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诈骗资金追踪检察技术创新工作举措

2024-10-09马珺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4年9期

近年来,我国关于老年人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些检测老年人身体健康状态,定位防止走丢的产品。但是,对于一些预防老年人突发风险,如防止老年人被诈骗或帮助老年人融入“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却寥寥无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服务越来越重要,而养老诈骗却屡禁不止。本文讨论了养老诈骗的类型以及养老诈骗资金追踪的现状,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养老诈骗资金追踪检察技术创新,旨在守护老年人的“老年钱”,维护老年人的个人权益,使其安享幸福晚年。

一、养老诈骗的类型

(一)提供虚假的“养老服务”

目前,养老诈骗集中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安全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某些机构假借义务诊断治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等一系列的“暖心”服务,营造出其对老年人关怀备至的假象,实则通过这些服务形式借机接近并获取老年人的信任。这些诈骗机构通过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养老床位等看似合理的服务方案,诱导老年人签订一些不明所以的合同,或者通过老年人缴纳高额会费、床位预订金、养老服务预付款等方式非法侵占老年人的个人财产。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寻求稳定养老投资的心理,推出所谓的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将老年人诱骗至实地考察,通过夸大其项目前景、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诱使老年人进行非理性的大额投资,最终实施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损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财产权益。

(二)投资虚假的“养老项目”

目前,一些不法分子还会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进行投资,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诈骗。他们常用的手法包括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以及提供预定的养老服务等,以此诱导老年人投资所谓的“养老服务”项目。在收费方面,不法分子设立各种名目,如“贵宾卡”“会员费”“预付款”等,以此获取老年人的资金。这些机构不仅没有能力提供其所承诺的养老服务,而且获得资金后的运转及流向缺乏透明度,存在极高的非法集资后潜逃的风险,最终导致一些老年人的养老资金被不法分子诈骗。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鼓吹宣扬投资养老保险项目、养老院建设、养老公寓购买及养生基地入股等看似具有广阔前景的投资项目,利用承诺的售后定期返利、高额分红为诱饵,涉嫌从事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

(三)销售虚假“养老产品”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提供免费健康检查、特效保健品、治病神药等一系列虚假宣传手段,如提供免费但实为幌子的健康检查、夸大其词的特效保健品宣传以及声称能治愈百病的“神药”,诱使老年人购买价格远超其实际价值的保健品或假冒伪劣产品。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构成普通诈骗犯罪。

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如商品回购承诺、寄存代售计划、消费返利诱惑、免费体验活动、免费旅游陷阱、赠送礼品吸引、会议营销洗脑、养生讲座误导、专家义诊骗局等手段,对老年群体进行欺骗和诱导,以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这些手段往往极具迷惑性,让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骗局,最终遭受经济损失。

(四)宣称虚假“以房养老”

一些不法分子用“以房养老”作为诱饵欺骗老年人,引导他们将房产进行抵押,从而非法骗取其资金。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为幌子,掩盖其非法集资的真实目的。同时,这些不法分子还会以高收益回报为诱饵,进一步诱使老年人陷入陷阱,迫使他们将自己名下的房产办理抵押手续,从而诈骗他们的资金。这些不法分子在得逞之后,往往会将骗取的资金用于购买他们推荐的所谓“理财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存在高风险或根本不存在,导致老年人的资金进一步受损。更为严重的是,极少数老年人在这一系列骗局中失去了所有资产,还背负上了沉重的贷款负担。

二、养老诈骗资金追踪的现状和困境

(一)区块链技术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各类软件的功能也是层出不穷。目前,市场上具有老年人防诈骗功能的产品仍是空白,关于智能应用使用方面的软件是暂缺或处于实验阶段。区块链技术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浪潮,在推动互联网创新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各行业纷纷积极探索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希望借助新技术助力行业发展。

区块链技术虽然在本质上是中立且前沿的科技创新技术,但由于其匿名性和跨界性特征,会造成区块链取证、存证难度大幅增加,执法部门打击区块链犯罪面临较大的挑战。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非法集资、诈骗、洗钱、赌博、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这不仅侵犯了公众的财产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与法治环境。鉴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殊性,执法部门在应对相关罪犯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结构使得数据难以被单一实体控制或篡改,但同时增加了取证与存证的复杂性和难度。此外,区块链技术交易的匿名性和跨国界性特点使得追踪犯罪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变得尤为困难,这对执法部门的执法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执法部门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侦防及监管建议,以确保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并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大数据算法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行养老诈骗的行为逐渐猖獗,给一些老年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这些不法分子通过诈骗获取到受害者的资金后,会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多次转账,让资金追踪变得困难。由于每个金融机构的用户的转账信息都是高度保密的数据,权威机构使用传统的查询方法在多个金融机构存储的数据中查询转账记录时,容易泄露金融机构的转账信息。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匿踪查询算法对被查询的数据进行加密。但是,当转账次数增加时,密文的计算复杂度呈幂级数增加,导致被诈骗资金的资金转移路径的查询效率较低。

三、养老诈骗资金追踪检察技术的创新

(一)积极贯彻数字检察战略

运用大数据思维和科技手段构建数字监督模型,帮助寻问题、溯源头、提建议、共治理,是保护养老诈骗资金追踪的创新举措。过去,养老诈骗资金类案件由于涉及众多人员、时间跨度广泛且资金流动复杂等情况,使得涉案金额的认定颇为棘手,办案周期普遍较长。大数据模型秉持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理念,打通公检之间的“数据孤岛”,向公安机关开放端口,将侦查环节获取的非法集资公司与集资参与人之间产生的电子流水账单及公司电子账册汇聚成数据池。依托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把不同金融机构不同格式的交易明细转换为统一格式,采用高效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度清洗和碰撞,精准解析每笔债权债务明细。随后,系统会自动化生成集资情况初步统计报告,内容涵盖总额、分类分布等关键信息。同时,以树形结构图形式直观呈现集资关系的层级与流向,助力快速把握集资全貌。整个过程可以一键完成,极大地提升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数据准确性。

监督模型汇聚了两大数据池,通过公司电子流水账单和电子账册计算生成的初步统计报告为数据池甲,侦查环节录入的报案信息为数据池乙,甲乙数据池通过对比碰撞、智能筛查,就能挖掘出隐藏在异常数据背后的问题线索。这不仅可以精准监督,而且生动诠释了数字赋能检察监督、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新路径。

(二)坚持查办犯罪与追赃挽损并重

检察机关在办理养老诈骗案件中,可以通过强化资金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利用科技赋能,全力开展追赃挽损工作。一方面,检察机关可以制定明确的养老诈骗资金追回挽损工作指引,规范追赃挽损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形成专门的涉案资金流向审查办案机制。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培养、组建金融检察领域大数据资金分析人才队伍,负责对涉案资金流向进行深入审查,推动“穿透式”追踪涉案资金流向,探索资金分析报告证据化,全力开展追赃挽损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能bHnkWsBd8iiPlzunkVcwValAk44iuCFDi/cEM7W5TtE=得到合理解释。通过这些举措最大限度地减少被害人的损失,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建立金融领域执法检察联络机制

检察机关与金融机构(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全覆盖工作联络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双向、多向交流会商。构建金融领域专业人员辅助办案机制,从相关行政监管部门聘请专业人员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检察人员提供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在金融领域特别是养老诈骗案件中的办案能力和效率。设立养老诈骗教育基地,在教育基地内开展针对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教育和防骗宣传,通过模拟诈骗场景、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老年人识别和防范诈骗的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检察机关推出服务金融行业发展的检察保护举措,为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防范风险提供检察服务。

(四)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溯源治理

为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防止老年人在贷款过程中受到欺诈,检察机关应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贷款过程的录音录像制度,有助于确保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为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提供证据支持。另外,老年人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应由成年子女陪同,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和支持。成年子女的参与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防止他们被诱导进入不利的交易。检察机关通过监督和指导,助力金融机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其业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这不仅保护了老年人的权益,也维护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结语

养老骗资金追踪是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重要环节之一。检察机关通过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在资金追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大追赃挽损工作力度,加强金融检察综合履职,提升专业化能力水平,深化金融检察与审判工作协同机制和金融执法检察联络机制,以数字赋能金融检察,不断提高资金追踪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作出更大贡献。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部门间协作的日益紧密,检察机关在资金追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将不断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