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非遗文化 感受学科融合魅力

2024-10-10张晓琪郭俊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10期

执教人教版数学二年级《小小设计师》时,笔者紧扣其中的传统非遗手工艺“纹样”,设计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纹样的样式变化及深层寓意,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道德与法治);综合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数学);丰富美学知识,进行创意实践(艺术)。

一、视频分享,渗透非遗文化

课始,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介绍古代纹样的视频。视频简单介绍了纹样的名称及寓意,如回字纹(图1-1)作为青铜器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方胜纹(图1-2)作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代表,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八角纹(图1-3)又称太阳纹,主要作为纺织品上的装饰,寄托对生命绵延、生活美好的期盼。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到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渐入学习佳境。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纹样与数学有什么关系”,并呈现视频中的纹样,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些纹样中有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发现回字纹的外轮廓像长方形,方胜纹中有正方形,八角纹中有平行四边形等。

以上教学,笔者通过视频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纹样”,并从纹样图案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古人的美学修养与数学智慧。

二、观察纹样,认识图形变换

活动一:仔细观察,寻找基本图形

笔者出示视频中另外三幅纹样图案,要求学生任意选择一幅图案,独立在活动探究单上找出它的基本图形。全班交流、展示环节,笔者呈现学生圈出的某一纹样的基本图形(如图2)。

笔者提问:两位同学圈出来的基本图形是否正确?学生回答“正确”。笔者顺势追问:为什么他们圈的不一样?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虽然两个图形的位置不同,但它们是同一个图形。

活动二:动手操作,体会图形运动

笔者向学生介绍纹样的来源及寓意,传播非遗文化。比如,如意纹来源于我国传统工艺品如意,寓示万事如意;祥云纹来源于天上的云彩,寓示平安吉祥;鹤纹来源于鹤,寓示健康长y12aT3Iet7vBuheLf9IAfvRaYnyOw0qG9ejJWgoqoSE=寿。接着,笔者请学生对比这些基本纹样和它们所形成的图案,独立思考每个图案分别通过怎样的基本图形的运动而形成。学生先在学习单上利用纹样卡片模拟基本图形的运动,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学生总结后发现:通过如意纹平移运动而来;通过祥云纹轴对称运动而来;通过鹤纹旋转运动而来。学生由此领略到数学知识在古代工艺中的实际应用,感受到古代人民对数学知识的巧妙利用。

活动三:自主探究,理解美的原因

在学生会找基本图形并深入理解图形的运动之后,笔者出示两幅比较复杂的图案(如图3-1,图3-2),要求学生找到其中的基本图形,明确基本图形的运动方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图3-1中,蝴蝶纹通过轴对称得到,鲤鱼纹通过旋转得到;图3-2由一个鲤鱼纹和一个莲花纹分别旋转得到。一名学生指出:图3-2还可以通过平移一个组合图形(两个完整的鲤鱼莲花纹)得到。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幅图案的形成和前面三幅简单图案的形成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前面三幅图案都是一个纹样通过一种运动而形成,这两幅图案中有两种不同的纹样且它们通过多种运动而形成。笔者追问:基本图形在变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发现基本图形的位置改变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

笔者适时总结:同一个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运动产生的变换是全等变换,这种变换能使图形之间展现出整齐排列的规律和平衡感,彰显出秩序之美和动感之美。

活动四:独立创作,进行劳动实践

此环节,学生利用教师预先准备的各式纹样卡片进行拼摆活动。巡视时,教师特意观察并展示了那些使用同一种初始图案拼出不同构图的实例(如图4),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相同图形经过不同变换所呈现的多样化图案。

学生完成拼摆任务并展示作品后,笔者展示了三幅学生在课前绘制的作品(如图5),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基础图形通过平面运动所形成图案的美感,并为下节课的美术教学提供范例。

三、总结收获,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最后阶段,笔者提出两个问题:①对数学的价值,你有什么新的想法?②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学生回答:数学知识不但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应用,比如运用于信息和国防等,而且在古代被充分用于艺术领域,彰显出文化魅力。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