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四站读者来信选登
2024-10-10
读者:刘臻鹏
老晃《饿兔子跳》叙述了一个女大学生失踪的故事,以追踪她的下落为明线,以此铺展开了一位女性先前的处境,引发读者反思当今女性的生存困境和需要社会关心、保障的权益。亮点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疑点重重的剧情化故事,更在于其中折射的人性的幽暗与明亮。作品体现了作者高度的人文关怀。
读者:唐亮
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间,一个名为“饿兔子跳”的网名悄然跃入公众视野,它不仅仅是一个随机生成的符号,更像是一则深邃的隐喻,引领着我们踏入一场错综复杂的心灵迷宫。《饿兔子跳》作者老晃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笔触,在悬疑氛围的层层铺垫下,缓缓揭开人性的多面性。他让我们看到,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善良与恶念并存,而生命的价值,往往在于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寻求救赎与解脱。
读者:郑仕杰
《饿兔子跳》是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反思女性的生存困境,穿插悬疑、凶杀、网络直播、家庭教育等吸引眼球的元素,画面感极强,语言流畅,贴近现实生活,第一人称的女性视角又使整个故事具有完美的代入感,让读者跟随着“我”一步步寻找真凶。登场人物众多,正邪难辨,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十分广阔,每一次快要接近真相时,不断反转,高潮迭出。“我”的心跳如同战鼓,咚咚敲个不停,留下了意味深长的结局。
读者:陈兴云
本期推荐中篇小说《芭提雅》。徐小斌一直用“迷幻花园”般的手法书写女性主义的神秘世界。本篇也不例外,写肖小冷、楚文、夏月、三山玉几个女性参与一部中泰合拍片,从策划、编剧、演员到拍摄、上映、片酬等,如同欣赏一部跳跃性和画面感很强的电影,圈里圈外、台前幕后的行走,争锋暗战与艰辛不易,无不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
读者:冯东琴
徐小斌的中篇小说《芭提雅》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编剧肖小冷。她外冷内热,才华横溢,一心想做“永恒少年”。结尾她发出对艺术创作初心的灵魂追问:“爱没了,精神世界也被代替了,你作为人,剩下的还有什么?!”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作者也写到肖小冷和“我”情感相通的精神关系,是彼此渴望从对方身上得到自我认同的一种关系,这种渴望对于女性来说,是同性帮助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异性确认自身,体现出作者从1987年发表《海火》以来,对“同伴是自我的反面”这个命题的持续关注和探索,值得认真研究和不断思考。
读者:焦中耀
牛健哲的《秋千与铁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小说通过回忆与讲述,呈现了主人公童年的苦涩与迷茫。文中的“铁锹”具有象征意义,它既是主人公儿时的玩伴,也象征着某种力量和依靠。作者巧妙地设置情节,如与醉鬼鱼嘴的冲突,以及后来与丸子的纠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成长中的伤痛。总体而言是具有一定深度和感染力的短篇小说。
读者:刘杰
推荐《榴梿飘飘》为本期冠军。作品从心理层面立体还原了中年人的一种情感存在状态,怀旧和失落挥之不去,期待与纠结欲说还休。作者既有生活沉浸积淀的底气,又不乏见微知著、洞悉人生的功力,对暗流涌动的情感波澜捕捉精准,叙事到位,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由此栩栩如生地行走在烟火气十足的篇章之中,令读者难以忘怀。
读者:卓一苇
推荐杜梨的中篇小说《三昧真火》。从城市文学的向度来说,《三昧真火》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饱满的文学新形象——嘻哈歌手兼打工仔,由此写出了不一样的北京、现代面目的多元化的北京,这形象有别于徐则臣笔下毫无归属感的“北漂”,属于“别一个”,具有开创性。从破除青年写作同质化的向度来看,杜梨以此篇小说擦亮了自己的辨识度,融汇古典与现代、嘻哈与严肃、方言与书面语于一炉,展现出青年作家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现代生活经验、创新性发展为鲜活艺术形象的能力,说明90后作家正日渐成熟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生活之火带来的是毁灭还是重生?原生家庭并非“原罪”,不论是娜迦还是我们,终归要在逃离和回归中成长。
读者:赵金刚
看完《樱桃林10号的遗产》,心中是满满的感动。文氏家族三代加拿大裔四川人,一百三十多年来,都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情感,一生致力于中加人民的团结,致力于社会的公平公正。特别是第三代文忠志,始终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他最喜欢唱的歌曲是《游击队之歌》《国际歌》,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成为他与生俱来的使命,并影响着他的子孙。
读者:宋利平
新设“笔谈”栏目非常好。因为写信者可以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直抒胸襟,充分展现双方的关注焦点、生存环境、思想态度、文学观念、创作原点,更有利于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交流,同时,也是准确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参照。这组通信中,从名字称谓、灾难面前人性善的发现、海洋的比喻、兽医的日常甚至眼前的风景都做了回答和阐述,具有很强的思想张力。
读者:施建石
推荐《高而可望 近而可亲(上)》。作为成就斐然的资深散文高手,作者王剑冰立足着眼五岳之首的泰山,用生花妙笔说古道今, 一让巍峨的山岳变得可亲,泰山已不只是“一览众山小”的庞然大物,而是“会当凌绝顶”的可望可登可摸的;二把高远的自然景物变得贴近民众、贴近生活,成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读者可亲的家中宝物;三将冰冷、坚硬的山石变成厚重的文化,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各个方面,刚柔并济地深化、升华了主题,令人拍案叫绝。
读者:艾力发
生活于尘世之人,几乎都经历过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病痛;更有甚者,病痛几乎贯穿了一生。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生命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与病痛的斗争史。梁鸿鹰的《收纳痛与爱》叙写生命中所遭受的种种病痛和医治病痛过程中经历的人和事。“爱”与“痛”恰恰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正负极,而至诚至善至美的医者捧在手中的爱的烛火是救治病痛的最好良药。文章表面上写“病痛”,实际上是写“爱”,是献给大美医者的颂歌。娓娓道来的叙述,思想深邃、真诚亲切的文学语言,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又无可辩驳地彰显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读者:李新国
推荐鲍尔吉·原野《万物宁静》。作品像童话故事一样,凸显出万物皆有生命,万物皆有梦想。笤帚与火盆的深情交谈,火盆对万度草原图门吉日格拉一家的遭遇的无奈,也体现了万物皆有悲悯之心。作品真切体现了生活与万物休戚相关,万物与生活处处相连。通过万物交谈与梦幻,让读者更加珍惜生灵、热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