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4-10-10江玲胡皙然
阳新县闰光小学经过多年实践,构建了以校本劳动课程为主导,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劳动课程综合素养评价为监测手段,以提升学生素养表现为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开发劳动课程
学校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共12册,涵盖一至六年级学生每个学期的劳动内容。每册教材均包括“劳动与自我服务、劳动与校园生活、劳动与文化传承、劳动与社会服务、闰光萌娃爱劳动”五个板块。前四个板块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校园里、社会上的各种劳动技能,让学生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劳动素养,培养劳动精神;第五个板块主要引导学生参与集体劳动实践活动,感受劳动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
为了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在常规校本课程学习之外,学校每学期开展一周的劳动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感悟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活动中,学校将社会优秀人士如劳动模范等请进校园,为教师和学生讲述劳模故事,让劳模精神扎根于学生心中。
二、创新实施策略
首先,学校开展“学科+劳动”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积极推动劳动与其他学科融合教育。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二年级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深刻感悟劳动的意义。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制订植树计划,学习植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挑选树苗、移植、填土等),从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其次,设置劳动岗位,提升劳动服务生活的能力。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各种劳动岗位,如校园绿化岗、图书管理岗、班级文化设计岗等,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班主任在此基础上细化各岗位劳动职责和分工,比如校园绿化岗的职责是定时浇水、修剪枝叶、清理杂草,保持校园绿化区域的整洁与美观;图书管理岗的职责是定期整理书架、组织同学归还图书、记录图书借阅情况,确保图书角秩序井然。细化分工、定岗到人等举措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劳动技能,提升了劳动服务生活的能力,又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再次,打造实践基地,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学校在校园一隅开辟“阳光农场”,为学生打造农耕体验基地。各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化身为“绿色小管家”,精心打理学校划分的“梦想责任地”。依据时令节气,师生先后种植辣椒、花生、红薯等常见农作物,体验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捉虫、掐尖、采摘等一系列劳作。学生在劳动中见证了植物从种子发芽到硕果累累的生长过程,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最后,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学校开展本土特色劳动活动,如“阳新手工油面进校园”“阳新布贴制作体验”“折子粉技艺传承活动”等,将本土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科学开展评价
学校在实践中逐步构建出“345”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3”指根据小学三个学段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学生,学校主要从劳动准备方面评价;对第二学段的学生,学校主要从劳动实践方面评价;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学校主要从劳动展示方面评价。比如,评价第一学段学生劳动准备的标准是,学生在进行劳动之前能否明确劳动任务,能否准备好所需的劳动工具和材料,能否了解劳动的安全注意事项等。具体来说,学生在进行班级清洁劳动之前能明确清洁的区域和任务,准备好抹布、扫帚等清洁工具,并知道如何安全使用这些工具,得三颗星;如果三项要求中的任何一项没有做到,则无法得满三颗星。
“4”是四个评价角度,即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布贴劳动课程评价为例。第三学段的学生学习布贴劳动课程后,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先自评,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劳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问题。接着,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对方的布贴作品,指出作品的优点(如“色彩搭配和谐、布贴形状独特”等)以及作品的问题(如“某些部分的缝制不够精细、整体布局略显杂乱”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的学生的劳动作品被评价为“创意十足但细节处理有待加强”,根据这一意见,学生后续需要改进自己的“细节处理”劳动行为;有的学生的作品被评价为“工艺精湛,值得学习”,其他学生由此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布贴技巧。最后,家长根据学生在家里的劳动表现和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如,有的家长评价孩子“在家中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布贴作品也完成得很好,展现了良好的劳动素养”。
“5”指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五个维度出发,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如,关于学生劳动观念的评价,学校采用建立劳动成长档案的方式。档案记录了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对劳动的认知、态度以及参与劳动活动的经历和感受,促使学生通过定期回顾和反思,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成长档案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成长,还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学生劳动观念发展水平的具体依据。
多种评价视角的融入,让学校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黄石市阳新县闰光小学)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城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校本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20JB335。该成果曾获得2023年黄石好教研评选活动一等奖。)
责任编辑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