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九连环”这一传统游戏。“九连环”是一种由九个环组成的智力游戏,玩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九个环拆解开来,再重新组合在一起。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如数的分解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等。通过玩"九连环"游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规律,体验数学的魅力。再如,在教学“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七巧板”这一传统游戏。玩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七个小板块拼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借助传统文化工艺品学习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工艺品学习数学知识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传统文化工艺品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几何原理。将这些工艺品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对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剪纸艺术。中国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巧妙地运用了对称的原理,通过对折、剪裁等方法,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各种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对称特点,然后再动手尝试剪纸,体验对称的魅力。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图形对称的含义,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再如,在教学“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传统的折纸艺术。折纸是一种将平面纸张折叠成立体形状的艺术,它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结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折叠各种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四面体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面、棱、顶点等要素,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4.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数学主题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数学主题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将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开展各种数学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例如,在农历新年期间,教师可以开展“数学闹新春”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春联、福字、窗花等新年元素,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和问题,如“猜灯谜”“算算有多少”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新年的习俗,如红包、年夜饭等,设计一些与金钱、时间、数量等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再如,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开展“粽子数学”主题活动。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其形状、制作过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粽子的形状特点,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粽子的形状。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粽子相关的数学问题,如“一个粽子需要多少米”“如果每个粽子的体积是xxx立方厘米,那么装满一个箱子需要多少个粽子”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又如,在中秋节期间,教师可以开展“月饼数学”主题活动。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其形状、包装等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月饼的形状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几何知识设计出美观、实用的月饼包装。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月饼相关的数学问题,如“一个月饼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如果每个月饼的质量是xxx克,那么一盒月饼的总质量是多少”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三、评价体系中的文化融合
1.将传统文化内容纳入数学评价标准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将传统文化内容纳入数学评价标准是实现文化融合的重要举措。传统的数学评价标准往往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而融入传统文化内容的数学评价标准则应更加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又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来说,将传统文化内容纳入数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数学知识评价中,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中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二是在数学能力评价中,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传统文化相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数学情感评价中,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是在数学实践评价中,考查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数学表现。通过将传统文化内容纳入数学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均衡发展。
2.运用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数学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运用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数学评价是一种创新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数学评价形式往往以笔试为主,而运用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数学评价则可以突破传统的限制,让评价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传统文化故事中,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编故事的方式展示数学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融入传统文化游戏中,让学生通过玩游戏、设计游戏的方式展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将数学实践融入传统文化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组织活动的方式展示数学实践能力。通过运用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数学评价,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3.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学实践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学实践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数学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学实践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场馆,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传统文化手工制品,让学生通过制作、展示、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调查研究,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通过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数学实践评价,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
4.构建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评价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构建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评价反馈机制是提高评价效果的重要保障。评价反馈是评价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评价反馈机制,可以让评价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具体来说,构建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评价反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评价结果反馈中,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数学的联系;二是在评价过程反馈中,注重传统文化形式的运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接受评价;三是在评价改进反馈中,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四是在评价激励反馈中,注重传统文化价值的弘扬,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动力。通过构建融入传统文化的数学评价反馈机制,教师可以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与传统文化修养的协调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文化融合,有助于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慧荣、陈加仓《拓展文化素材提升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拓展课的教学实践》,《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4年第3期。
[2] 刘凡帆《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数学文化比较》,《学园》2024年第7期。
[3] 段立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