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在成人严重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

2024-10-08王婵

中国美容医学 2024年9期

[摘要]目的:分析在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应用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6例严重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33例。单一组单纯应用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治疗,而联合组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影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SNA值、Wits值、U1-SN值、U1-NA值、U1/NA值、U1-L1值、FMIA值、覆盖值、0-Mer-Pog,值改善情况优于单一组(P<0.05),两组SNB值、ANB值、Wit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正畸矫治过程中,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对强化整体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骨皮质切开术;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双颌前突;正畸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4)09-0066-04

Application of Corticotomy Combined with Personalized Lingual Corr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imaxillary Protrusion in Adults

WANG Chan

(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Hangzhou Liantianmei Medical Cosmetology Hospital, Hangzhou 310002, Zhejiang,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corticotomy combined with personalized lingual corr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imaxillary protrusion in adults.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severe bimaxillary protrusion admitted to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2 to Octo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mbination group and single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singl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sonalized lingual correction technique alone, while 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rticotomy combined with personalized lingual correction techniqu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cephalic image measurem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group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cephalic shadow measurement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SNA value, Wits value, U1-SN value, U1-NA value, U1/NA value, U1-L1 value, FMIA value, coverage value and 0-Mer-Pog of patient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single group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NB value, ANB value and Wits val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nd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severe bimaxillary protrusiform in adults, the use of corticotomy combined with personalized lingual correction technology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strengthening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and improv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the treatment work safety is high.

Key words: cortical osteotomy; personalized lingual correction technique; bimaxillary protrus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双颌前突是成年群体较为常见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颌骨同时前突,临床上以双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伴上下颌骨位置异常、前牙覆盖基本正常、侧面型凸较为常见[1-3]。双颌前突在我国南方人群中较为常见,病情严重者影响患者面部美观,且对其社交生活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对于骨性程度较为严重的双颌前突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轻中度骨性前突患者或单纯双牙弓前突患者主要采用正畸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面容。部分患者采用拔牙矫正,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常情况下,治疗双颌前突多采用拔除患者4颗第一前磨牙,并采用最大支抗内收前牙,以此改善患者面型以及咬合情况,进而达到长期稳定美观的目的[4]。但传统支抗操作较为复杂,对患者的整体配合度具有较高依赖性,后牙支抗容易脱落丢失,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5-7]。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双颌前突患者的上下牙槽角数值及差值较为正常,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前部分块截骨与颌骨整体移动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难度较高,对患者的损伤较大[8]。因此,选择合适的矫正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对改善双颌前突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6例严重双颌前突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66例严重双颌前突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治疗顺序进行数字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33例。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18周岁;②经过头影测量诊断,确诊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③首次接受正畸治疗;④适合应用舌侧矫治器者;⑤对研究工作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工作。排除标准:①牙齿数目和形态表现异常;②颞下颌关节髁突明显进行性骨吸收;③牙槽骨水平吸收超过根长1/3者;④面部或口腔有严重感染;⑤有正畸治疗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单一组单纯应用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治疗,依据系统力学设计定制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拔除患者4个第一前磨牙,将个性化舌侧矫治器(eBrace,广州瑞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装在患者口腔内,其中支抗设计为横腭杆联合上颌腭侧支抗钉,通过相应矫正治疗改善患者双颌前突情况。联合组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治疗,常规消毒之后,局部进行浸润麻醉,并在患者一侧的第一前磨牙龈沟与对侧相同的位置做连续切口,剥离其全厚黏骨膜瓣,充分暴露牙槽骨外侧,且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束,降低手术操作对其进一步伤害。应用超声骨刀选择性去除患者牙根之间的对颊侧骨皮质,操作过程中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应用定制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安装完成后将患者组织瓣复位并用可吸收线缝合,手术完成后给予抗生素抗菌治疗。

1.3 观察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估内容主要针对患者侧面外形改善情况,满意度等级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4个等级,由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治疗情况填写评估问卷,最后由工作人员统计患者的整体评估等级,计算相应组别的总满意度,满意度以非常满意+基本满意计。

应用头颅放射成像系统拍摄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并采用头影测量软件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包括:SNA,蝶鞍中心与鼻根点以及上齿槽座点所形成的角;SNB,蝶鞍中心与鼻根点以及下齿槽座点所形成的角;ANB,上齿槽座点与鼻根点以及下齿槽座点所形成的角;Wits值,由A、B点向功能平面作垂线,得到A0、B0点,测得A0、B0点之间的距离以反映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关系;U1-SN,上中切牙点到前颅底平面的角度;U1-NA,上中切牙点到NA的距离;U1/NA,上中切牙点到NA的角度;U1-L1,上下中切牙长轴后交角;FMIA,下中切牙长轴与眶耳平面交角;0-Mer-Pog,零子午线至软组织颏前点的距离。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了解患者的上下牙唇以及侧貌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数据采用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满意度96.97%,高于单一组的72.73%(P<0.05),见表2。

2.2 两组头影测量数据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影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SNA值、Wits值、U1-SN值、U1-NA值、U1/NA值、U1-L1值、FMIA值、覆盖值、0-Mer-Pog,值改善情况优于单一组(P<0.05),两组SNB值、ANB值、Wit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未出现感染、肿胀、矫治器松动或脱落情况,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3.1 双颌前突的主要表现: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多呈Ⅰ类或Ⅱ类骨面型,其中以Ⅰ类骨面型(ANB角<5°)较为普遍,病情严重的患者通常出现上下颌骨矢状向发育过度,颏部效果不明显,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或者自然状态下唇部闭合困难[9]。双颌前突患者与面貌正常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唇颏部,主要是由于双颌前突患者的下唇过于突出,下唇与颏部间的肌肉过度紧张,造成患者颏唇沟弧度异常,颏部后缩情况较为明显,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面部美观[10-11]。双颌前突患者的下颌角多为均角或偏高角,下颌骨、颏部表现出轻度后缩情况,上下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增加较为明显,进而导致面下1/3垂直向比例过长。双颌前突常因后缩颊骨而更加明显,因此与遗传因素有关。从面部形态角度来说,双颌前突具有地域性、家族性、种族性等特点,在黑种人和黄种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白种人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12-14]。我国也是双颌前突的高发地区,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双颌前突人群的颅影像学特征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双颌前突与遗传因素存在密切关系。除遗传因素外,双颌前突还与长期吸吮、吞咽异常、张口呼吸等不良口腔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早在1980年,Lamberton等就已发现舌体肥大、张口呼吸以及不良唇舌练习等会导致双颌前突。双颌前突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因此,在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的矫正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改善患者的Ⅰ类或Ⅱ类骨面型,同时也要改善患者的上下前牙区垂直向控制情况。

3.2 双颌前突的矫治:维持患者的磨牙中性关系,对建立良好的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改变牙齿位置来达到相应治疗目的。许多患者选择减数拔牙方式进行治疗,需要为前牙段提供更多的拔牙间隙,进而解除患者的牙列拥挤和前突情况[15]。通过前牙后移解除牙列拥挤,改善牙弓突度,剩余间隙使后牙前移,有利于第三磨牙正常萌出。在磨牙长期缺失的情况下,拔牙处齿槽骨高度和宽度均减小,拔牙间隙关闭以及保持关闭状态较为困难。而在拔牙处齿槽宽度和高度没有过分吸收的情况下,充分排齐整平牙列,应用相应治疗设备可轻力关闭磨牙缺牙间隙。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双颌前突患者上下区牙槽矢状向及垂直向发育过度,患者的骨量偏少,上下前牙牙根位于牙槽骨表面,严重双颌前突患者的前牙长轴为直立或内倾。临床上应用减数拔牙方式进行正畸治疗,在维持牙齿正常角度情况下难以关闭减数间隙,整体移动难度较高,而大幅度内收过度内倾前牙会破坏患者的唇部美观效果,同时有引发骨开窗、骨开裂、牙根吸收等症状。并且由于患者上下牙槽座点位置基本正常,需要采用前部分块截骨与颌骨整体移动相结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难度较高且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

3.3 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双颌前突患者的牙颌面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吞咽、发音功能,并对患者的面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病情长期发展甚至有引发患者心理障碍的可能[16]。通过正畸治疗内收上下前牙,同时控制转矩,结合上下牙弓横向、矢状向、垂直向有效控制进而改善患者面貌。由于软组织是硬组织的外在表现,使牙齿支撑起唇、颊部的丰满度,进而改善唇高度和侧面美观,因此软组织的测量分析在正畸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正畸医生在制定矫正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诉求,不仅充分关注患者的骨面型,同时也要考虑患者软组织的测量和分析。人体面部五官是由软组织和硬组织共同构成的,对于面部美观的判定主要针对面部中下1/3进行评估,其中,侧貌美观程度的评估主要针对鼻、唇、颏三者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通过正畸治疗使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区内收改变其鼻唇角大小,使患者鼻唇角达到相对理想角度,前牙区唇倾度改变均使患者的唇肌得到放松,并使前突面型得到回收,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面部的美观情况[17]。颏部的美观也是面部美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正畸治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颏部位置和形态,以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双颌前突患者的唇肌较为紧张,颏唇沟较为平坦,颏部并不突出,影响面部整体美观情况。而通过正畸治疗,颏唇沟加深,颏前点相对前移,唇肌松弛,颏唇沟形态明显变化,使患者面部中下1/3形态更加协调,大幅度提升患者面部美貌程度。

3.4 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正畸治疗:骨皮质切开术属于微创外科手术的一种,可通过松懈机体骨皮质来减小牙移动过程中的骨阻力,以此为双颌前突患者开展正畸治疗工作创造良好的微环境。同时,骨皮质切开术能够激活区域加速现象,促进患者的牙槽骨改建,以此改善患者牙周组织质量,最大程度减少治疗时间,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王兰等[18]认为在双颌前突矫治过程中,相较于行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49例患者而言,行联合骨皮质切开术治疗的36例患者,联合治疗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骨皮质切开术激活的区域加速现象并非局限于手术区域,可活化局部牙周组织的生物学反应,进一步扩大正畸牙移动的界限,促进尖牙及切牙内收效率和幅度的提升,同时有利于正畸牙移动生物力学设计,以此获得更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治疗效果。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辅助牙槽骨唇侧骨皮质切开术,对前牙内收过程中垂直向及转矩控制情况进行优化,实现双颌前突患者的上前牙整体移动,并促进唇腭侧根尖部牙槽骨改建,最终达到重塑面部美貌的矫正治疗目的。

3.5 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正畸治疗: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排牙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主要上目标位咬合状况设计矫治器,并利用间接粘接技术,提升了托槽定位的准确性,使托槽底板与牙面的解剖形态更加贴合。同时,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使托槽制作的精确度得到有效提升,更便于托槽脱落后再次粘接,减少了关闭间隙后的精细调整。由于牙根位置与基骨更加契合,牙冠倾斜度更加符合唇颊软组织的美观要求。与传统的矫治技术相比,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根据系统力学化设计,自患者前牙旋转中心舌侧对牙齿施力,由于施力点更加靠近牙齿旋转中心,不容易出现前牙唇倾情况,也对节省后牙支抗具有很大帮助。而在关闭间隙阶段,应用舌侧带状弓会实现垂直向以及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更佳。

3.6 骨皮质切开术、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传统减数拔牙治疗方法并未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改进治疗方案,骨皮质切开术与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的联合应用,进而提升整体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影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上下牙唇以及侧貌改善情况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两组U1-NA、U1/NA指标等数据减小,而U1-L1指标增加,主要是由于通过矫正治疗使患者上下颌骨进行调整,且有效控制磨牙支抗,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切牙倾斜程度、颏部与下唇突出度。患者的上下中切牙由突出状变为平直状,由此改善相应检测指标。欧阳宁鹃等[19]认为舌侧矫治联合骨皮质切开术用于14例双颌前突严重成人患者治疗中,不仅能够重建患者上前牙压入和根尖部牙槽骨,而且能够重塑面下三分之一及唇部美学,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主要是由于个性化舌侧矫治相较于唇侧矫治而言,更有助于控制后牙支抗,同时垂直向控制也更佳[20-21]。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与骨皮质切开术的联合应用,其整体优势更加显著,在前牙排齐整平阶段不易发生前牙唇倾及支抗丧失,有利于后牙支抗控制。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的设计过程中,前牙垂直槽沟,后牙为水平槽沟,上下颌前牙槽沟增加额外角度的转矩,上颌第一磨牙设计为半冠式托槽,磨牙托槽设计牵引钩,提升固定效果。而在支抗设计过程中,采用上颌横腭杆及内收时的“L”行牵引系统,以此对后牙进行垂直向压低,并通过支抗钉的垂直向分离对前牙进一步压低,实现下颌平面良好控制,最大程度改善患者侧貌。

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较为顺利,且并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单纯应用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还是联合应用骨皮质切开术,均在治疗开始前做好准备工作,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神经束,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损伤,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治疗完成后,及时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以此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滕芸霞,刘一凡,罗亚丽,等.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治疗双颌前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8):115-118.

[2]Yu X, Duan X, Zhi C, et 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traumatically avulse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with bimaxillary dentoalveolar protrusion in an adult female: a case report[J]. BMC Oral Health, 2023,23(1):468.

[3]卫瑶,卢钰.腭中部与颊侧种植支抗系统对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评价[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11):676-679.

[4]于鹏,张晓东,孟怡彤.非拔牙矫治双颌前突上气道三维变化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6):648-650.

[5]Vasoglou G, Patatou A, Vasoglou M. Bimaxillary dentoalveolar protrusion case treated with anchorage by buccally implemented mini-implants using a 3D-printed surgical guide[J]. Children (Basel), 2023,10(5):879.

[6]管玮,储伟明,邱建平,等.成人双颌前突内收后前牙区牙根长度及牙槽骨变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2):93-96.

[7]Tawfik M G Y, Izzat Bakhit D M H D, El Sharaby F A782ff31d72c37125915e158f8823e4b33264aa11b54a9dfa38a103cf1c849e2f,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ate of anterior segment retraction in orthodontic patient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using friction vs frictionless mechanics[J]. Angle Orthod, 2022,92(6):738-745.

[8]王光平,李明霞,韩雨,等.两种托槽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影响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10):1539-1544.

[9]杨安迪,毛慧敏,雷浪.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正畸前后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的变化[J].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48-52.

[10]程洁,张栋,谢丽丽,等.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21,30(4):439-443.

[11]周勤,高洁,张浩霖,等.双颌前突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变化[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3,39(6):804-808.

[12]王宇,谢飘,沈涛,等.成年双颌前突患者减数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58(2):143-150.

[13]肖子轶,罗芬,李婧,等.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双颌前突的疗效及对牙根形态及根尖外吸收的影响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4):151-155.

[14]李紫薇,付彧,史航,等.切牙回收对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后软组织侧貌变化影响的线性相关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23,39(2):129-134.

[15]曾娟,孙磊,迟景瑜,等.高转矩自锁托槽及直丝弓托槽对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的矫正疗效及对牙根形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9):1121-1123.

[16]晏艳,杜熹,曹良菊,等.成年女性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唇周软组织变化与貌美人群的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9):120-125.

[17]苏晶晶,沈娇乡,陈江.双颌前突伴前牙反牙合及后牙锁牙合的正畸治疗1例[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23,30(3):177-180.

[18]王兰,谢永林.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4):115-118.

[19]欧阳宁鹃,刘璐,夏伦果,等.舌侧矫治联合骨皮质切开术治疗成人严重双颌前突的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22,29(3):121-126.

[20]邹维娜,张昆,胡小蓓,等.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影响下颌前突患者颏唇区轮廓变化的初步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3,39(4):496-501.

[21]田炳欣,孙立婷,冯哲,等.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在垂直方向上对上颌前突患者颌平面角及颏部形态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27):4330-4334.

[收稿日期]2023-11-16

本文引用格式:王婵.骨皮质切开术联合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在成人严重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3,33(9):66-6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