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和戏剧: 不错的审美体验

2024-10-09刘称莲

现代阅读 2024年18期

内心里,我很赞赏自己上演了现代版的“孟母三迁”故事。

刚到北京的时候,只能租房住,所以总是搬家。然而,无论怎么搬,我的心里都有一个准则:住在北大清华周围。因此,租房住的9年间,我们在北大西门附近住了3年,在清华大学里住了6年。不为别的,就为女儿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因为一直住在北大附近,北大的百年讲堂便成了女儿接受艺术熏陶的殿堂。她的第一场芭蕾舞剧是在百年讲堂观看的,她的第一场音乐会是在百年讲堂听的,她的第一场话剧是在百年讲堂看的,她的第一场戏曲表演也是在百年讲堂看的……

最初看演出,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没想到这些不经意的行为,竟培养了女儿高雅的审美情趣。观看不同时期的电影,让女儿慢慢明白了电影发展的历程。老电影的音效、特技水平不高,演员的功力却要高出一筹;新电影纳入了许多高科技元素,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的冲击力更大。高中时期,女儿是他们学校电视台的策划,她曾经以电影为题材做过一期节目,把她对电影的感悟渗透到节目中。

从2006年以来,英国的TNT剧院每年都要来北大演出一两次,只要时间允许,女儿必定去看,而且受益颇多。几年来,女儿已经观看了TNT剧院演出的莎士比亚名剧《仲夏夜之梦》《王子复仇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观看这些英文的话剧,女儿不仅对莎翁的戏剧从文字到舞台都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领略了戏剧和纯正英语的双重魅力。

我们平日说艺术的熏陶,对孩子来说,关键在于“熏”的过程。

我喜欢中国传统戏剧,所以每逢北大百年讲堂有传统戏剧演出,我总想办法去看。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我带她去看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西厢记》。本来想着“咿咿呀呀”慢节奏的传统戏女儿不会喜欢,没想到在看到《长亭相送》那一折的时候,我被舞台的唯美设计所吸引,女儿被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情依恋所感动,竟然哭得稀里哗啦。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竟喜欢上了中国古典戏曲。

传统戏剧的剧本精炼流畅,动情处写得如泣如诉,幽默处诙谐调侃,文学价值非常高。每次跟女儿看戏回来,我们都会把剧本找出来,读那些精彩的段子,对女儿的古文学习很有帮助。传统戏曲把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用独特的形式融合在一起,演绎着唯美的故事,不同剧种都精彩纷呈。

女儿高二时,有一阵子读《牡丹亭》的剧本,就特别想看昆曲版的演出。当时正好没有舞台剧演出,我上网查,竟然查到正在上演厅堂版的。于是我们又一起去看了厅堂版的《牡丹亭》。厅堂是更加古老的演戏和观看方式,观众和演员在一个平面,观众就围坐在舞台的周围。这次观看,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又一次震撼了女儿。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润物细无声”,审美教育也是如此。我们不经意带孩子看的一次演出,就会打开孩子热爱某种艺术的大门。不过,却是要家长心里时时装着这个“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供各种“好雨”,因为只有孩子亲自体验了,才能“当春乃发生”,不知不觉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

(来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第3版》,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