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创作及传播策略研究

2024-10-10刘晓梅

今传媒 2024年9期

摘 要:融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已成为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之一。本文以电视新闻短视频的优势为切入点,结合当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创作及传播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旨在提高电视新闻短视频质量,拓宽新闻传播渠道、丰富新闻传播内容,实现新闻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9-0049-04

一、引 言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融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融媒体通过整合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传播渠道,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1]。特别是在5G技术的推动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因具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传播便捷等优势,逐渐成为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短视频既要提高传播速度,又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主动承担起引领主流舆论的社会责任。

二、融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短视频的应用优势

(一)可节约电视新闻的制作成本和传播成本

新闻短视频是指将新闻中的文字性内容以短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传播。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方式能够大幅度节约新闻制作成本和传播成本。一方面,传统的电视新闻编发模式通常为:采集新闻素材→编写新闻稿→编辑新闻稿→发布新闻报道→监督与反馈→更新报道[3]。在此流程中,专业记者、编辑和摄影师等人员负责采集、编辑、排版和传播新闻,往往会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资源,也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但是,通过新闻短视频化,电视台将制作的新闻短视频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到网络平台中,将报道的文字性、口述内容数据化,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端设备就可自行阅读,实现了新闻高效传播。另一方面,从新闻传递效率来看,在面对某些突发社会事件时,记者可直接通过手机完成信息采集,并利用剪映等手机端APP,进一步编辑加工新闻素材,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用户传递信息,保证了新闻报道的高效性和及时性,提高了新闻传递效率,节约了新闻传递成本。比如,《光明日报》通过视频号发布短视频“山西太原消防队员接水降温”,获得3.2亿次观看和近1300万次点赞。通过短视频,《光明日报》成功向受众传达了信息,还大幅提升传播效率。又如,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河南广播电视台进行了密集报道,发布了1800多条短视频,利用广电集团资源进行救灾现场直播,获得了广泛好评,这也显示出短视频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高效性和低成本优势。

(二)切实符合信息化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显著提升,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已很难满足现代社会需求。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电视新闻短视频化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展现出显著优势。首先,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方式,满足了受众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提升了传播效率。其次,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融合优势,结合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增强了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最后,短视频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拓宽了新闻传播渠道。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电视新闻短视频能够快速触达移动端用户,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4]。比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鼓岭!鼓岭》短视频新闻,利用沙画和电视资料画面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一段中外民间交往的佳话,成功将历史与现代技术结合,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实现了高效、广泛的新闻传播。

三、融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创作及传播现存问题

(一)监管与审核机制有待完善

融媒体视域下,短视频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逐渐崭露头角。但是,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监管与审核机制的滞后逐渐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虽然大部分短视频平台已经具备内容筛选和审核机制,但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为了保证内容的即时性,很多平台是在短视频发布后才进入审核阶段,导致虚假或误导性内容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传播[5]。又如,一些新兴短视频平台的审核受限于技术和人力,对于复杂或模糊的新闻事实判断存在一些争议。二是,由于短视频制作和发布的门槛较低,使得大量非专业或非正规机构参与其中。同时,在当前的短视频平台生态中,因点击率往往直接关联到收益,部分内容制作者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获取流量,采用标题党、夸大其词等策略,削弱了新闻内容的权威性。电视媒体对短视频监管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在短视频平台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从而制约了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效果[6]。

(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融媒体视域下,电视台制作的新闻短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短视频内容出现同质化。为了吸引流量,部分电视台在“争抢”报道相同的资讯信息,导致对热点事件的重复性报道屡见不鲜。这种现象说明电视媒体在深度报道、特色制作方面存在短板,忽略了对事件更深层次的挖掘。另一方面,当前的电视新闻短视频制作方式多停留在简化长视频的层面,即把长视频剪辑成短视频发布[7]。这样的做法看似节约成本,实则忽略了短视频平台与电视媒体在新闻的深度、广度以及叙事结构上有很大差异。短视频平台的受众偏好短小精悍、富有冲击力的内容,而简单剪辑的短视频往往缺乏必要的情节设计和信息密度,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比如,部分电视台只是将原有的新闻报道片段进行简单裁剪,没有针对短视频的传播特点进行重新编辑和制作,导致内容不连贯,信息传递不充分,吸引力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短视频的制作周期短、更新速度快,个别电视媒体为了应对这种频繁的更新节奏,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只进行简单的拍摄与加工,未显示出专业能力,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形象,也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了公众对专业媒体的信任度,不利于新闻业的长远发展。

(三)互动性有待提升

目前,电视新闻短视频虽逐渐成为传播新闻的主要形式之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互动方式单一且被动。电视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侧重于内容的传播与推送,而非双向的交流与互动。尽管现代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工具(如评论、点赞、转发等),但多数电视新闻短视频仅在发布后获得一些被动的用户反馈,没有主动参与用户讨论,并且视频评论区多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电视台和用户之间存在着较大壁垒[8]。另一方面,用户反馈信息的处理与分析不足。用户在新闻短视频下的评论可提供丰富的观点和反馈,但大部分电视台未能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来改进内容或增强用户体验。

四、融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创作及传播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监管力度,完善新闻短视频监管与审核机制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短视频逐渐成为新闻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为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与权威性,电视台必须不断完善监管与审核机制。

第一,强化内部审核流程。电视台要形成一套完备的审核体系,比如,引入层级审核制度,确保每一个新闻短视频在发布前至少经过两至三轮审核;设立专门的事实核查团队,实时审查新闻内容,并及时更正错误,保证内容真实、权威。此外,还要定期对审查小组进行培训,确保其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与洞察力。

第二,利用技术助力审核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为新闻审核提供了新的可能。一方面,电视台要积极与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引入自动化审核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短视频内容进行初步筛查。比如,腾讯云的内容审核服务能够自动识别视频中的敏感词汇和图像,及时标注并反馈给审核团队。另一方面,要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视频中的不当画面,过滤掉低俗或暴力内容。此外,电视台还应定期更新审核算法,与时俱进,善于使用最新的技术识别新闻造假手段,如Deepfake技术,提升审核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第三,与短视频平台深入合作。电视台要主动与新媒体平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合作,开设专属频道和账号,利用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增加优质新闻短视频的曝光率。同时,建立联合发布机制,确保新闻内容在电视台和短视频平台同步上线,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

第四,加大对新闻短视频制作者的培训力度。为确保内容的真实性,电视台不能完全依赖外部审核,还应重视对新闻短视频制作者的内部培训。比如,定期开展新闻伦理、职业操守等培训,提升新闻短视频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此外,还要制定详细的《新闻短视频制作指导手册》,明确每一步的操作规范,实现新闻短视频的高质量制作。

第五,激励与约束并重。电视台应建立一套激励与惩罚并重的机制。对于制作出高质量、客观真实新闻的短视频团队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违反规定、制作虚假新闻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保证约束力度。

(二)强化内容主导,创新新闻内容及表现形态

面临融媒体时代的挑战,电视新闻短视频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持续创新,以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突出专业性和权威性。

一方面,针对新闻短视频内容创新,电视台不能简单追逐热点,而是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更多地关注深度报道和事件背后的人文、社会意义。比如,202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看见中国》系列短视频,通过深入挖掘老百姓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该系列短视频不仅关注社会热点,还揭示了背后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意义,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讨论。

另一方面,针对新闻短视频融媒产品的形态创新,电视台应采用更新颖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内容,引导用户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特别在制作新闻短视频产品时,可将新闻短视频中的报道内容以“文字+图片”或“文字+音乐”的形式展现,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融入与新闻信息有关的动画等元素,丰富新闻报道场景,调动用户的感官共鸣。比如,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一带一路》系列短视频,通过动画与实景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观看体验,也达到了舆论正向引导的积极效果。

(三)注重双向交流,增强新闻短视频用户黏性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短视频要强化创作者与用户间的双向交流,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

第一,创建互动环节并实时参与用户讨论。电视台要在发布新闻短视频后,设立专门的互动环节,如“用户问答”“热点讨论”等。每周举办一次直播互动节目,邀请新闻主播或记者在线解答用户的问题。

第二,推动用户生成内容(UGC),激励用户参与。电视台要积极举办有奖征集活动,鼓励用户拍摄并上传与新闻相关的短视频,丰富新闻报道。比如,腾讯新闻曾举办过“我的家乡故事”短视频征集活动,鼓励用户将自己的作品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并且对优秀作品给予了一定奖励,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还通过用户生成内容,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视角。

第三,建立多渠道反馈机制,提升响应速度。电视台应在官网、APP以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置专门的反馈渠道,方便用户随时提交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高效的反馈处理机制,确保用户的反馈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比如,湖南卫视在其官方APP上设立了用户反馈专区,用户的每条反馈都会在24小时内得到回复,不仅增强了用户的互动体验,还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五、结 语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必须积极应对技术变革和受众需求的变化,采用现代化技术和传播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面对未来,电视新闻短视频要持续探索创新路径,不断优化内容和形式,增强用户黏性,实现新闻业的长远发展,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媒体融合传播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3(2):185-187.

[2] 李倩.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J].传播力研究,2022,6(4):55-57.

[3] 陈晋斌.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传播策略[J].记者摇篮,2022(3):91-93.

[4] 朵仙德.媒体融合视域下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探究[J].中国有线电视,2023(6):57-59.

[5] 周琼.新闻短视频“霸屏”电视新闻如何拓展发展路径[J].采写编,2022(6):3.

[6] 雷羽.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媒体融合传播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2(8):3.

[7] 牛志红.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的“短道超车”———电视新闻短视频创新[J].新闻文化建设,2022(14):111-113.

[8] 孙意亭.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3):38-40.

[责任编辑:宋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