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全国统一大市场下认可实践路径的思考

2024-10-08靳冬刘佳颖陈渌萍唐丹舟

中国市场 2024年25期

摘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认可是支撑市场有效运行的质量基础设施,其本质特征与建设统一大市场具有内在一致性。在认可实践中,通过加强认可制度供给和核心能力、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协同发展、打造世界一流认可机构品牌等路径,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全国统一大市场;质量管理与认证认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5-0017-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5.005

1引言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资源是特别重要的资源,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形成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强劲国内经济大循环,并与全球经济有机衔接和高效贯通,前提是存在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2]。

认可是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证明,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依托于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和完整工业体系,检验检测认证等合格评定规模快速增长,认可在提升市场效率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背景下,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下,认可工作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时期的一项重要命题。

2全国统一大市场与认可的内在联系

2.1认可具有“统一性”特征

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和保障。认可机构对从事认证、检测和检验等活动的合格评定机构实施评审证实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其评价依据是统一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例如ISO/IEC17021或GB/T27025等,各项认可制度也是围绕这些标准要求建立。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就使得获得认可资格的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无论所处的地区和行业,都能够遵循统一的认可规范,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按照统一的原则实施合格评定活动。

认可的“统一性”还体现在利用全球统一的标准规则、便利国际贸易、服务国内国际市场“软联通”当中。《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明确提出关于减少贸易壁垒的战略包括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统一的合格评定程序,促进相互承认的措施。认可机构依据国际通行的统一规则标准ISO/IEC17011建立和运行认可制度,开展国际同行评审,围绕“一个标准、一次评定、全球接受”的目标,通过签署国际互认协议建立认可结果的相互承认机制,获得认可的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可以更广泛便捷地得到贸易方的承认,为推动贸易制度规则互联互通,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2.2认可具有“市场化”特征

认可的本质属性是“证实能力、传递信任”,通过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评价,向政府、市场、消费者传递对合格评定能力的信任,通过市场化的采信机制,解决市场经济当中供需双方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认证认可也被誉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认可是市场化的制度安排,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建立制度并实施监管,独立机构实施认可活动,市场主体根据需求自愿采信认可结果及获认可机构的合格评定结果,从而建立市场信任,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实现良性发展。在市场交易中,通过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认证结果,能够更好地获得市场信任、有效实现互认互信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减少重复性的检验检测认证,降低交易成本。

在市场监管中,认可发挥技术保障和行业约束作用,为政府市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手段,有助于促进市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也有助于把质量基础设施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之中,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在促进消费中,认可为消费者提供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的质量证明,引导消费行为,增强消费信心,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优化消费环境。在国际贸易中,认可作为全球通行的市场运行工具,在国际互认机制下有助于实现国际市场贸易规则联通,突破跨国贸易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度,促进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2.3认可是市场运行的质量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资,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溢出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其促进路径主要包括投资拉动、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一体化[3]。

在2018年,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发布的《质量政策——技术指南》中,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最新定义为: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所需的组织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构成的体系,涉及消费者、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机构、政府治理五方面,依赖标准、计量、认可、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4]。

市场是商品、服务及生产要素的交易场所或者交易方式的综合,是价值交换的载体,而实现市场公平交易的前提必须有效解决量值、规则、信任等基本问题,依赖于质量基础设施发挥作用。计量解决量值基准问题,标准提出了质量规范,认可则通过对合格评定活动中的量值溯源和对标准的有效执行,确保合格评定结果有效性,从而向市场有效传递质量信任,三者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国内外实践表明,质量基础设施对于市场机制有效运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

3全国统一大市场对认可的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做出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认可工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引领,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认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成为国际通行的市场运行工具,也成为WTO技术性贸易规则推荐的合格评定能力评价方式,其“统一性”和“市场性”特征决定了认可能够深入融入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发挥作用,有效促进市场规则、准入条件、标准和计量的统一,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建立供需双方信任,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成为市场有效运行的质量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就要“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就是要消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则,建立并执行统一的制度[2]。消除市场分割、加强市场监管、破除各类保护主义,都为认可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发展机遇。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单一市场优势,检验检测认证活动作为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其规模、数量和新兴领域的发展,都为认可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因此,要深刻认识认可与统一大市场的内在一致性,深度融入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局,加强认可系统性战略性研究,把握统一大市场带来的历史机遇,实现认可高质量发展。

4全国统一大市场下认可实践路径

4.1加强认可制度供给提高核心能力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还要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认可要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作用,为要素市场、资源市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的统一建设提供支撑,例如在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加强温室气体审定核查认可制度研发供给,提高碳排放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再如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的认可制度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要开展新兴产业认可制度和认可技术的研发创新,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数字经济、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领域,聚焦跟踪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认可制度的需求,加大相关认可制度供给和应用力度,助力产业链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如果加强认可制度供给的着力点在“创新”,提高认可核心能力的立足点就在于“质优”。提高认可核心能力是认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认可在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市场监管中发挥效能的必要前提。要把提高政治能力作为引领,以认可制度、技术和管理能力为主体,以研发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建设为驱动,以基础支撑、服务客户、国际合作、文化传播、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能力为支撑,在符合国际标准ISO/IEC17011规定的认可机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认可服务流程,加强认可新模式、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全面评估并系统提升我国认可机构核心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强“软实力”,促进认可业务“量”与“质”的全面提升,为市场提供更有价值的认可服务。

4.2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各要素在市场运行中协调运作促进商品质量提升、市场结构优化和生产能力提升,实现交易成本下降和一体化市场。有研究表明,基于NQI组成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水平明显高于单个组成要素效率[5]。

笔者总结借鉴美、日、德、英四个国家在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需要合理破解资源共享、服务集成化等方面的不足,有效促进“一站式”服务的进一步完善[6]。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认可制度,但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等其他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在不同行业、区域发展还有待均衡,还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各司其职、资源整合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升NQI高标准联通水平,需要从法规政策、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等三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纵向加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协同效率,横向通过规范和优化流程、建立制度化信息交流平台、数据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NQI多要素融合。在具体落实中,要注重认可与NQI其他要素的一体化设计和集成应用,通过系统性解决方案加大要素耦合效应,统筹NQI要素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广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高NQI服务效能。

4.3打造世界一流认可机构品牌

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认可和合格评定是国际通行的市场运行工具,当前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等国际认可合作组织构建的互认网络已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96%以上,形成广泛而密切的合作[7]。

经过认可的合格评定服务可以简化不同贸易规则形成的壁垒,降低贸易的成本和复杂性,促进制成品的市场准入并有效管理供应链,对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国具有全球最大的认可规模,多年来在认可国际合作中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就,但尚未形成与规模相匹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在认可规则、标准、制度等领域的话语权和软实力还有待增强。

在对接国际规则中,要充分建立认可多边、双边互认机制,深化国际互认合作,提高中国认可在全球范围内的采信度。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努力在国际标准、规则制度方面表达中国立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升我国认可机构在国际合作中的话语权。大力培养认可国际人才队伍,制订认可国际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在国际组织工作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通过打造国际一流认可机构品牌,让认可更好地服务于国内与国际的市场联通。

5结语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认可的“统一性”和“市场化”特征与建设统一大市场具有内在一致性,也是支撑市场有效运行的质量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为认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治制度基础和作用发挥的空间。

在认可实践过程中,要深度融入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大局,加强认可制度供给,提高认可核心能力,进一步推动认可与NQI其他要素协同发展和集成应用,不断提升认可工作质效,畅通市场循环、助力产业升级,通过打造世界一流认可机构品牌,推动国际经贸规则衔接和制度型开放,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EB/OL].(2022-03-25)[2022-04-10].https://www.spp.gov.cn/spp/tt/202204/t20220410_553673.shtml.

[2]胡家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逻辑和路径[J].南开经济研究,2023(11):37-50.

[3]刘生龙,胡鞍钢.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经济研究,2010(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