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

2024-10-14杭鑫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境是很重要的教学元素之一,不仅能够对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产生影响,也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尤其是针对语文等语言类课程来说,语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使用语境教学法时,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汉字蕴含的思想观念、文化理想、美德智慧和思维方式。基于此,文章从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的必要性、方法、优化策略等角度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汉字 语境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中多次明确教学情境的必要性,也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小学生应当学会汉语拼音,能够讲标准的普通话,书写常用汉字。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需要重视汉字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要积极推广语境教学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之相结合。

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下国内外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我国主流文化审美的格局以及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例如,如今人们比较喜欢的短视频以及一些西方文化对于小学生思想意识和文化精神的培养和教育工作都会产生影响。短视频虽然更适合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短视频的质量良莠不齐,一旦小学生接触一些包含低俗文化、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视频,会扭曲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小学生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的情况,尤其是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却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其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与主流社会思想偏离。这种现象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汉字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上述内容,教师决定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汉字语境教学中,利用哲学思想、诗词歌赋及书法精神等引导小学生产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好汉字的思想意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文化自信。

(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经久流传,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融合了很多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汉字教学活动时可以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角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汉字蕴含的形象性思维和意象性思维。而且,汉字也蕴含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这些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今,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汉字教学的内容,也在识字教学内容中加入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和使命。

(三)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科目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质,小学语文课程也经历了从唯“工具论”或“人文论”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转变和发展。汉字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展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协同发展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语言文字教学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字背后的文化世界,建立自身与文字和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感受汉字蕴含的精神文明。当学生在参与汉字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时将会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精神追求,这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的方法

(一)故事教学法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还是对于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来说都很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式深化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中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汉字教学活动中,按照“故事搜集→故事呈现”的流程引导学生感知文字、感受文化。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某一生字作为切入点,从该生字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涉及的文化故事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讲故事营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得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深入了解汉字文化。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宣传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角度入手为学生介绍国人比较重视的几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详细讲述这几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统”“祭”“艾”等生字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利用故事教学法将生字教学和传统节日文化结合在一起。以“春节”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汉字语境教学活动时可以分成三步。

第一步:教师在多媒体平台上为学生展示与“春节”相关的生字卡片(“传” “统” “除” “夕” “年” “兽” “春”“节”),带领学生认识这些生字的拼音,组织学生跟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发音。

第二步:教师为学生解释这些生字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生字。

第三步:教师围绕这些生字讲述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教师为学生讲述了“年兽”的故事,传闻在很久以前,海底住着一种名叫“年”的怪兽,一到除夕就会上岸吞食生人、破坏田地和村庄建筑。古人十分害怕这种怪兽,一直想找到驱赶这种怪兽的方法。后来,一位白发老人发现年兽很怕红色、火光和爆炸的响声。人们听从了老人的办法,成功驱赶了年兽。这也是之后每到春节人们就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的原因。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二)字源教学法

从某种程度说,汉字的结构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汉字的发音和含义。小学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活动时可以从汉字的本源入手带领学生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涉及的文化知识。

以“赋”字为例,看到这个字第一时间就会想起税赋等词语。教师可以将这一点作为教学思路,将“赋”字拆成“贝”和“武”。贝在古时是作为货币使用,具有经济价值和交易性质,而“武”则有军事和战争之类的含义。因此,教师为学生讲解这个生字时可以基于这一思路,带领学生从汉字本源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得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

(三)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汉字教学语境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切合实际的教学语境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感。

例如,教师在讲解《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时,针对“劈”字开展汉字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传统文化元素制作微课视频。这个生字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主要是因为“劈”字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有破开的意思也有裂缝的意思。学生在学习这个生字时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揣摩其含义。当这个生字用作动词时意为破开,具体的语境为:“那个人用斧子劈开了眼前的一截木头。”当这个生字用作名词时意为裂缝,具体的语境为:“他们最后劈了,分道扬镳各自去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生字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筛选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性较大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学生在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感受这个生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

三、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深入研读语文教材,培养汉字语境教学的文化敏感性

教师想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敏感性,能够从教学内容中发现文化精神、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汉字语境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要具有文化敏感性,能够做到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感受到汉字教学的魅力,得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有十分明确的意图,教师只有明确编写人员的意图,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z3RzMflsf6UlaXsFseEtEw==元素融入汉字语境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小青蛙》《猜字谜》等都是开展汉字语境教学活动的优秀素材。教师可以围绕这几篇文章搜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重新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框架,使学生得以了解更多的汉字文化。

(二)合理运用字理教学法,强化文化教学效果

汉字与韩语、英语不同,归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每一个文字都有独特的结构、形体和语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汉字语境教学活动时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设计教学方案,建立起汉字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字理教学法将汉字结构进行拆解,通过分析汉字的构字理据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寻文字背后的文化精神。小学语文教材在字理教学方面也有所涉及,主要是从象形、会意、形声三方面入手,教师也可以参考这一点。

1.基于图文对照的方式开展象形字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语境教学活动

汉字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形象创造出的文字。针对这些文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图文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文字和客观事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使其在脑海中得以形成较为直观形象的图像,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字内涵。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围绕“口”“手”“目”“耳”“足”等比较典型的象形字开展语境教学活动时,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为学生展示这些文字最早的形态(图1)。根据多媒体平台上给出的图片,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这些文字最早的形态与客观事物形象是否相似。

图1 象形字的演变历程

在学生观察这些象形字演变历程的同时,教师为学生讲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古时,有位名叫仓颉的人认为结绳记事的方式无法满足日常需求,因此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文字。但是,仓颉经过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创造出文字。某日,仓颉从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找到了造字的灵感。之后,仓颉认真观察了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创造了很多象形字。教师将仓颉造字的传说与象形字语境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有效落实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也大大改善了汉字教学的效果。

2.基于联想拓展的方式开展形声字与传统文化的语境教学活动

形声字在汉字体系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形声字的原理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基于这一原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探寻形声字的文字含义。其实,形声字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小学生有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时经常只读一半,但发音是对的,这就是因为这个字是典型的形声字。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形声字开展语境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形声字进行归类,将其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结合,引导学生认识更多形声字。

以“虫”字为例,这个字最早出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字形像一条头向上昂,身体蜿蜒,尾巴翘起来的蛇。而且,“虫”的本字是虺,本义也是毒蛇的意思。可见,在甲骨文中“虫”这个字来源于蛇。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金文中也延续了蛇的形象,甚至西周曶鼎上的“虫”字还在头部画出了蛇的眼睛。文字发展史进展到小篆、隶书阶段之后,“虫”这个字摆脱了蛇的形象,逐渐变成了会意字。小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经常会发现很多文字都是“虫”字旁,如蜘蛛、蝴蝶、蚂蚁、螳螂、蚱蜢等。这些汉字和词语都采用这个偏旁必定有独特的原因。教师可以基于这些生字和词汇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很多使用“虫”字旁的生字组成的词语都是动物。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想象这些生字去掉偏旁时应当读什么音。学生发现,这些生字去掉偏旁之后读音一样。从这一系列教学流程中,学生充分了解了形声字的奥秘,也感受到古人创造形声字时体现出的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识字教育活动时需要明确传统文化学习与汉字学习双向建构的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和汉字教学的语境教学活动方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发音和结构,使学生得以在掌握汉字的基础上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进行分类,根据汉字的属性和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敏感度,在不同语境下将传统文化灵活融入汉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借此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雅倩《基于语境理论的小学语文革命传统课文教学》,《基础教育研究》2023年第8期。

[2] 王雪秋《语境理论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情境创设研究》,西南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3] 陶敬轩、俞爱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综述》,《现代教育科学》2022年第4期。

[4] 王志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5] 张颖丽《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改进策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6] 孙傲、王越《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探究——以汉字故事为载体》,《新教育》2023年第17期。

(杭鑫,1998年生,女,汉族,江苏东台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