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景语探究古诗情语的群诗教学

2024-10-10黄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10期

群文阅读是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诞生的新型阅读教学形式。笔者以“由景语探究古诗情语”的群诗教学为例,谈谈以群文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法。

一、立足阅读积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立足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唤醒学生阅读的感性体验,提出更高的阅读目标,能使学生在群文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兴趣,获得素养发展。

教学伊始,笔者让学生思考怎样才算把一首古诗读懂了。学生给出的答案有弄清楚诗歌写的事、写的景物,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讲述的人生道理等。笔者出示《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并阐述:“是否真正读懂了一首诗,最主要的是看我们能否从字里行间窥探诗人的心灵世界。大家回想一下读过的古诗,诗人都用哪些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学生先后说出了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抒怀、以事抒情、以景写情五种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接着,笔者出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并说明:“‘景’是我们理解诗歌‘情语’的一把钥匙。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三首古诗,思考如何用‘景语’的钥匙打开诗人的‘情语’之门。”这样,笔者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二、引导阅读实践,获取阅读方法

笔者选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中以景语写情语的经典诗篇《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作为文本素材。所选三首唐诗中,王绩的《野望》年代最早,具有典型性,这首诗涵盖了“自然景语”和“社会景语”,有利于引导学生提炼从“景语”探究“情语”的具体方法。再则,学生对王绩比较陌生,阅读其诗有一定困难,更适合由教师引领学生探究阅读。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阅读并思考《野望》中有哪些“景语”,它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发现《野望》中的景语有“薄暮”“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等,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萧瑟、静谧的景物,让人感到有些忧郁、惆怅。笔者追问:“你们是如何从‘景语’中悟出诗人‘情语’的呢?”一名学生回答:“诗中描写的是秋景。古人大多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抒发自己对岁月流逝、生命无常?、?怀才不遇等的感慨。”另一名学生补充:“诗人‘望’的时间是‘薄暮’,景物笼罩在‘落晖’之中。这类意象多表达思乡怀人、寂寞凄凉、壮志难酬等情感。”笔者点拨:选择从诗中“自然景语”所展示的时序节令和意象意境探究诗人的情感,只能推测出诗人在某时某刻、某景某境下的普遍情绪倾向,却很难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个体差异。一名学生提出:“要想更准确、全面地探知诗人个体化的情感,我们还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我们在分析“自然景语”的同时,要结合“社会景语”才能真正了解《野望》所要表达的“情语”是诗人因不得志而苦闷迷茫、因无所依而惆怅孤寂的情感。随后,笔者出示从“景语”探究诗人“情语”的阅读方法:从自然景语中明时序节令、寻意象意境;从社会景语中知时代背景、触人生经历。

以上教学,笔者以群诗中的《野望》为例,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总结出从“景语”探究诗人“情语”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后续运用这种方法自主探究,提高古诗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三、自主阅读探究,提升阅读能力

自主探究环节,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自主阅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两首诗,完成学习卡,并交流展示。

学习卡

第一组学生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他们先找到诗中的“自然景语”,即“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推测出这首诗应该写于春季,感受到诗人王维飘零塞外,情绪不佳。他们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发现王维当时被排挤出朝廷,所以他用“征蓬”“归雁”表达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但在目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雄浑壮美之景后,诗人又产生了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笔者点拨:第一小组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即明时序节令、寻意象意境、知时代背景、解人生经历,成功地通过“景语”探究出了诗人的“情语”。

第二小组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展示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成果。最后,笔者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黄鹤楼》《钱塘湖春行》《春望》《雁门太守行》等写景抒情的名篇佳作,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由“景语”探究古诗“情语”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孝感市孝南区书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