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24-10-08覃秋琪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开展探究性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科学学习态度,提高探究能力。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措施,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生物;改革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究意识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为了摆脱这一教学困境,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开展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究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知识,更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探究和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要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缺少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使得教学活动缺少创新性和吸引力。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1]。殊不知,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命奥秘,感受生物学的魅力。
(二)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缺少清晰认识,未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教学活动缺少针对性和方向性,教学内容难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相契合。一味追求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生物学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反之,若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则学生能够在明确目标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探究式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假设、实验、分析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设置“植物是如何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这一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式,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更领悟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路径。日积月累之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必将得到极大提升,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探究式教学恰好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情境,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生物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兴趣必然高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必将在探究之路上越走越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态度
探究式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秉持客观、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同时,面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学生需要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去应对和克服[3]。例如,在进行“酶的催化作用”实验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的情况。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的原因,接受实验结果,并总结经验教训。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养成实事求是、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学习态度。
三、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借助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渴望。探究性实验不同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过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营造轻松的实验氛围,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于质疑、善于总结,让学生在反复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增强探究生物学的信心和决心。
以“光合作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首先,教师向学生呈现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启发学生思考光、水、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学生可以选取相同的水生植物,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温度条件下,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气泡的数量,比较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控制变量、准确记录数据、科学分析结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逻辑思维。通过这一探究性实验,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更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魅力。他们会惊叹于植物的神奇,为探究生命的奥秘而倍感兴奋。这种由内而外的探究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强大动力,让他们在探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设置探究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探究思维
精心设计的探究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散学生的探究思维。设置探究性问题需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锻炼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探究性问题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探究热情[4]。教师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寻求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思维必将不断发散和延伸,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未知领域,勇攀生物学高峰。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态危机”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教师可以呈现一个濒临破坏的生态系统,如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锐减、污染排放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思考解决方案。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能量流动定律、食物链理论等,深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等,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犹如生态学家,在探索生态奥秘的过程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他们将懂得,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探究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分析力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内涵和价值。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基因的表达”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次探究式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如肝脏、肌肉、神经等,形态和功能差异如此之大,而它们却拥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NA?这一问题必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学生可能会想到,DNA中蕴藏的遗传信息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如转录、翻译、RNA剪接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模拟实验,利用纸质DNA模型和不同颜色的毛线,演示基因如何通过选择性转录和选择性剪接,产生不同的mRNA分子,翻译出不同的蛋白质。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理解,更领悟了“一因多质”的生命奥秘,为探索生命科学的无穷魅力而倍感振奋。他们将明白,生命的多样性源自基因表达的精妙调控,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科学家的探究和发现[5]。
(四)利用探究性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高中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性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广泛搜集和整合各类探究性资源,如科普读物、纪录片、博物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探究素材。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学生能够了解前沿的生物学研究成果,感受科学家探索未知的执着精神;通过观看生物学纪录片,学生能够直观地领略生命世界的奇妙和壮阔,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渴望;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种生物标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分享探究性资源,营造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浏览和评论彼此分享的资源时,能够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激发探究热情。探究性资源犹如一叶扁舟,引领学生畅游在生物学的海洋中,挖掘知识的宝藏,收获探究的快乐。
以“生物进化”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性资源,开展一次探究式学习。教师首先推荐给学生一本科普读物《物种起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其科学意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达尔文寻找物种进化证据的艰辛历程,理解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和科学内涵。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生命的故事》,跟随镜头的脚步,领略地球生命从诞生到繁衍的漫长旅程。学生在观影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进化的历史痕迹,体会到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生物学概念在漫漫进化长河中的奥妙作
用[6]。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分享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探究性资源,如进化树图示、物种标本图片、科学家访谈视频等。学生在资源分享和讨论中,能够进一步拓展进化论的学习思路,加深对生物进化机制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察古生物化石、生物标本等,亲身感受生物进化的历史足迹和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通过系统运用探究性资源,学生犹如踏上了一段探索生命进化的奇妙之旅,在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中,对进化论的来龙去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将懂得,科学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前人的探索与发现,需要用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求证和完善。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借助探究性实验、设置探究性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利用探究性资源等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正如古语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探究式教学正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让探究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熊吕莎,王明明.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4(5):174-176.
[2]李超.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4(1):54-56.
[3]周建武.问题导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中的应用[J].高考,2023(30):150-152.
[4]王欣.项目式教学活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3(29):86-88.
[5]赵伟.关于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家长,2023(24):64-66.
[6]张军.关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