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动物
2024-10-09
特约名师 侯雪涛
语文讲师,青年作家,具有10年教学和15年写作经验,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多篇阅读量达10W+的文章,在《读者》《青年文摘》《做人与处世》等杂志发表作品累计十余万字,部分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阅读理解材料。
教育宣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导 语
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革新,七年级上册单元作文加入了一个新的写作类型—“写动物”作文。正所谓“逢新必考”,面对新的写作类型,我们要重点关注和掌握对应的写作技巧来攻克它。古往今来,无数文学巨匠的笔下都曾跃动着动物的身影。作家们是如何将这些生灵描绘得栩栩如生,触动人心的?本期“名篇锦囊”将引领大家走进名家们的写作世界,深入剖析他们的写作技巧,学习如何捕捉动物的独特魅力,如何在文字间流淌出真挚的情感,进而创作出优秀而动人的动物作文。
经典名篇赏读
第一组
它长五英寸,宽三英寸。不重,触手濡湿。打开来,一圈绿影闪入眼中,仔细一看,竟是一大团如绒般柔的绿毛。正狐疑间,突然看到一个圆圆的头颅从绿毛里伸了出来,两只小如绿豆般的眼,只怯生生地看了我一下,整个头颅便又快如闪电般地缩进硬壳里面了。
—[新加坡]尤今《绿毛龟》
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儿白,一半儿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呀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儿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周而复《猫》
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季羡林《老猫》
赏 读
尤今《绿毛龟》中,通过“如绒般柔的绿毛”“头颅便又快如闪电般地缩进硬壳里”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绿毛龟独特的外貌特征,还赋予其灵动与神秘感,让读者仿佛亲见这一新奇的小生灵。周而复《猫》的片段,则以黑白毛色对比、灵动闪烁的眼神及悠然摆动的尾巴,生动刻画出一只活泼俏皮、充满好奇心的猫咪,其白胡须的“傲傲”动态更添几分生动与趣味。季羡林《老猫》虽言老猫“平常”,却巧妙地通过“虎皮斑纹”与“炯炯有神的眼睛”两个特点,展现了老猫内在的威严与不凡,特别是“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的描绘,使“虎子”之名名副其实,凸显老猫“平凡”背后的独特魅力。三段文字均精准捕捉并突出了各自描写对象的鲜明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抓住特点写外形
写动物时,要细致观察其独特的外形特征,如色彩、纹理、眼神等,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动词展现其特点。抓住一两个最鲜明的特点深入描绘,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组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走出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是多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
—老舍《猫》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丰子恺《白鹅》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俄]叶·诺索夫《白公鹅》
赏 读
老舍《猫》中,先言猫之“古怪”,实则通过“贪玩”与“尽职”的对比,展现了猫性格的多面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既无奈又宠溺的深情。丰子恺《白鹅》中,以“傲慢”形容鹅的步态,看似贬义,实则通过与鸭的对比,生动刻画了鹅的高傲与从容,透露出作者对鹅独特个性的欣赏与喜爱。叶·诺索夫《白公鹅》同样写鹅,描述其走路“慢条斯理”,面对追赶也不奔跑,表面上是说鹅傲慢笨拙,实则是对其优雅姿态与从容不迫性格的赞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欣赏。三组片段均运用了“明贬实褒”的手法,以看似批评的言辞,表达了对动物深深的喜爱之情。
明贬实褒藏喜爱
写动物时,可以用看似轻描淡写甚至略带调侃的笔触,勾勒出动物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小缺点”,通过这些细节展现其独特魅力与个性风采。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与欣赏,使文章情感更加饱满,动物形象更加鲜活,引人入胜。
第三组
“妈妈,不要杀我的鸡!那只大花鸡是我的!我不准人家杀它!”
我拉着母亲的手哀求。
“我说是什么大事情!你这样着急地跑进来,原来是为着一只鸡。”
母亲温和地笑起来,摸出手帕给我揩了额上的汗。
“杀一只鸡,值得这样着急吗?今天下午做了菜,大家都有吃的。”
“我不吃,妈,我要那只大花鸡,我不准人杀它。那只大花鸡,我最爱的……”我急得哭了出来。
母亲笑了。她用温和的眼光看我。
“痴儿,这也值得你哭?好,你喊香儿陪你到厨房里去,喊何厨子把鸡放了,由你另外拣一只鸡给他。”
“那些鸡我都喜欢。随便哪只鸡,我都不准人家杀!”我依旧拉着母亲的手说。
“那不行,你爹吩咐杀的。你快去,晚了,恐怕那只鸡已经给何厨子杀了。”
提起那只大花鸡,我忘掉了一切。我马上拉起香儿的手跑出了母亲的房间。
我们气咻咻地跑进了厨房。
何厨子正把手里拿着的大花鸡往地上一掷。
“完了,杀死了。”香儿叹口气,就呆呆地站住了。
大花鸡在地上扑翅膀,松绿色的羽毛上染了几团血。
我跑到它的面前,叫了一声“大花鸡”!
它闭着眼睛,垂着头,在那里乱扑。身子在肮脏的土地上擦来擦去。颈项上现出一个大的伤口,那里面还滴出血来。
…………
这天午饭的时候,桌子上果然添了两样鸡肉做的菜。
我望着那两个菜碗,就想起了大花鸡平日得意地叫着的姿态。
我始终不曾在菜碗里下过一次筷子。
—巴金《最初的回忆》
过了两天,有邻人来言:“前几天看见一大白猫死在地藏庵与复性书院之间的水沼里,恐怕是你们的。”我们闻耗奔丧,找不到尸体。问地藏庵里的警察,也说不知,又说,大概清道夫取去了。
我们回家,大家沉默致哀,接着就讨论它的死因。有的说是它自己失脚落水,有的说是顽童推它下水,莫衷一是。后来新枚来报告,邻家的孩子曾经看见一只大白猫死在水沼上的大柳树根上,后来被人踢到水沼里。孩子不会说诳,此说大约可靠。
且我听说,猫不肯死在家里,自知临命终了,必远行至无人处,然后辞世。故此说更觉可靠。我觉得这点“猫性”,颇可赞美。这有壮士之风,不愿死尸牖下儿女之手中,而情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又有高士风,不愿病死在床上,而情愿遁迹深山,不知所终。
总之,白象确已不在“猫间”了。
—丰子恺《白象》
赏 读
《最初的回忆》中,巴金通过“我”因失去心爱的大花鸡而表现出的焦急、愤怒、哭泣等情感,展现了孩童纯真的情感世界。特别是“我”为保护大花鸡,与母亲争执,最终目睹鸡被杀死时的痛苦形状,表现了孩子对生命的珍视与无助,以及对成人世界规则的不解与反抗,传达了作者对于纯真情感的怀念与珍视。
而丰子恺的《白象》中,一只叫白象的猫从疑似失踪到确认死亡,成为触发家人情感的典型事件。从寻找白象的焦急,到得知它死讯的悲伤,再到对死因的猜测与讨论,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家人对白象的深厚情感。尤其是对白象“壮士之风”与“高士风”的赞美,更是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升华到超越生死的境界,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尊严与自由的深刻理解。
典型事例表情感
以典型事例勾勒动物情感,捕捉生活细节展现其与人的情感纽带。通过具体场景触动人心,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动物情感的纯粹与深厚。
写作实践
在生活中,你与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故事呢?以《我的动物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仿写要求:
❶灵活参考名篇中写动物片段。
❷综合使用“写好动物”的技法,完成习作。
仿写佳作
我的动物朋友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5)班 张天赐
我有一位不同寻常的朋友—阿呆,一只蓝灰色的猫咪。它的出现,如同晨曦中一抹温柔的蓝,悄然融入我的生活,为平凡的日子添上了几分不同的色彩与温馨。
它的名字与它的气质相得益彰,透着一股子“呆萌”劲儿。它的眼神,更是其“呆”之精髓所在,两颗琥珀般的眼珠圆溜溜的,仿佛能映照出世间所有的纯真与好奇,却又时常透露出一种“我是谁?我在哪儿?”的懵懂与无辜,让人忍俊不禁。
别看阿呆外表呆萌文静,骨子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淘气”。记得有一次,我精心挑选了一盆吊兰,打算为家中增添一抹绿意。小心翼翼地将吊兰安置好后,我转身去取水,不料这片刻的疏忽,便成了“灾难”的开始。阿呆趁我不备,一跃而上,用它那毛茸茸的小爪子轻轻一拨,吊兰便应声而落,叶片散落一地。当我闻声赶来,只见阿呆正蹲坐在“事故现场”,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那双琥珀般的眼睛仿佛在说:“我只是想看看它会不会跳舞嘛。”那一刻,我真是哭笑不得,却也拿它没办法,只能摇头苦笑,默默收拾残局。
然而,阿呆的傻气之下,却隐藏着它独有的聪明与贴心。那个夏天,我遭遇了人生中的一次挫折—钢琴考级未能如愿。失落与挫败感如潮水般涌来,让我久久无法释怀。我独自坐在房间一隅,泪水不自觉地滑落。就在这时,阿呆仿佛感知到了我的情绪,它悄无声息地走近我,用它那温暖的小身体蹭着我的手臂,仿佛在说:“别难过了,有我在呢。”我轻轻地抚摸着它的背,感受着它传递给我的温暖与力量,心中的阴霾逐渐消散。阿呆,用它那简单而纯粹的方式,给予了我无尽的安慰与鼓励。
命运的转折如同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平静的生活瞬间打破。不久后的一天,阿呆突然失踪了。我发疯似的四处寻找,呼喊它的名字,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掏空了一般,失去了阿呆的日子变得如此漫长而煎熬。我沿着我们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路、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找到它的希望。我意识到,阿呆早已不仅仅是一只宠物,它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是我心灵的慰藉。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寻找与等待,终于有一天,我听到了那熟悉而亲切的叫声。阿呆回来了,它脏兮兮地出现在家门口,眼中带着几分疲惫与惊慌。我激动地跑过去,紧紧地将它抱入怀中,泪水再次滑落。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重逢的珍贵,也更加珍惜与阿呆之间的每一刻相处。阿呆,我的动物朋友,用它的陪伴与温暖,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与温馨。
仿写简评
本文细腻地描绘了作者与猫咪阿呆之间温馨而又充满趣味的互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抓住特点写外形”的写作锦囊,通过描写阿呆的蓝灰色毛发与琥珀般眼珠,生动展现了其独特外貌与呆萌气质。同时,“明贬实褒藏喜爱”的手法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阿呆的淘气行为虽令人哭笑不得,却更添几分喜爱之情。文章以“典型事例表情感”为核心,通过阿呆破坏吊兰、给予安慰及失踪后重逢等典型事例,深刻表达了作者对阿呆的深厚情感与珍视之情。整篇文章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温情与趣味的佳作。(侯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