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我国群众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4-09-30段佳珍刘涧张连春
摘要: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群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于群众体育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抓牢“高质量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的这条主线,切实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促进群众体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旨归,运用文献资料法、WSR系统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调查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为2035年体育强国远景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群众体育强国建设新道路。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人民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812"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2095-7734(2024)04-0130-06
一、研究缘起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科学系统地为新时代、新征程下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指引与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体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如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冲锋号。在关键历史节点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精神指引,研究如何促进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同时回顾建党百年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关于“人民”、“体育”的概念
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是人民对身体活动的具体表述,具有天然的“人民性”,即体育要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个永恒的宗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领导者对体育工作都很关心与重视,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领导人在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建立联系,以人民为中心来发展“群众体育”,体育活动开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从而彰显体育的“人民性”。靠人民发展体育,不同时期虽然体育发展的速度与进度不能实现均衡发展,甚至出现波动,但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实现体育为人民发展而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体育的人民性问题成为今后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思想指导和实践行动的纲领,人民是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
" 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高质量发展”在会中被多次提及成为高频热词,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何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样貌特征分析的时代研判,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导向,提供有形与无形产品,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发展形态由保障型到发展型、到高质型的发展,由此,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在体育各个领域中得以应用,强调要全面深化体育的改革与创新,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推动群众体育更充分、更加均衡发展,这也是当前和今后发展的目标。
二、从1935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体育发展概况
从历史经验的先浪中汲取先辈们的体育精神,学习他们的开拓精神,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经验积累学习,也是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
红色体育运动早在星火燎原、战火袅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运而生,是在战事吃紧、物资匮乏的革命斗争中通过发动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提高工农群众身体素质的首要手段,增长士气,粉碎敌人,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当时成立了延安体育协会,此外,开展的项目有游泳、跳高、篮球等项目,在这些运动中形成体育技能。在那段特殊的年代里,一切的体育都要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斗争中,体育发挥了指导军事的功能作用。工农群众在毛泽东、贺龙等革命先辈的号召下发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口号,促使体育军事化,凸显革命色彩,这为后一时期党领导的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群众体育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提出“国民体育”,即动员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借助群众体育来提升国民体质、提高劳动生产、参与国防建设,这也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政治任务。从政治高度上考量群众体育的发展,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锚定了发展的基调,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参与到体育运动的步伐更为踏实。但群众体育也曾出现停滞与曲折发展,由于国家经历了“文革”,一些管理组织体系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某些已开展的业余体育活动随之消失。直至“文革”结束后,群众体育再次呼吸了新的气息,如职工体育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良好发展,各系统各单位开始举办以田径、球类项目为主的运动会,以此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生活品质,激发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群众体育
197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曙光,社会大变革,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同年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要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增强人民体质的具体要求,群众体育首次在根本大法的捍卫下得到了法律的庇护与肯定。之后,在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实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群众体育事业的特征尤其显著。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方面,项目增多,尽量吻合个人需求,从要求群体参与到自发参与,即从服务社会到人人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组建日益完善,全民健身队伍日益壮大,其中,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群众体育发展形态初露峥嵘。另一方面,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完善。此阶段,既有坚实的“硬件”保障,还有政策“软件”倾斜,体育法制与体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运动方式得到根本改变,充分发挥了人在体育中的主观能动性。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群众体育
2012年,全民健身在发展定位上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有机结合。群众体育的“六边工程”逐步完善,将体育作为社会交往的必要手段,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全民健身也为经济建设搭台唱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提升和对健康水平的重视,明白守护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公民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在国家的号召下,体育人口规模剧增,相比前几个时期的群众体育,这个时期体现在“群体”向“个体”自觉转向,进而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质变。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居民体育观念转变,居家体育锻炼成为抗击疫情的新辅助手段。以体育组织开展的“运动”转向闭门居家“活动”,为高质量发展群众体育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由此,群众体育在此呈现出积极性、自觉性的特点,加快了新时代群众体育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群众体育从摸索着发展到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不断提升人民健康生活质量,有力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体育发展成果,这是群众体育与党领导的互促体现,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务实推动,是群众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坚持的正确走向。
三、运用WSR方法论系统分析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
(一) WSR方法论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为更好地处理复杂系统问题,如工程项目组织的复杂化问题,20世纪中期,西方研究学者开始研究系统工程法,目的是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其化繁为简。自古以来中国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即“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认为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事、物”三个维度,1995年首届“中、日、英系统方法研讨会”,顾基发和朱志昌共同提出了这种带有东方思考的“WSR系统方法论”,又称“WSR”方法论。[2]
(二)WSR视角下我国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构建
群众体育作为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传承方面的有力抓手,形成一个复杂体,而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群众体育发展的指标需要提升。基于此,运用WSR方法论系统分析现阶段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为此提供一个系统指向。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系统的分析与指导,群众体育的发展也需要:物(Wu),硬件设施;事(Shi),科学指导与管理;人(Ren),人的最大潜力与积极性;可称之为体育发展的三大件,即硬件、软件、动态件(如图1所示)。
1.群众体育的“物”理分析
“物”理层面回答“是什么”,根据图1,“物”指的是群众体育开展的组织机构、硬件设施,“物”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2020年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全国体育场地371.3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0.99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0平方米。其中事业单位场地面积占地面积最大,为13.88亿平方米,企业5.59亿平方米,村委会5.85亿平方米,机关1.19亿平方米,居委会3.04亿平方米。[3]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对群众体育也随之加大投资,场地面积覆盖各个区域,但事业单位、村委会、企业这些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他们的场地面积更能够保障群众的锻炼场所。场地设施的数量中,篮球场地的建设数量是最多的,这与我国篮球运动的起源、场地的设计特征、大众的喜好程度有关,但一些地方民间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占地面积少之又少,多以天然场地来开展。我国力求实现群众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要传承与发展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还需要注入物力。值得注意的是滑雪场、溜冰场近年呈现突增趋势,这与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有关。
相对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各单位部门管理好、实现好目标任务的体系和制度的保障,根据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类型来进行分类管理,现行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政府专门的管理系统,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是管理群众体育的最高职能部门;一些群众体育社会组织,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人类体育协会等,其他的社会组织如共青团、工会等;相对直接的就是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各个省市县的体育局,属于直线型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类型。
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点有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营利性群众体育组织,为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全民健身组织广泛建立,全国共有体育社会组织4.73万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站点平均已达每万人3个。[4]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22年部门预算报告显示,群众体育方面支出预算为4234.87万元,其中在修建全民健身路径、配备社区体育设施上支出,一些活动点的经费也会有锻炼者个人缴纳会费来进行支出,也有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体育组织为群众的体育锻炼提供实践体验。由此可见,我国在“物”理的组织机构比较庞大,这样复杂的组织体系带有政府色彩,但有些机构部门权限职责模糊,管理也会出现混乱。
2.群众体育的“事”理分析
“事”理是指国家制定的与群众体育有关文件政策,以成文的体育法律法规来保障一切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其一,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关乎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规定了每年的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其二,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2023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提出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新时代的全民健身事业,强调要始终坚持“依法治体”,扎实推进群众体育工作。其三,加强对体育工作制度的研究,修订《全民健身条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提出要统筹发展好群众体育的十二个领域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大力度打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工程,并提出“健身去哪儿”普及“三大球”等。
3.群众体育的“人”理分析
群众体育的“人”理维度主要是指一切与群众体育活动相关的主客体,包括参与者与管理组织者等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思想,注重人的发展,人对群众体育的认知与喜好程度关系着群众体育运动开展的好与否,因为一切的群众体育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这一要素。人民群众通过参与群众体育运动,健康水平、生命质量都得到持续提高,激发全民健身意识。除自愿参与的居民外,全民健身指导人员已构成全民健身体系的一股重要力量,为民众们打通科学健身的“最后100米”,成为人民群众健康锻炼的“引路人”,2018年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5万人,每千人中约拥有1.68名指导员,5亿人左右参加体育锻炼,是总人口数的32%。[5]
虽说“物”理、“事”理、“人”理维度影响因素在群众体育发展中扮演了各自的角色,系统分析WSR系统,“人”理是维系与运转“物”理、“事”理的纽带,要高度重视动态活动的“人”理因素,促进群众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运用“全面发展观”,多维共建我国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群众体育的生动实践
(一)坚持党对群众体育的根本领导,发挥好“主心骨”作用
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推动一切工作中要抓住工作开展的主心骨,找到坚实的政治保障力量,这个政治优势相比于其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正因如此,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超越的成绩。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群众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发挥党建的基础堡垒作用,充分运用好各基层党组织,以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为基层群众体育开展的抓手,推动民众对开展活动的认同度,进而主动参与健身锻炼。强化政府职能,完善体育组织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够进行良性互动,全国各地区共同攻坚克难,克服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这一难题,开展好群众体育活动。
(二)坚持贯彻“全民、协调、系统、科学”的四维体育观
1.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优势,要潜心经营好民心工程”,牢牢把握住人的全面发展观是群众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民理念”从健身与健康角度构思体育人本论,通过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来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引导个人到全民、到世界的体育,实现全体人民的体育富裕。
2.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两条腿并步发展
协调是将事务调整至合适的比例,在面对复杂形势,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体育能否协调好体育之间的问题,是克服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坚持走协调发展的体育路径,坚持“两条腿”并步走,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群众体育多元发展体系。外对两大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内对体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如群众体育发展体系的内部各类资源的协调与处理,实现城乡区域、各个行业各领域并联式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通过外对政府、企业、社会体育资源集聚,协调群众体育资源,追求高品质的体育需求,满足群众的高质量供给。
实现群众体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立健全体育法治化的治理体系与制度,用好群众体育制定的制度与标准,推进依法治体,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将国家制定的群众体育管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化治理,以治理能力巩固与构建制度体系的优势,形成政府权力有限制、社会体育管理有规制,并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多方高效治理,来保证社会的参与。
3.走互联网+群众体育的发展模式
在科技革命、智慧时代的驱动下,促使体育各领域发展实现迭代进阶,不断完善群众体育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开展数字体育。在做好群众体育智慧化、数字化服务方面,政府从首位角色出发,在人力保障、财政拨款上给予配套政策支持,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与建设数据库,打开全民健身的线上传播渠道,组织开展“云健身”活动,推广使用运动APP,提供居家锻炼的相关视频教学,建立线上打卡运动监督评价机制,创设智慧化、数字化管理的运动场景。同时,还需不断提高应用平台的人性化服务水平,规避管理平台“机械化”管理的弊端,推动全民健身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使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便民化、生活化、科学化。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把握“质”与“量”的关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反复审议,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指明发展走向。
其一,在国内发展格局上要立足于体育促进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高度去积极探索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要将群众体育的开展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具体部署。基于大视野、大格局去推动与开展新时期群众体育工作,主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工作格局。
其二,群众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要运用辩证观,把控好“质”与“量”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量变到质变”转换的分水岭,基于量的增长到实现质的提升。国家加大对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新增全运会的项目、修建场所,保证了量的充裕,也是质提升的基础,在质的升级上,群众体育发展还需立足长远,坚持从保证型到追赶型最终到超越型的发展,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呼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育强国梦。
五、结语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仍需抓住目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导向,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中心”,发展体育,创新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我国群众体育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伟大工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绚丽华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群众体育战略发展的新贡献,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李国.基于WSR方法论的群众体育系统影响因素与评价模型研究[J].体育科学报,2012,32(04):29-34.
[3]" 陆晟.中国体育场馆数量的增长与空间不平等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22.
[4]" 国家体育总局(本级)2022年部门预算[EB/OL].[2022-"04-20].https://www.sport.gov.cn/gdnps/content.jsp?id=24236891.
[5]"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2022年部门预算[EB/OL].[2022-04-20].https://www.sport.gov.cn/stzx/n5434/c24210430/content.html.
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with the Spirit"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AN Jiazhen,LIU Jian,ZHANG Lianchun
(Pu'er University,pu'er 665000,Yunnan;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00,Yunnan,China)
Abstract: The party's 20th victory held opened a new chap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in our country, Propose new target tasks, Mass spor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undertakings in China, Based on the party's twenty-point spirit, Using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WSR system analysis method, SWOT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 To study and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Main researc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arty's 20th spirit,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Find out the limiting factor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the theory of multipl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the concep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motion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Keywords: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ity Party of China; mass sport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national fitness; people’s Development Concept
基金项目:云南省普洱学院科研项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我国群众体育的高质量发展》(2022ESDZX11)。
作者简介:段佳珍(1993-),女,临沧永德,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校体育;
刘" 涧(1968-),男,云南普洱,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张连春(1998-),男,云南普洱,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