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 “互联网+”融合策略探索
2024-10-11李晗
【摘要】“互联网+”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以预习微课为抓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情境创设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多样活动为保障,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以拓展创新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课后任务为延伸,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联网+”;融合策略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采取“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互联网+”融合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以预习微课为抓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微课”指内容精炼、时间较短的学习视频,是“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全新产物。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整合学习内容,设计课前预习微课,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预习,标注本章重点学习内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围绕设计字词、文本阅读、阅读理解等三大板块内容设计课前预习微课。例如,在呈现“哆哆嗦嗦”这一词语时,教师可以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身体不停抖动”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与此同时,回归到课堂内,为检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教师也可以结合视频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小女孩擦燃火柴的经过以及所看到的景象。
利用课前微课引导学生参与预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同时也能够减轻课堂学习负担,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以情境创设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长篇幅文本进行重构优化,以直观的视频方式,再现文本内容,构建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及阅读热情。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教学为例,在课程开始前,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分享自己在业余时间拍摄的不同季节校园景色图片,通过一张张图片的导入,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对此季节特点、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结合大家所给出的答案回归文本,鼓励学生阅读文章,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四季美景与自己的观察、感受有哪些异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家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积累:
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以生动的图片、视频为切入点,有效减轻了学生的阅读压力,帮助其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实现阅读水平、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以多样活动为保障,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极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对趣味化的活动表现出充足的热情。在“双减”政策的倡导下,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通过参与活动,使得语文课堂更具凝聚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情景剧展示”活动。首先,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中“武松打虎”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武松在景阳冈饮酒时的语言、神态,以及店家的劝告和周围环境。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特点设立学习小组,鼓励大家仿效视频片段,加入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自主分配角色设计情景剧。最后,在展示环节,各组成员呈现设计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延伸设计多样的情景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多样化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其对名著的阅读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
四、以拓展创新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其拓展与文本及作者相关的背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教学为例,结合课内所学,为学生分享《故乡》中与闰土相关的描写片段。学生读到在鲁迅成年回到故乡后,闰土的身材、样貌均发生了变化,这一童年最好的玩伴对自己的称呼也变成了“老爷”,这些线索与本篇文章中优美的环境、两小无猜的情景、鲁迅与闰土儿时的友情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延伸拓展,教师可以由“阶级社会背景”出发,带领学生共同走入时代,了解事件发生的根本因素,感受鲁迅先生笔下所展现的人物悲剧性特征。
通过延伸与资源拓展的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主旨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其积累文化常识,发展核心素养。
五、以课后任务为延伸,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互联网+”具有实时性,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机械化的作业设计形式,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发布总结视频,为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教学为例,为帮助大家深化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绘制我童年的水墨画”这一任务,引导大家仿效诗句内容,以三大板块为主线,呈现自己的童年经历,并利用画笔记录描绘下来。此项作业内容,既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美好,掌握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同时也突破了传统机械化作业内容的桎梏,以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拓展平台为大家分享儿童诗,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阅读,以此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后总结、复习习惯。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重点任务,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寓教于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