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教材理解 促进素养落地

2024-10-10方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10期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的主要依据。2024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修,在充分考虑学科性质和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注重依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及呈现的形式,设计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构建习题系统,体现对教与学方式的引导;注重数学学科内部、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具体化、细化,突出数学本质和学习重点;注重发挥数学学科德育和综合育人功能,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创设学习情境、选择学习素材。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为例,谈谈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和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关注幼小衔接,尊重学生认知经验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课程标准将幼小衔接作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首个主题活动。因此,幼小衔接是教材修订应该关注的重点。

新教材聚焦幼小衔接,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创新设计“数学游戏”单元,精心选取校门口、操场、教室等场景创设学习情境,不仅将数数、认识图形、比较大小、认识方位、分类、加减法等数学知识融入参观校园、做游戏等活动中,还有机融入爱祖国、爱劳动、勤锻炼等教育元素,渗透遵守时间规定、做好学习准备、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大胆交流等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遵守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深刻领会“数学游戏”单元的设计意图,一方面强化教学内容与方式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基于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数学感性认识和活动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参与找一找、玩一玩、数一数、认一认、比一比、说一说、拼一拼等学习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展现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明确新的学习要求,在学习方法、心理等方面做好准备。

二、调整教材结构,提高内容的结构化水平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内容要进行结构化整合,体现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教材内容的组织既要重视同一领域内容的逻辑关系,又要关注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既要考虑整体的螺旋式上升,又要考虑局部的直线深入,以此帮助学生在KYFLDA02FJ4hUZ23p+Xz3IJlZXRRSM3YBR6yWlVCGA0=学习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进而建立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结构。

新教材依据知识的逻辑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通过重组原教材单元知识结构、改变原有部分知识的呈现顺序等方式,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更加科学、完整地呈现出来。如新教材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续编排,将“11~20的认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连续编排,相对集中地呈现“数与运算”领域中联系较为紧密的章节,有利于教师更加连贯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新教材关注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通性通法,以数学核心概念及其反映的类比、归纳等思想方法为纽带,逻辑一致地呈现相关内容。例如,“10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环节,新教材为学生安排了两个认识阶段:第一阶段是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着重引导学生从数量、组成、大小等角度认识10;第二阶段是在“11~20的认识”单元中安排的“10的再认识”,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体会计数单位“十”产生的必要性,突出十进位值制的价值。两次“10的认识”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凸显了教学的层次性和核心点。新教材在后续“数的认识”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始终抓住“计数单位”大概念,使之贯穿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统领数的意义、大小比较、运算的教学,以凸显核心概念和数学本质。

此外,新教材强化复习环节,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单元“整理和复习”中增设回顾、梳理单元“知识图”的活动,在“复习与关联”单元引导学生分领域梳理知识要点,提炼、概括相关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功能优良的数学认知结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知识点的逐一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自觉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转变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和课时特征,注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聚焦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通性通法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知识要点和发展脉络,发现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等综合发展的效应。

三、运用启发模式,注重引导式教学

教师要借助实物、学具等工具进行形象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再发现、再创造数学知识的途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首先,新教材从学习者视角设计数学活动,以情境、操作活动以及聪聪等学习伙伴之间的对话呈现学习内容,并通过“想一想”等方式适当提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展现从“知识背景”到“知识探究”再到“建立联系”的认知过程,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过程的启发。其次,新教材强化抽象、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引导学生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拓展和反思,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加法、减法模型的建立,新教材在“数的认识”不同阶段均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加法、减法含义—通过‘一图两式、一图四式’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法、减法数量关系的拓展”模式,循序渐进地呈现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不断深化认知,最终建立加法、减法的模型。此外,新教材注重通过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加以引导。如在每个单元之后安排“成长小档案”,在每册教材的最后安排“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进行阶段性总结,对自己在数学学习态度、兴趣、学业成就、学习信心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凸显以评促学。

教师要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借助已知探索新知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学会应用。此外,教师要关注教学评价的过程性,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将教、学、评有机衔接,促进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四、注重情境创设,突出知识应用

好的学习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生发学习动机,还能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领会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原理,发展在真实情境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品格和能力。

新教材着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在问题引入背景和数学应用素材的选取方面,注重与相关数学内容、学生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具体来说,新教材除了选用大量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童话、游戏情境,还在每个单元起始页设计主题图,如“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五口之家农家小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海底世界”等主题图。这些素材不仅内容丰富,人文色彩浓厚,还延伸到单元例题、习题之中,起到了一定的统领作用,体现了单元教学素材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同时,教材充分利用文字、形象图、图表、数学符号等,多元表征数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于学习的场景和环境。引入环节的情境创设要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产生探索新知的动机和兴趣。应用环节的情境创设要真实可信,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实践、验证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应用意识和能力。

五、练习设计精炼,凸显减量增效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好的数学练习不仅能发挥巩固、强化知识和矫正错误认知的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能触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教材的练习设计着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创新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兼顾开放性和拓展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在习题数量方面,一、二年级新教材取消“练习”板块,减少同类型题目和只调用程序性知识就可以完成的题目。在习题结构方面,新教材细化习题功能,追求相应知识的结构化呈现:在相关正文或例题后安排适量的“做一做”,用于新课的及时巩固;在若干课时后安排“练一练”,针对性设置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提升三个层次的题目。在题目设计上,新教材尽量抓住各部分内容的本质及核心,以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新教材第29页第6题、第8题以及第58页第8题中“讲数学故事”的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根据加减法的含义,结合情境图和算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数学化的描述,以体现对核心素养“三会”的落实。同时,习题设计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教材编排的时代性,具有一定的新意。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研究新教材的习题,挖掘其指导价值,用好习题资源;其次要结合所在学校、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设计分层练习,丰富练习形式,发挥习题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深化理解、加强应用、拓展学习等方面的功能。练习设计一方面要抓住数学内容的核心和本质,强化任务情境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开放性、实践性,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六、提供丰富素材,进一步增强可读性

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好教材首先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和素养导向,尊重教育规律,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保证素材的真实性、适切性和权威性是达到上述要求的重要前提。

新教材按照真实性、适切性和权威性的素材选择原则,重新设计封面、插图、版式等,力求准确、科学,在体现中国风、时代感、精气神的同时凸显数学味,增强教材的亲和力和可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内容。新教材灵活安排“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活动”“数学游戏”“信息技术应用”等选择性板块,在其中增加大量反映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数学史等方面的素材,并有机融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的背景材料和课外活动素材。这样设计不仅能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奠定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拓展数学视野和学习空间,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因地制宜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材最终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教材。新教材所体现的“变与不变”给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教师要做好准备,正确地分析和评价教材,灵活而有创意地使用教材。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