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语言能力培养的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2024-10-08杨奕琼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9期

[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是基础和关键。但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往往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创设语境、创造信息差、搭建支架、检测评价等方面出发,让学生的语言输入更具理解性,语言输出更具逻辑性、完整性和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7-0051-03

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趋势从以知识传授为主逐步走向以素养和能力培养为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和关键,既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但目前,英语教师往往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普遍不强。因此,在教学中探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策略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创设语境融于生活,使语言输入更具理解性

1.词汇教学:语境创设,习得语言

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必须在一定情境中进行。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最后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

如人教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6 Work quietly! B Let’s learn,本课的核心词汇是“keep to the right, keep your desk clean, talk quietly, take turns”。这四个行为规范类词汇虽看似相关,但如果把它们置于不同场景中呈现,就会让学生一头雾水。教师可利用视频创设“带新来的同学Tom参观图书馆”这一语境,将上述词汇串联起来:在图书馆与人说话要talk quietly, 看完书后要keep your desk clean,在走廊上行走时要keep to the right,到图书借阅处排队借书时要take turns。这样,在同一场景中完整呈现四个词汇,能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初步的感知。

2.对话教学:生活延伸,活化语言

对话教学在遵循源于教材、尊重教材原则的基础上,要关注如何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课堂上的对话延伸至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如人教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 A Let’s talk,本课的核心句型是“Where is she?”“ Is she in the living room?”“Yes, she is/No, she isn’t”。教学中,教师以寻找iPad开启热身环节,引导学生提问“Is it in the ...?”,为对话部分的找猫做铺垫,实现从物品到人(动物)的转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实现对语言的活化运用。

3.读写教学:信息整合,内化语言

人教版英语教材的插图都经过精挑细选,跟文本内容密不可分,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教师要注意文本与插图的关联,先深度挖掘并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结点,再创设情境加以利用。

如人教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is it? B Read and write的核心句型是“What time is it?”“It’s ... o’clock”“It’s time to/for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仿照例句,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正确地仿写上述单元核心句型,并能在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个性化书写。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文本内容割裂地看成独立的四段对话,而是把它们串联成Amy从起床开始到上床睡觉结束这一天的生活。挖掘出这个内在联系后,会发现Read and number不仅是图文配对练习,更对Amy一天中的四个活动进行了时间上的排列。文本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Amy在九点时说just a minute,但一直到晚上十点还在和猫玩耍,导致第二天早上起床迟了。这样,在对话复现中不仅再一次操练了come on和just a minute,还凸显了Amy的人物个性,为写的输出创设了情境,有助于学生内化语言。

二、创造信息差驱动学习,使语言输出更具逻辑性

1.词汇教学:利用信息差,激发信息获取动力

词汇教学中,不仅要创设语境,还要巧妙创造信息差,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动力,帮助学生有效习得语言。

如人教版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2 Colours B Let’s learn的核心词汇是“brown,orange, black, white”四个表示颜色的单词。操练环节中,教师用课件呈现Zoom的图片的同时,播放一段听力材料——Zoom的自述“Good morning,I’m Zoom. I’m brown. I have a brown bag. Look, I have a brown pencil box, a brown pencil”,引出brown一词。整段听力材料中不断出现brown这个新单词,这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课件上Zoom的图片又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一陌生单词的意思进行猜测。在教师用蜡笔的颜色形象解释单词的意思后,教师发给学生印有不同文具图片的画纸,让学生用brown涂色,并用“I have a ...”这个旧句型操练新单词,对自己所涂色的文具图片进行介绍。由于学生拿到的图片是不同的,生生之间产生了信息差,避免了机械地重复朗读,给句型操练增加了意义。当学生听到自己涂色的图片和说的同学一样时,他们可以站起来用“Me,too”来回应。虽然是简单的对话交流,但存在的信息差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想要去了解其他同学手里的图片,听听其他同学介绍的内容。

2.对话教学:利用信息差,运用所学丰富表达

对话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具有信息差的语境,能使语境更开放,学生的表达更丰富。

如教学人教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 A Let’s talk时,教师在拓展环节组织学生开展配对工作,即事先准备好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和三张带有具体标示位置的房间图片的信封,让一个学生随机粘贴,另一个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据标示位置逐个猜测。由于存在着信息差,学生的对话兴趣浓厚,竭尽所能地运用所学知识丰富表达,促进了语言知识的内化运用。

3.语篇教学:利用信息差,加深文本细节理解

语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词句解读、操练,而忽略整体文本的解读,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停留在表面,脱离生活。语篇教学中,图文配对是创造信息差的一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细节的理解。

如教学人教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is it? B Read and write时,阅读前,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四幅插图,以小组为单位对四幅插图进行排序。每个小组的学生对插图有不同的解读,本身就存在着信息差。然后,教师让小组派代表用句型“It’s ... o’clock. It’s time to/ for ...”来阐述原因。在这个排序活动中,教师不对小组的排序做出对错评价,因为每个小组的排序都有自己的理由,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三、搭建支架交互学习,使语言输出更具完整性

1.品读文本,搭建支架

搭建支架指教师要有语篇意识,并以此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铺设关键词、关键句,搭建语言“脚手架”,以核心语言为主干,积极联系相关旧知,逐步形成丰满的树状支架,以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日常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支架搭建到位,引领到位,在知识的延伸处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不断生成,那么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人教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 B Let’s talk一课,核心语言为“What’s wrong?”“Don’t ...”“... should ...”,教师可以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输出。“drink hot water/take some medicine/stay in bed/eat healthy food/wear warm clothes/do exercises/stay up late/play computer games”这些短语都是学生之前学过的,把它们置于新句型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又可以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帮助。依托这样的语言支架续编对话,很好承接了原课文内容,即由于爸爸生病而不能去动物园,让学生根据情境——爸爸和医生之间的对话,运用刚刚学到的句型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使用增量语言“What’s wrong?”,回顾本单元以及之前学过的动词词组,为学生积累一些可用的语言材料。这样教学体现了单元整体的意识,把文本A部分出现的知识点也融入其中,不断复现旧知,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2.理解语义,发展支架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如果实质相同,只是变化了形式,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新课过后还在原地踏步;教师搭建的语言支架如果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出现知识断层,只能望“架”兴叹,什么都学不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用心倾听、观察、询问,巧妙搭建支架,适当留白,给学生充足的建构空间,学会等待,而不急于“告诉”。

如在上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给予学生语言支架——生病的Sarah’s father 和提供建议的 doctor的对话框架。接下来的场景发生在爸爸回家后,Sarah和Sam向生病的爸爸提供关心与帮助“Dad, drink some water/eat some apples/take some medicine/drink some soup...”。虽然这样的语句略显简单,但是Sarah 和Sam对生病的爸爸的关心是上一个环节的延续。Sarah和Sam照顾生病的爸爸,为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为他人着想的情感主题得到升华。这时教师可以放手,不再给出对话框架,让学生小组自编对话,实现自由、真实地交流。

3.个性输出,渐撤支架

提供语言支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提供方向,使学生能以最适宜的速度、合目的性地发展,实现全面正确地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当学生的能力增长时,教师要渐渐撤下支架。

如上一环节拓展到身边的同学英语考试没有考好,给予他适当的建议。这时教师已经把语言支架撤下,只留下一些短语的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自由谈论并提供帮助和建议。创编对话的任务需要在完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完成。只有深入挖掘同学伤心的原因,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个过程既体现了学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感,也引导学生在遭受困难或不如意时要积极面对、克服困难。对话交流没有具体框架,教师只给出建议大纲,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生模拟该场景表演,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本课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四、检测评价尝试表演,使语言表达更具个性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阶段性的考试多为客观检测,只能了解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不能体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情况。因此,教师还应该从其他方面来实现对学生英语语言表达的全面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多维化评价。

1.每课一演,培养学生课本语言模仿能力

教材中的对话和故事为学生提供了使用英语的良好语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结构,实现语言交际功能,发展自身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具体的表演要求和评价标准,指导学生把握好所要表演的剧中角色,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合作排演,完成剧本表演。教师也可以把对话表演作为每节课的必备环节,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长远发展。

2.每期一评,培养学生生活语言交际能力

每个学期末,教师可以依托口语100平台,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评,充分利用人机对话、影视配音等平台上的各种功能,完成期末口语测评。学生在长期的人机对话训练下,能够对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对答如流,也能够针对提问根据图片完整回答问题。学生的英语语言不再只停留在课本内容上,而是能够跳出课本灵活应对现实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生活性。

3.每年一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以课文为依托进行创编比赛,要求学生进行话题延伸,或对整册书乃至之前所有课本中的关联内容进行整合,这对学生的语言交际有更长远的影响。每个学年末,为学生搭建别开生面的展示平台,开展校级情景剧或故事表演比赛,让学生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语言特长,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提升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新的词汇和句型,提升语音语调水平。

总之,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使他们可以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活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从而绽放英语教学的精彩。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黄忠云.基于英语核心素养提升小学语言能力的研究工作[J].英语广场,2020(13):125-127.

(责编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