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生态系统视角下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
2024-10-08张宗鑫辛蕾
摘要:保险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健运行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但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不成熟。我国香港拥有发达的保险市场、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之相比,我国内地不论是在外部环境上还是内部组织上都与香港存在差距。文章全方位分析内地与香港保险资源、保险经营、监管环境等因素,揭示造成两地保险业发展存在差异的内在机制、产业特点和趋势演变,参考香港保险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为完善内地的保险业监管协作机制、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内地保险;香港保险;保险生态系统;保险监管部门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7-003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7.010
1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1]。2023年是我国保险业处在发展新起点的第三年,从产品缺乏灵活性到监管系统的不完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香港和内地作为一个国家管治下的两个市场,其保险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值得深入剖析。文章通过运用保险学理论和生态学知识,创新性地构建保险生态系统循环模型,采用定量统计分析和定性案例对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两地比较分析,借鉴香港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2保险生态系统概述
保险生态系统是指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各种保险群体组织生存与发展中,与环境进行互动交流,进行资源与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有机金融系统。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进行描述:保险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生态组织[2]。保险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保险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3内地与香港保险生态系统的差异分析
3.1保险生态外部环境比较
3.1.1经济环境
(1)宏观经济。首先是GDP的差距。近年来,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2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2%。在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下,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拥有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金融体系完善,汇率稳定。2023年,香港GDP较上一年增长3.2%,完成的GDP折合人民币为26922.4亿元,但受世界经济环境影响,金融业发展遭受挑战。
另一项重要指标是通货膨胀,对于长期的投资性寿险等险种有重要影响。简单来说,当通货膨胀率越高,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实际价值越低于购买金额。当保险业周围的整体大环境存在通货膨胀,他们在购买产品后得到的补偿低于先前预期。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则不愿购买该产品。中国内地2022年通货膨胀率仅为3.7%,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在可控范围内;香港2022年通货膨胀率为1.7%。而内地保险利率仅有2%~4%,香港保险利率可达5%~7%。总的来看,香港保险更占优势。
(2)微观经济。微观经济中作为保险业衡量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保费收入增长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3]。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只有当CPI整体呈下降趋势,物价下降,居民的消费水平上升,家庭追求奢侈产品和投资商品的欲望变强,追求高品质生活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保险产品。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保费增长4.58%,较之2021年之前保费增长率,仍处于低增长水平。香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期上升1.9%,保费收入5560亿港元,但由于香港保险业发达,CPI的变动影响较大,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下跌7.7%。
3.1.2政治环境
(1)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内地社会保障制度包含多种内容:最核心基础的社会保险,最高层次的社会福利和最低水平的社会救助,以及军人保障和其他保障,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强调互助共济和平衡公平效率关系。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作为互补关系,社保存在问题解决难度大,通过针对性的商保补充社保缺失内容,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
养老金三支柱香港模式与内地不同,第一支柱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CSSA)和公共福利金计划(SSA),早期它的前身是1971年公共援助计划,是香港社保的根基;第二支柱强制性职业年金(MPF),主要用于储蓄;第三支柱职业年金计划(ORSO)起源时间早。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因其起步早,体系较为完善,社会保险功能齐全,保障能力充足,成为大部分低收入或无生活来源家庭的主要选择。而商业保险作为一种储蓄性质的金融产品,成为不少中等偏上收入家庭投资和企业经营降低风险损失的最佳选择。
(2)法律条款。中国内地依据的法律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前后经过数次修改,内容均为适应经济外部环境,改良保险业内部结构,保证保险业行驶在正轨上。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核通过的保险法案中,进一步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加强对投保人、被投保人利益保护。修订前内容概念模糊不清,简单的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作为判断标准;修改后内容依照社会主流认定思想,分险种判断。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步都根据阶段性的发展需求进行。这种渐进式变迁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其提供了适时的制度供给,动态性、渐进性并存。
香港《基本法》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金融业包括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但《保险公司条例》具有严格标准,规定了24条刑事责任,可以对未经批准经营保险者处以高达2年监禁的严厉处罚,以严厉追究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香港既给予保险业发展的自由,也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宽松政策与严格监管理念并重,使香港保险市场既活跃又秩序井然。内地和香港保险生态环境差异见表1。
3.2保险生态内部群体比较
3.2.1保险经营主体
(1)缴纳费用差异。影响保险产品定价因素繁多,有风险、收入、相关产品价格、参保意识等。以香港和内地的保障型保险为例,同等条件下香港保费更优惠[4]。香港健康风险发生概率低于内地,相应的保费也会少。香港保险业起源早,市场自由度高,保险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竞争激烈,保险公司通过压低保费,给予优惠来获取市场份额。内地目前并没有香港同等水平下的开放型保险市场,产品单一,变通能力弱,保费也较高。
(2)投资回报差异。内地和香港保险收益差异受制度影响。根据表2,以友邦保险公司的寿险盈御多元货币计划2和盛世经典尊享版为例,保单年度10年左右,盈御多元货币计划2保单价值少于盛世经典尊享版;10年期过,盈御多元货币计划2保单价值超过盛世经典尊享版,保单价值高出3倍,内部收益率从15年期的0.73%变成50年期的3%。
(3)市场产品差异。内地保险主要以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为主。近年来,随着保险公司持续探索创新,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等一众新型保险也活跃在内地保险市场,但大部分保险主要以实用为主,满足降低风险的基础需求;香港保险险种则主要是重疾险、储蓄险、高端医疗险和大额寿险,具有投资性质,种类多样[5]。
(4)保单币种单位差异。内地保险主要针对内地居民的需求,解决实际风险问题,币种一定是人民币;而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它的金融作用无可替代,部分海外人士追求全球资产配置,便会购买香港的保险,对应的币种是以世界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港币为主,其他币种在部分产品中也可兑换。
3.2.2保险客户
(1)投保人的权利与义务。内地与香港在保险投保人权利保护上存在明显差异。香港法律给予投保人更多的合同解除权,允许投保人在承保后21天内无条件解除合同;对各类死因基本都会赔付,理赔范围广;而内地保险法律对投保人权利的保护相对较少,高危运动可能拒绝理赔,理赔途径较为有限,给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不足。
投保人义务规定也不相同。一方面,内地采用“有限告知”原则,投保人只需要回答保险公司的问题,没有主动告知义务;香港采用“无限告知”原则,投保人需要主动告知所有可能影响承保的情况,否则可能因违反“最大诚信原则”而遭拒赔[6]。另一方面,内地保险公司询问更多,审核更严格,但只需要回答问题,较为轻松;香港保险公司理赔遵循“严进宽出”原则,如果投保人告知充分,很少拒赔,却需要在签订合同时主动提供所有的相关信息,压力较大。
(2)认知与购买力。认知上,大部分内地居民对于保险认知并不深刻,认为保险只有止损,忽略了投资作用;而香港居民对于保险认知比较全面,利用保险进行投资储蓄不在少数。从购买力角度,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收入水平越高,人们会考虑将资金用于日常生活以外方面,提高生活质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及标准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保险产品消费潜力巨大。中国香港本身足够发达,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万元,居于我国第二,购买保险产品的能力处在高水平。
3.2.3保险监管部门
内地保险业监管部门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银行业和保险业,是一个综合性管理机构,属于内地的统一和高度集中化的监管体制;香港负责监管保险业的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具有专职功能,实行一元化的保险监管,独立运作,在监督上效率较高。在监管制度上,内地保险监管更加严格,企业自由度低。以市场准入门槛为例,内地保险公司最低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对股东背景、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信誉、高管人员、组织架构等要做严格审查,实际上真正拿到经营执照的公司注册资本在百亿元以上。基于这种严格的门槛限制,内地保单安全性足够高,让人放心,但也会阻碍产业进步和壮大,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被拒之门外。在香港设立保险公司最低股本只要1000万港元,保险市场自由化程度更高,以行业自律为主,风险系数较内地更高。投资越多,风险越高,回报越高是香港保险的重要特征。内地与香港内部群体比较详见表3。
4对内地保险业的未来展望
4.1整体性视角:发挥市场的主体能动性,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险业发展中,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是实现保险业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具有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和执行能力。自由竞争是市场主体作用的基础。市场上的保险公司通过竞争来争取客户和市场份额。竞争激励保险公司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自由竞争的过程中,优势企业会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而劣势企业可能会退出市场,从而实现资源向效率较高企业的有效配置。在市场化改革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资本的力量等多种所有制资本参与竞争等政策导向[7],发挥生产力优势,激发保险业活力。
4.2生产者视角:贯彻创新理念与行业反哺社会
未来中国保险业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围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互联网和性价比[8]。保险行业应积极拓展互联网产品种类,开发新型保险产品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此外,还要兼顾性价比,当产品的性价比越高,购买者会越多,形成良好的口碑,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在安徽省内,科大讯飞在皖事通平台上线保险专区,坚持以普惠、低价的产品形态服务民生,联合多家保险公司,为羚羊企业设计自定义产品[9]。保险公司也要回馈社会,主动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开展公益活动,如为困难群体提供保险补贴、开展防灾救灾志愿服务等,以此树立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同时,建议保险公司设立慈善基金或奖学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等公益活动。通过保险业回馈社会,可以提升其公信力,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4.3分解者视角:营商环境法治化、透明化同时兼顾营商自由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保险营商环境从无序走向有序。随着《民法典》的实施,保险营商环境将日益法治化,这为保险经营和监管提供了依据[10]。监管部门应当依法行使监管权力,对违法行为及时、公正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保险公司提供充分的信息,让投保人和消费者了解产品特点、费用等重要信息。也应当致力于优化保险业的营商环境,为保险公司提供更便捷的注册、审批和办理手续。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环节,简化流程,降低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门槛。
4.4消费者视角:引导正确认知,提升购买力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向公众宣传保险的重要性和功能。政府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开展系列性的保险知识宣传活动,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帮助民众正确认识保险的作用,消除误解,并引导民众积极参与保险。此外,还可以利用文艺作品渗透保险知识,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经济增长的水平与个人可支配收入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影响较为持久[11]。在当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要抓住机遇,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强购买力,因势利导。
5结论
近年来,中国内地保险业不断高歌猛进,但是与中国香港发达的保险业相比仍有差距。文章通过分析香港保险业的成功经验,在保险生态系统理论下,寻找差异,解决问题,提出可行方案。第一,让市场更加充满活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第二,激励保险公司不断创新,用智能化填补空白;第三,监管部门要宽严兼济,既保证“质”,也注重“活力”;第四,客户要树立正确产品观,利用自身购买力为自己保驾护航,让中国从保险大国变成保险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J].中国金融家,2022(12):20-23.
[2]张东风.我国保险生态系统的评价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3]殷乐.消费价格指数对保险保费收入的影响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16):62-65.
[4]邵明镜.两地保险的差异与误区[J].中国外汇,2017(20):65-66.
[5]李梦杰.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对比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141-142.
[6]丰琼英.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差异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5):131-133.
[7]胡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保险业的一个观察视角[J].中国保险,2018(10):13-17.
[8]张瑾.保险产品创新:从同质化突破[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06-05(8).
[9]章丽铃.AI+保险未来可期[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07-20(7).
[10]王绪瑾.经营模式是中国保险未来发展关键[J].经济,2021(1):80-81.
[11]杨珊珊.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影响[J].现代商业,2021(22):15-17.
[作者简介]张宗鑫(2003—),男,汉族,山东肥城人,就读于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辛蕾(2002—),女,汉族,山东莱阳人,就读于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