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2024-10-08孙江瑜

中国市场 2024年27期

摘要:“十四五”时期,信息技术发展前景越发广阔,云端、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各行各业发展带来明显冲击,促使其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新时期其信息化建设显然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随着国有企业规模持续壮大,业务不断拓展,企业可以依托信息化系统平台加强财务管理。如此模式下,国有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决策过程,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文章从四方面强调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国有企业在推行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五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助力国有企业长远发展。谨以此文为国有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7-016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7.041

1引言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范围广、敏感度高等特征,与企业内所有部门的工作环节都有所关联。财务管理强调对资金的投资、使用、统筹等,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统一性,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将信息化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对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影响巨大。然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滞后、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人才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等,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国有企业若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还需解决以上问题。

2财务管理信息化相关概述

2.1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借助大数据技术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高效处理,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总的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为依托,将会计、财务和管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高效采集、统计、分析和传输,由之前传统的人工统计核算模式,转变为如今的自动化、智慧化模式。

2.2特征

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流程可视性,财务流程全程借助信息化系统展开,使审批流程更加透明、规范;二是分析准确性,信息化管理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核算模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工作全程由信息系统自动处理,使数据更加准确,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三是信息共享性,通过信息技术,打通了企业各部门系统,实现了财务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四是系统完整性,通过信息技术,将系统各模块进行连接,不断扩展系统功能。

3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国有企业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3.1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第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人工核算水平上要求较高,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在企业内建立高效、统一、共享的信息平台,改变了各部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财务管理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及时反映企业各方面信息,加强数字化集中管理,实现财务数据实时共享,加快财务报表生成速度。第二,通过信息化建设,许多之前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可由自动化系统完成,减少了人工干预,节约了人力资源,也使得时间成本大大降低。第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信息化技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找到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与分析[1]。

3.2优化财务决策过程

落实财务信息化,能够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精确的财务数据信息,有助于确保决策制定的科学性;通过信息化系统分析财务数据,有助于企业预测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规避财务管理风险;还能利用信息化模型,辅助、评估企业投资项目的价值,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3.3加强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时,可依托信息化系统平台,整合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为企业运营打造先进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流程,实现对财务管理、业务活动的全过程控制,减少国有财产流失情况。国有企业推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使财务工作与其他各部门的生产经营互相渗透,使企业内信息沟通更为紧密,方便管理者及时了解财务情况,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有效避免各种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可以通过审计追踪,加大对财务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3.4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企业内部,利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者能够实时提取所需财务数据,根据掌握的企业财务、投资、筹资、经营等情况合理规划资金用途,实现财务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企业外部,通过促进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信息有利于企业分析市场需求现状,明确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通过对多方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内部管理和战略目标,提升综合竞争力。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4.1基础设施落后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各部门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管理,财务管理若想发挥最大的作用,要确保数据信息准确,准确的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和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关键,它可以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处理。但是,由于当前国有企业缺乏能够开发适应企业个性化发展软件的专业人才,市面上的通用软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导致大部分企业信息化系统基础功能不完善,使得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不能保证其可靠、实用,无法满足相关业务需求。

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未能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长远价值,只能看到该项目需要资金投入,致使信息化软件和硬件未得到及时升级,导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数据传输效率,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需要,并且产生了许多没有进行深度处理的冗余数据,无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价值。

4.2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果企业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有利信息,就能比其他企业更快受益。当然,信息具有两面性,如果企业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泄露出去,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在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信息安全不够重视,内部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在日常交谈中,容易泄露企业敏感信息。此外,企业相关保密工作不到位,没有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也未设立级别高的安全防火墙来保护内部重要信息,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当今时代,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在网上交易,在此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干预,提升了信息泄露风险,严重影响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4.3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当前,其已成为各企业互相竞争的重要筹码,有不少企业并未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掌握财务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财务信息化开展过程中,此类财务管理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是关键。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技能,甚至有些人员对信息技术都不了解。部分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学习以及培训不够重视,对财务人员在新技术方面应用的培训不足,导致在岗财务人员无法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据调查,我国有近一半的企业在岗财务人员并不精通各类财务管理软件,财务信息化意识也有待加强。

4.4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构建了契合自身情况的财务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相关业务,但企业内对其应用水平较差,信息化系统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比如财务管理系统只用于日常财务数据核算,未能应用于管理工作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其一,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忽略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工作相融合,对构建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系统不够重视,造成财务管理和信息化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其二,部分国有企业内信息化程度不足,财务工作和信息技术融合度不足,内部功能不清晰,造成信息化应用效率低下,这对企f341fa7d90510b457d923a22e29cf884业内部达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不利。

4.5业财信息系统融合度低

现阶段,大部分国有企业业财系统融合水平较低。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只根据业务部门提交的报告、资料进行核算与统计工作,对业务活动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内容缺少了解。业务部门更注重项目资金审批是否落实,对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并不重视,未能完全发挥财务数据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有些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法有所偏差,只注重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忽视了业务系统,导致业务与财务系统两者数据口径不一致,功能模块无法实现完全对接,财务信息传递相对滞后,阻碍了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导致业财融合度低,无法发挥业财融合效用,使财务工作分析结果严重偏离企业经营现状,不能为业务活动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4.6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管理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风险。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第一,现阶段,大部分国有企业中缺少专业技能高和综合素质良好的风险管理人才,因此日常管理中,企业相关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财务工作中的潜在风险,使财务工作缺少对企业发展的预算与规划,企业经营活动缺乏安全性。第二,有些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工作后,没有及时对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导致后续工作很难合理利用评估信息,以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从而无法发挥风险评估数据的实用性。第三,目前,部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从思想层面缺少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因此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使风险预测、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落实,只在风险发生后进行补救,对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2]。

5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5.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不完善情况,应加强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以适应企业财务管理要求。由于市面统一的软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国有企业,所以少数企业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可以加大投资力度,独立自主地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升级信息化软件和硬件设施,同时,做好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升级。内部缺少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国有企业,若要提高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可以与信誉较好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出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系统软件,并且相关财务人员应及时与开发人员进行对接,提供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便于系统开发人员根据财务具体工作内容和管理流程完善系统[3]。国有企业也应同软件开发公司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以方便后续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定期维护和升级。有效的信息系统为财务人员进行统一核算工作提供了便利,确保财务相关数据信息传输及时、准确和全面。

5.2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为了使国有企业信息安全得到保障,企业需提高对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内部宣传力度。比如,定期开展安全讲座、发放安全知识宣传手册、问卷调查等方式,增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同时,企业应加大信息安全防护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并在系统中添加杀毒软件或安全插件,定期维护、升级财务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监测其是否安全,弥补系统漏洞,保证财务系统安全运行。

5.3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国有企业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现代企业而言,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操作技术。因此,国有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具有专业财会知识与信息化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财务人员新技术应用的培训和指导,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从而提升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发挥优势,为企业发展出力[4]。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要加大对当前财务人员工作水平、综合素质的考查力度,重点关注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的人员,结合财务发展人才需求,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内容,制订详细培养计划,通过小组辩论赛、分析研讨会、模拟演练、内部轮岗制等手段,对人才进行不定期和定期培训,弥补其欠缺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其次,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薪资福利,吸引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注入新活力,保证有充足的后备人才。最后,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投入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当中,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分析。

5.4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后,还要强化其应用水平,做好财务管理系统同其他系统之间的连接,提高系统的数据兼容性。首先,要重视在财务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功能,设置财务数据标准,构建网络管理功能,逐步完成风险线上监控、数据库、设备管理等工作,使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其次,要深入推进信息化与财务管理流程融合:一方面,优化业务流程,利用信息化系统规范业务流程,使业务活动资金使用情况全程透明化,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情况,促进业财融合,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流程融合,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打造智慧财务体系[5]。

5.5促进业财融合

国有企业若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就需要促进业财融合,财务工作的核算与分析应与业务活动实际过程相结合,为业务开展业务提供有效数据依据,业务活动的开展应符合政府财税政策法规,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其一,财务人员需转变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采用轮岗制,跟随业务活动全过程,深入前端,与各业务环节工作人员保持充分沟通,进而熟悉业务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财务工作渗透到业务各个环节,使财务与业务工作实现有机融合。其二,企业应重视业务与财务系统连通,在升级财务系统的基础上,将业务系统与其连接,以实现财务、业务数据信息双向流通,推进财务管理从事后核算与监督转向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控制,达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5.6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全面、系统地对潜在风险和内部运营情况实行监测,有效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治理。因此,企业应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其一,企业要具备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力度,落实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其二,成立具备风险数据识别、分析及处理能力的专业小组。加强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管控知识,使其可以有效识别和处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阶段性风险,做好实时监管。在风险发生后,及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探寻风险发生原因,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应对方案,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基于此,国有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前,应全面做好风险预测工作,实时关注风险影响指标,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对异常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业务活动结束后,再次使用风险管理制度对活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执行环节进行合理评价,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其三,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利用ERP系统来防范和控制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时识别潜在风险。比如,部分风险承受力较弱的国有企业适当更新、改造电算化系统,用于财务管理向信息化转型,从而有效预防管理风险[6]。

6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企业若要实现长远发展,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宣传,提升企业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升级硬件、软件设备,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对财务系统添加安全插件或杀毒软件,建立防火墙;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通过小组辩论会、内部轮岗制等手段加强对财务人员工作培训,引进具有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好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链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预防、控制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雷一波.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探析[J].商讯,2023(6):9-12.

[2]孙成华.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总会计师,2023(2):154-156.

[3]彭鹏.数字化时代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4):143-145.

[4]郭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3(3):131-133.

[5]徐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运用[N].财会信报,2023-01-16(4).

[6]杨丽.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2(35):75-77.

[作者简介]孙江瑜(1975—),男,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