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10-14王创业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要求,表明传统文化走入幼儿园教育是必然趋势。为了使幼儿在强化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幼儿教育工作者将能够体现传统文化价值的绘本作为语言教学的工具,以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但教师在应用绘本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困境。本文中,教师从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价值分析入手,基于绘本中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要素,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绘本 幼儿园教育 语言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0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了几千年的文化精粹,还展现了中华民族语言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汉语语言表达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以幼儿视角,将宝贵的文化知识及语言元素聚集起来,以便于幼儿读懂、领会的形式呈现内容,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工具。对此,教师从绘本的主题分析入手,在传统文化绘本中充分挖掘语言能力提升的要素,捕捉有助于幼儿进行语言建构的表达技巧,在不断实践中引导幼儿以语言输出的方式进行读后反馈,在深化幼儿读后感期间,强化幼儿自主表达的意愿。由此,将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价值

1.兴趣引领,保持阅读与表达的积极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意味着传统文化绘本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特征。幼儿可以在不同年龄段了解不同难度系数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其在传统文化认知的过程中保持新鲜感。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使其在各文化版块中产生不同的读后感。由此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表达积极性,使幼儿在兴趣的引领下有感而发。如:教师会依据节日、民俗、诗词等不同的版块筛选文化绘本。不同文化版块呈现不同的故事,每则故事中体现特有的主题意义。由此,幼儿可阅读到的文化内容范围很广,所接收到的文化信息也非常丰富,其所获得的知识也更加多元,从而为幼儿创造更多思考与表达的机会。

2.语言实践,提供语言建构与表达的契机

绘本是适合3—6岁幼儿阅读的读物。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让幼儿很容易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幼儿阅读传统文化绘本时,一般由教师或家长陪同。在师幼、亲子共同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普遍会基于传统文化元素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同时,幼儿也会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表达式经验对不理解的文化内容进行发问,尝试在求解中理解文化内涵。在无形中,使幼儿完成了语言的实践,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输入,在交流、提问中输出。如,教师引领幼儿阅读节庆文化相关的绘本。基于体现传统文化的民俗活动,教师会以对话的形式让幼儿仔细观察活动流程;而幼儿也会对超出认知范围的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为幼儿提供语言建构与表达的良好契机。

3.支持活动,创设语言发展的多元化场景

传统文化绘本在幼儿教育中不仅是好的阅读素材,还是好的活动素材。幼儿教育以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而传统文化绘本中可用于组织活动的素材多种多样。教师挖掘传统文化绘本中的活动素材,以此为前提条件创设幼儿应用语言的多元化场景,使幼儿能够在不同场景中围绕绘本中的文化信息展开交流与表达。如,对于传统文化绘本中的古诗词版块。教师可依据古诗中所呈现的不同景象,为幼儿创设想象、交流的空间;引导幼儿在理解古诗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任意发挥,自主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

二、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中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要素

1.图画

传统文化绘本中的图画,是幼儿理解绘本语句的桥梁。而看图说话是对低龄幼儿语言启蒙与训练的重要手段。在传统化文化绘本中,部分文化内容对于幼儿而言较为抽象,其无法以当下的认知能力来解读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图画便成为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以描述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大概了解故事内容,而幼儿也会在学习中懂得如何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当教师或家长邀请幼儿描述书中图画时,幼儿会以模仿的方式进行表达,为幼儿围绕绘本进行看图说话做铺垫。

2.对话

传统文化绘本内容往往由多组对话构成。以对话的形式来传递文化信息,让幼儿在理解问答内容的过程中认识文化、理解文化。而绘本中成型的对话内容,同样可以作为幼儿与他人进行语言交际的素材。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的方式,在实践中说出对话的内容,使幼儿在特定的场景下进行语言表达,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用于交际的语言表达技巧。

3.语篇

传统文化绘本中包含语篇形式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语篇时,不仅会声情并茂且有逻辑地叙述故事经过,还会以幼儿能听懂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讲述。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自我表达的技巧,让幼儿了解如何成为合格的讲述者。在绘本阅读完成后,教师会组织幼儿复述故事内容,借机让幼儿运用自我表达的技巧讲解故事,从而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提炼主题,组织表达交际活动

绘本的主题是拓展话题的有利因素。一般而言,绘本的主题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关,幼儿能够根据生活经验产生表达欲。为此,教师不仅要筛选出适合幼儿阅读的传统文化绘本,还要基于绘本提炼主题,再围绕主题组织表达交际活动。例如,《不是方的,不是圆的》是围绕传统节日“端午节”所编排的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解让幼儿了解端午节节庆食品“粽子”的形状及做法,帮助幼儿感悟节庆文化的魅力,形成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对绘本的主题进行提炼,最终将“端午节的美食—粽子”作为绘本的主题。随后,教师围绕主题拓展出话题讨论环节“端午节吃什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充分思考后表达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围绕“粽子”这一节庆元素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诗歌,并且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课堂上展示。由此,教师围绕在绘本中所提炼出的文化主题,拓展出不同形式的表达、交流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机会开口讲话,在形成良好交际氛围的同时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

2.挖掘要素,从阅读过渡到表达

绘本阅读是一项基础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教师及家长的引导下,幼儿能够了解绘本故事,掌握绘本中所传递的知识与技巧。然而,当绘本阅读与语言能力相关联时,教师需要基于绘本找到促进幼儿表达的支点,让幼儿从阅读行为过渡到表达行为。对此,教师从挖掘绘本语言表达要素入手,找到激发幼儿表达欲的内容。例如,《十二生肖的故事》改编自民间传说“十二生肖”,以传统文化知识糅合现代元素为主要呈现形式,将每种生肖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本次绘本阅读中挖掘到“生肖属相”这一要素。鉴于中班幼儿多数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属相,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会提出问题:“你的属相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幼儿以固定句式“我的属相是……它的特点是……”来回答问题。在提问时,教师将绘本内容成功转移到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让幼儿结合对绘本故事的认知深化对自己属相的认知;同时,幼儿还能在运用固定模板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使其从阅读顺利过渡到有效表达上。

3.强调学习,绘本传递语言技巧

传统文化绘本不仅可以作为提升幼儿文化认知的工具,还能作为拓展幼儿语言表达技能的工具。绘本内容是经过编排者反复推敲、整体研究而最终生成的。绘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针对性、规范性、严谨性与科学性,非常适合幼儿学习与掌握。因此,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从语言表达技能的整合出发,向幼儿强调语言技巧的学习与运用;通过讲解绘本向幼儿传递语言表达技巧。例如,《进城》这本以皮影戏传统文化为底色的绘本,讲述了一段完整的故事。而《进城》中的内容能够体现较强的逻辑性,让幼儿一环扣一环地理解故事含义。教师总结这一绘本中所体现的语言表达技巧。其一,注意交代语言表达的要素“时间”“人物”“背景”。绘本中的第一页就向读者传达了“在今天”“小虎儿与老爹”“要进城赶集”这些基本的故事要素。在此教师向幼儿强调,对别人讲述一件事情时,要先交代时间、人物及背景,对事件进行整体概括,再深入介绍其他内容。其二,教师讲解具体对话内容之前会介绍转述他人表达内容这样的句式。在此,教师向幼儿强调,在转述他人话语时,一定要按照教师的转述形式进行表达,从而让整体的语言表述更加清晰。除了口头强调,教师还特意安排了对应的语言实践环节,让幼儿在学习表达技巧的同时有效应用技巧。

4.依托元素,强化语言表达兴趣

在传统文化绘本阅读中,除了让幼儿敢于说、规范说,还应激发幼儿想要说的意愿,让幼儿乐于表达。由此才能让教师有机会纠正幼儿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使其在不断实践中强化表达能力,最终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依托绘本中的趣味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例如,《中国糖画:观之若画食之有味》以水彩画的形式展现了糖龙的制作过程,生动再现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术。而糖画的制作本身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以此为趣味元素组织传统民俗手工艺实践活动,带领幼儿亲手制作糖画。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发问:“你见过糖画吗?糖画是什么味道的呢?”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也调动起一部分有过糖画品尝经历的幼儿的表达欲望,他们纷纷主动表达自己对糖画的制作印象。其次,教师与幼儿一同梳理书中所表达的糖画制作过程。这期间,教师会依据图像让幼儿对每一步骤进行推测。幼儿因此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测,积极参与到师幼的互动中。最后,教师与幼儿一同依据绘本完成糖画的制作。在此,教师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糖画制作过程及作品的含义。由此激发幼儿的表现欲,让幼儿在兴趣的引领下迫切想要介绍自己的实践成果。

5.引导反馈,引导幼儿有序表达

绘本阅读的完整过程是阅读—理解—感知—输出。因此,教师可将语言表达与最终的输出环节相统一,引导幼儿对绘本阅读有所反馈,锻炼幼儿有序表达的语言能力。因此,在输出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侧重让幼儿来“说”。例如,《孔融让梨》是中国的一则道德教育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传统美德这一领域的内容。幼儿需要在了解故事经过的基础上深度理解中心思想,从而进一步体会其中的道德理念。教师在输出环节可以要求幼儿简单复述故事,并提炼故事的中心思想。教师考察幼儿所讲的故事内容是否完整,以及对故事中思想道德元素的理解是否到位,基于此让幼儿养成读后有序表达的良好习惯。通过幼儿的反馈,教师既可以有效评估幼儿对绘本的理解程度,还能及时纠正幼儿在复述故事时语言表达的不规范之处,从而有效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教师应当在绘本阅读中有效引导幼儿反馈所读内容,让此环节成为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6.深化感知,实现幼儿自主表达

除了让幼儿模仿“说”,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主动“说”。部分传统文化绘本中的内容复杂,对于幼儿而言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教师可以从引导幼儿对绘本展开提问入手让幼儿逐步进行自主表达,深化幼儿对绘本内容的感知,强化幼儿的表达意愿。例如,《春福》这本绘本中,除了以除夕夜作为故事背景外,还糅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对联、福字、年画、窗花等。虽然绘本的主题相对明确,但复杂多样的文化元素让幼儿一时间眼花缭乱。教师选择结合绘本构建主题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感知绘本内容。首先,教师展现绘本中的画面,一只小福气脱离了队伍。这时有幼儿主动提出:“小福气去了哪里呢?”“小福气为什么要脱离队伍?”等问题。幼儿根据在情境中眼观的现象来主动发问。其次,教师在介绍每一场景时,都会将其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活动展现在幼儿面前,并让幼儿亲身体验。比如贴对联、写福字、剪窗花等,让幼儿在参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感。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对绘本内容的认知进行绘本剧表演,要求幼儿根据人物特征整理台词,任意发挥,自主表达。过程中,幼儿会结合读后感以及体验感进行自主表达。由此,教师为幼儿提供自主表达的平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任意表达。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绘本作为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工具,对幼儿语言素材的积累、语言技巧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设计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当深度挖掘绘本中所包含的语言要素及表达技巧,以此作为幼儿语言表达教学的有效资源,引导幼儿进行语言实践,规范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最终助力幼儿社交能力的提升,使幼儿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技能,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水平、程丽文《绘本阅读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及路径探索》,《宜春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2] 岳昌如、杨晓岚《借助绘本提升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反思》,《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3] 董元元《创设多元化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评〈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12期。

[4] 赵丹丹《数字化时代儿童有声读物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研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5] 焦钰芯《互联网背景下绘本阅读对提高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研究》,《中国新通信》2022年第14期。

(王创业,1971年生,男,汉族,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