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追忆 文化寻根

2024-10-11姚依狄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江苏省扬中市外国语小学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衷出发,自主开发设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我爱我的家乡”,攻克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难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既有课程体系,探索“新课标”下课程结构有效调整路径。

【关键词】家乡物语;研究;创新;传承;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家乡的认识较为浅显,他们不熟悉方言,不理解民俗,缺乏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针对这种情况,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打造了“我爱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通过“岛城印象”“岛城味道”“岛城风貌”“岛城‘智’造”、岛城寻根等五个主题的一系列跨学科综合活动,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家乡扬中的自然环境、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情况。

一、活动目标

价值体认:学生在“家乡物语”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家乡老物件蕴藏的风土人情,探究社会进步与个体生活之间的关系,领略“自强不息、崇文尚德”的家乡精神,感悟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责任担当: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对“家乡物语”活动中收集的老物件进行研究,在调查采访中提高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加强沟通与协作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这些老物件背后的精神,发挥创意赋予老物件新的生命力,培养弘扬家乡本土文化的意识。

问题解决: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调查、采访、考察、制作等方式,在不同层面的研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成果交流中继续进行反思和改进,形成理性思维、科学思维。

创意物化:在充分认识家乡老物件的基础上,学生分工合作重新设计图稿,亲自动手操作将创意变为现实,赋予老物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过程中融会贯通不同的知识和技巧,在思维、情感碰撞中获取成就感,提升社会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

二、活动过程

“岛城寻根”是“我爱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中专门为六年级学生打造的板块,通过怎么寻根、到哪里寻根、寻什么根等问题,带领学生探寻家乡蓬勃发展背后的密码。师生共同策划,聚焦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最终确立“历史寻根”“姓氏溯源”“家乡物语”“乡贤寻根”等四个子主题。

此次选取“家乡物语”主题开展一系列长线活动。

(一)寻访老物件,开启尘封的历史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组建四个小组,从生产劳动、生活用品、节庆活动和特殊年代中的老物件入手,选取最能代表扬中“家乡物语”的老物件。过程中他们通过与长辈对话,了解每一个老物件背后的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透过这一个个故事,学生们看到了家乡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以及自强不息的家乡人的奋斗历程,体悟了家乡老物件身上蕴含的生存之根、文化之根和爱国之根。这些蒙尘的老物件就像是一把钥匙,为他们打开了家乡尘封的历史。

(二)研究老物G++O3XPvdnh2MhhGtFEx+4Sfy1FAwSZMXdYJ2YQN8iw=件,寻找背后的文化密码

在交流阶段,部分学生表达了他们的担忧与困惑:一些老物件的制作手艺逐渐失传,很多传统活动的仪式感也随之消失。对于老物件是否需要传承,学生各持己见,不同的观点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

综合考虑实践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确定了对“糏塑”这种民间工艺品进行深入了解。学生共同参观糏文化馆,向老匠人学习制作技法,采访非遗传人,深入了解“糏塑”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现状,以及其作为传统民俗重要吉祥物背后的寓意。在过去生活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为什么人们愿意把珍贵的糯米磨成米糏,制作成形态各异的糏塑,在一些重要的仪式,比如新房上梁、老人祝寿中呈现出来呢?原来这小小“糏塑”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正是这种对美好生活淳朴而执着的追求,推动着家乡人民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这也正是这些老物件需要传承的真正意义。

(三)创新老物件,让传统文化实现传承

在以“糏塑”为主体,重新打造老物件的活动中,学生集思广益,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之后,学生分头行动成立小组对其他老物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的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有的跟着传统匠人一起实践,不断推广和创新传统文化。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感受到这些源自民间的艺术向上生长的韧性,体悟这些老物件背后蕴藏的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家乡精神。

三、活动成效

1.增强文化认同,传承家乡精神

学生之所以会选择重新打造老物件,给老物件注入新的生命力,就是建立在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上。他们在重新打造糏塑的过程中,收获的是给老物件注入新的生命力的方法,习得的是改造传统老物件的能力,坚定的是文化自信,守护的是传统文化。

学生在“家乡物语”实践活动中,对家乡的精神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和理解,他们从对老物件的初步认知到进一步的传承创新中,体会到老物件所传递的文化自豪和家乡精神,从而能够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创造性转化实现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2.鼓励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技能

教师在各个活动阶段充分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不包办代替,做孩子们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支持者。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新问题,转换为层层递进的活动主题。同时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联系场馆,邀请传统文化匠人,为学生搭建研究平台。活动后及时组织学生回顾考察方法,如做考察记录、列采访提纲、完成研究报告等,做好总结记录工作。

3.提升核心素养,课程不断升级

“我爱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再是简单拼盘,而是不断寻找儿童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教师的预设与儿童不断生成的新问题有机融合,在课程实施中不断调整重塑课程结构,构建生动丰满的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让这一系列精心打造的校本课程,为家乡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无限可能。

四、活动反思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通过课程理念的不断变革与课程体系的持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将从“家乡”层面进一步拓展到“国家”层面,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家乡情怀、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自主生长者。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重点课题“以挑战性学习为中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朱红云“跨学科主题学习”名师工作站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