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类型对动词完成体和动词类型的发展
2024-09-30赵勇
摘要:Talmy的实现宏事件提出了与终结性不同的实现类型概念,从界限的完成可能性视角识解完成体,据此发展了动词完成体概念,其概念从单一的完成体“有界终结”发展成为未然、隐含、固有和完全完成体四类。此外,通过比较分析Vendler的动词分类和Talmy的完成动词分类的理论基础和分类标准,发现活动动词被细化为未然和隐含完成的意动动词,这是引入新理论和新标准给动词分类带来的新发展,其必然促进语法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动词类型;实现类型;动词完成体;活动动词
中图分类号:H03"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2095-7734(2024)04-0091-06
" 动词是语法的核心,然而关于动词的分类,历来都有争议,尤其是在实义动词方面,分歧尤为突出,这是因为语法家们在分析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时,选取的视角不同,划分的动词类别自然也就不同。但实义动词分类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语法关系视角转向语义关系视角,其结果是分类越来越细,认识越来越全面,具体见下述。
" Quirk把动词分为三类:开放类实义动词(Open Class of Full Verbs)如leave,give等,封闭类基本动词(Closed Class of Primary Verbs)如be,have 和do以及情态助动词(Modal Auxiliary Verbs)如will,should,must,might等,实义动词只能在句子中做主动词,情态助动词只能做辅助动词,基本动词可做主动词或者辅助动词。[1]动词一般是句子里的最重要的部分,动词问题是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2]在认知语言学兴起之前,动词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动词在句法中的配价表现,动词分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作格、非作格动词以及中动动词等。刘书林[3]分析了五种影响较大的英语动词分类方法,认为Lynda E.LaPalombara[4]的动词六分法比较合理,即把动词分为不及物动词(Vi)、单宾语及物动词(Vt.)、双宾语及物动词(Vt.+io.+do.)、复杂宾语及物动词(Vt.+do.+oc.)、联系动词(Vl.)和中介单宾语及物动词(Vmt),其中第六类中介单宾语及物动词(Mid-transitive Verb),例如cost(花费),have(拥有),lack(缺少),last(持续),resemble(像),weigh(称重)等往往没有被动语态,并将基本句型确定为六个:主谓(S+Vi)、主谓宾(S+Vt+O)、主谓双宾(S+Vt+io.+do.)、主谓宾宾补(S+Vt+O+oc)、主谓中介宾直(S+Vmt+do.)和主系补主(S+Vl+sc)。因此,动词配价关系(Valence relation)为动词和句型的分类提供了主要参考背景。
" Vendler和Talmy的动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动词配价关系为中心的动词分类法,这是认知语义学以及认知语法研究的语义转向带来的必然结果。[5][6]Vendller依据完成事件(Aacomplishments)、达成事件(Achievements)、活动事件(Activities)和状态事件(Stative)时间图式的体特性动静态(Dynamicaltiy)、持续性(Durationality)和终结性(Telicity)把实义动词分为四类,这四类动词再加上Levine[7]补充的瞬间、非终结的一次性动词(Semelfactive Verbs)例如cough(咳嗽),burp(打嗝),knock(敲),kick(踢)等,这样依据事件类型的体特性就有了五类动词:活动动词、状态动词、达成动词、完成动词和一次性动词。见下表1。
上表1中,活动动词和完成动词可用于进行时,而达成动词、一次性动词和状态动词一般不用于进行时。另外,一次性动词的非终结性作以下解释,动作发生一次时,动作的确存在界限,但通常情况下这种动词表征的动作会重复发生多次,所以认为这种事件的体特征是非终结性。
上表1中,划分动词类别所依据的事件是情景类型之一。情景(Situation)被理解为发生的事件或事物所处的状态。[8]情景包括概念核心、定位(Grounding)、场景(Setting)和时间图式(情景类型)。[8]情景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们具有特别的时间结构,定义情景类型时间结构(起点、终点和延续)的是时间图式(Time schemas)。[8]依据时间图式的动静态(Dynamicaltiy)、持续性(Durationality)和终结性(Telicity)情景分为事件和状态。
关于Vendler的动词分类,完成动词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Rothstein坚持存在完成动词,认为完成是一个非累积(Non-cumulative)的活动,这种活动有一个内在的终结点,所以在不改变其内在结构的情况下,它不可能是同一类型的一个较大单一事件的一部分。[9]Rappaport Hovav认为不需要假设完成类型。[10]杨稼辉和伍雅清认为所谓的完成动词与活动动词在表达终结性这点上并无差异,只有在带结果补语或量化解读的名词短语时,它们引导的动词短语才具有终结性,所以汉语和英语不存在完成动词。[11]
" Smith认同Vendler的动词分类,并提出了甄别动词类别的基本层次范畴情景类型和派生层次范畴情景类型。[12]例如:
(1)a. John drinks. (+dynamic, +durational, -telic)(有界活动)
b. John drinks five bottles of beer. (+dynamic, +durational, +telic)(完成事件)
c. Germans drinks a lot of beer. (-dynamic, +durational, -telic)(状态事件)
例(1a)是活动事件,其中的动词drink是活动动词。
(2)a. Mary hammered the metal for an hour. (+
dynamic, +durational, -telic)(有界活动)
b. Mary hammered the metal flat in an hour. (+dynamic, +durational, +telic)(完成事件)
例(2a)是活动事件,其中的动词hammer是活动动词。
(3)a. Mark knocks at the door.(+dynamic,-durational, -telic)(一次性动作瞬间事件)
b. Mark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dynamic, +durational, -telic)(反复发生的活动)
例(3a)是一次性动作瞬间事件,其中的动词knock是一次性动作动词。
(4)a.she gets ready for climbing.(+dynamic,+durational, +telic)(完成事件)
b. she gets ready for climbing in five minutes.(+dynamic, -durational, +telic)(达成事件)
例(4a)是完成事件,其中的动词短语get ready是完成动词短语。
" 例(1a)(2a)(3a)(4a)属于基本层次范畴情景类型,例(1b)、(1c)、(2b)、(3b)和(4b)属于派生层次范畴情景类型,它们的时间图式分别标记在括号中,动词分类依据的是基本层次范畴情景类型,而不是派生层次范畴情景类型,因为同一个动词因定位成分(Grounding elements)和场景附加语(Adjuncts)的变化而触发事件类型的偏移。基本层次范畴情景类型具有最大的文化突显性、使用经济性和稳定性,最大程度反映了动词自身的时间图式,是体现动词类型区别性体特征的理想化情景类型配置,能最好地满足人们区分动词类型的认知需求,而派生层次范畴情景类型是发生了体偏移的基本层次范畴情景类型,具有不稳定性。因此,Vendller动词分类所依据的事件类型属于基本层次范畴情景类型,用基本层次范畴情景类型的时间图式来表征动词自身的时间图式。
" Talmy提出了事件融合理论,发现了运动宏事件、体相宏事件、状态变化宏事件、行动关联宏事件和实现宏事件,依据实现宏事件的框架事件和副事件把完成动词分为四类:固有完成(Intrinsic-fulfillment)、完全完成(Attained-fulfillment)、未然完成(Moot-fulfillment)和隐含完成(Implied-fulfillment)动词。[6]很显然Vendler和Talmy对完成概念的识解不同,后者细化了前者的完成概念,这是由于实现宏事件的实现类型理论发展了划分动词类别的体理论。关于宏事件理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完成事件。严辰松关于汉语、Pederson关于泰米尔语以及Thepkanjana amp; Uehara关于英语、汉语和泰语的研究都得出结论连动式语言(Serial verb language)的动词(例如杀和开)语义上不蕴涵(Entail)目标完成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这与Tai和Chou[16]以及Talmy的观点相反。[13][14][15] Talmy在实现事件一节没有明确“包含实现类型的递增语义系列”是实现事件还是状态变化事件,但在状态变化事件一节明确了实现类型的递增语义系列是状态变化事件。贾红霞和李福印把“实现动词的递增语义系列”认定为实现事件。[17]严辰松分别指出“汉语表达实现的方式:动补结构(动趋和动结)”和“动结式是状态变化事件,变化复合体是表状态变化句子的共核”。[13][18]Xinyan Kou amp; Jill Hohenstein认为实现类型是不同于非完结(Non-culmination)、终结性(Telicity)和动结构式(Resultative verb construction:RVC)的独立语言现象,非完结性仅涉及未然完成和完全完成类动词,终结性仅涉及固有完成和完全完成类动词。[19][20]动结性没有一个跨语言可接受的定义,[15]而实现是一个跨语言有效的概念。因此,实现类型研究丰富和发展了Vendler的动词四分法,对语言类型学和跨语言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然而,关于Vendller的动词分类与Talmy的完成动词分类之间关系的研究却是空白。
" 依据上述,动词的分类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而发展,那么Vendller与Talmy的动词分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后者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前者的分类,是如何发展的?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Vendler动词分类与Talmy实现动词分类的比较
" 比较Vendler的动词分类和Talmy的实现动词分类,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不同,二是分类的标准不同,涉及对终结性和完成的不同识解。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比较两种动词分类方法的不同。
(一)理论基础
" Vendler动词分类的理论基础是“体”理论,而Talmy动词分类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宏事件理论。
1.英语“体”理论
" 英语的“体”分为语法体和动词体,它们都与时间密切相关。语法体(aspect)是说话者采用特定的情景视角时,所使用的语法术语,其派生自拉丁语aspectus‘view’,说明体与看的方式有关。[8]语法体关注不同视窗方式下情景(句子)的时间图式:有界和无界,最大视窗框架(外部视角)下的情景是有界的,受限的视窗框架(内部视角)下的情景是有隐含边界的无界。
" 语法范畴动词的“体”反映了人们观察和体验动词行为随时间展开与运行的一种方式(The term aspect refers to a grammatical category which reflects the way in which the verb action is regarded or experienced with respect to time)[1]。动词的“体”关注动词自身的时间图式,即动词行为展开与运行的时间特性:动态/静态、持续/不持续、终结/非终结。因此,可以说语法体和词汇体识解“体”的视角和突显不同。语法体和动词体的区分见下表2。
2.实现宏事件理论
" 在语言深层概念组织中普遍存在某种基本的事件复合体:宏事件,一方面它可以概念化为由两个较为简单的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但宏事件也能概念化为一个单一的融合事件,从而用一个单句来表达,这一点可能具有普遍性。[21]宏事件分为运动、体相、状态变化、行动关联和实现事件,每个单一的融合事件由提供整体概念框架的框架事件和提供支撑关系的副事件组成。实现动词(完成动词)就是在实现事件分析中提出的新的动词分类。
" 实现事件的概念化可分解为施事性行动、隐含或蕴涵目标和目标实现。其副事件(Co-event,简写为Co)编码了动作和不同实现程度的目标,框架事件(Framing event,简写为Fr)编码了不同实现程度目标的实现,副事件编码的目标与框架事件的实现之间在目标上有内在的概念化关联。实现事件的概念化图式如下:
" [Agent AMOVE Patient to FULFILLMENT of the GOAL in different fulfilling degrees]Framing event WITH-THE-INHERENT-CAUSE-OF [Agent ACT + Goal in different fulfilling degrees]Co-event
" [施事者致使受事处于不同实现程度的目标实现]框架事件的内在原因是[施事者行动+不同实现程度的目标]副事件
" 实现事件中的动词就是实现动词,依据副事件中动词编码的目标实现程度把完成动词分为四类:固有完成、完全完成、未然完成和隐含完成动词。
(二)分类标准
" Vendler动词分类的标准是动词自身的时间图式:动态/静态、持续/不持续、终结/非终结时间特性,其中完成动词的认定主要依据终结性,见表1。Talmy动词分类仅涉及完成动词,其分类依据实现宏事件的实现类型。终结性和实现类型是基于不同理论基础的两个不同概念。
终结性概念关注动词是否存在一个自然的界限,如果界限存在,则意味着该动词是内在完成或完全完成的动词,如果界限不存在,则意味着该动词是活动或状态动词。因此,终结性是一个二元对立的概念,要么具有终结性,要么没有终结性。
" 实现类型概念的前提是承认某动词存在界限,关注点在于副事件中编码的界限实现的程度。因此,实现类型是一个可能性的概念,实现分为了未然、隐含、固有和完全完成四种程度。
" 除了上述的不同之外,终结性和实现类型在界限存在时,亦存在共同之处:固有和完全完成,固有完成动词相当于一次性动词,完全完成动词包括了终结类的完成动词和达成动词。Vendler的动词分类与Talmy的实现动词分类的详细比较见下表3。
表3" Vendler(1967)的动词分类与Talmy(2000)的实现动词分类比较
二、实现类型对动词完成体和动词分类的发展
" 宏事件理论的实现类型发展了动词完成体和动词分类。分析表3,动词的完成体从Vendler[5]的一类发展到Talmy的四类,原因有二:一是理论基础从“体”理论发展到实现宏事件理论,前者是单事件,后者是融合事件;二是对完成概念的识解视角不同,前者关注是否存在终结性,后者关注完成的可能性程度。
" Vendler的完成动词和达成动词(终结类动词)分别对应于Talmy的完全完成类动词,Levine一次性动作动词对应于Talmy的固有完成类动词,分类不同的背后的认知理据是理论基础和识解的视角不同,完成动词和达成动词的分类的理论基础是体理论,视角是终结性存在与否,而完全完成和固有完成的理论基础是宏事件理论,视角是完成的程度。例如:依据Vendler的动词分类法,例(5)中的动词是典型的完成动词,它们的体特征都是持续终结。
" (5)a. John ate a sandwich.
" b. Mary mended the chair.
" c. Bill painted the house.
" d. The treatment cured the boy’s acne.
" 依据Vendler的动词分类法,例(6)中的动词是典型的达成动词,它们的体特征都是非持续终结。
" (6)a. The guest arrived at midnight.
" b. The farmers killed a pig for the holidays.
" c. The plane leaves for Dalas at 12.35.
" d. I lost my cigarette lighter.
" 但是依据Talmy的实现动词分类法,上述例(5)中的完成动词和例(6)中的达成动词对应于完全完成类动词。例(5a)报告了一个吃三明治的完成事件,当一块三明治被吃完时,事件就结束了,当约翰接着吃另一块时,就是另一个事件了,而不是前一个吃三明治事件的一部分,因此就一个吃三明治事件而言,此事件就是完全完成的事件。同理可以解释例(6)中的达成动词也是完全完成动词。
" 依据Vendler的动词分类法,下面例子中的动词是典型的一次性动作动词,它们的体特征都是非持续非终结。
(7)a. John kicked the door.
" b. Dafna winked.
" c. Mary coughed.
" d. Mark knocks at the door.
然而,但是依据Talmy的实现动词分类法,上述的一次性动作动词对应于固有完成类动词。例(7a)的kick动作内在的结果是脚尖接触到门的表面,否则不能说约翰踢了门,脚尖接触到门的表面一次,这个事件就完成了,脚尖第二次接触到门的表面,就是另外一个事件了,因此就一个踢门事件而言,它就是内在完成的事件,即固有完成事件。
" Vendler的活动动词依据实现类型被细化为未然和隐含类的意动动词。例如:
" (8)a. The policemen hunt the fugitive. (hunt为活动动词)b. The policemen hunt the fugitive down. (hunt为未然完成动词)
" (9)a. The boys run on the playground. (run
为活动动词)b. The boys run three cirlces on the playground. (run为未然完成动词)
" (10)a. She washed the shirts on Sunday.(wash为活动动词)b. She washed the shirts clean on Sunday. (wash为隐含完成动词)
基于Vendler的理论,例(8b)(9b)(10c)都是派生范畴事件类型,不能依据它们来确定动词类型,而例(8a)(9a)(10a)是基本范畴事件类型,动词类型应由它们来决定,所以上述的动词都被归入活动动词类型。例(8a)不等于例(8b),例(9a)不等于例(9b),而(10a)等于(10b),这说明从Talmy实现类型的标准看hunt和run都是未然完成动词,因为它们的目标实现是或然逻辑关系,wash为隐含完成动词,因为其不需要动结补语clean,其结果也是默认完成的,再例如cook 本来就隐含有煮和熟的意义,但是人们可以只是说煮,而不说熟。因此,分类标准的发展使得活动动词被细化为未然和隐含类的意动动词,丰富了活动动词的分类。
三、结语
"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Vendler的动词分类和
Talmy的完成动词分类,发现他们分类的理论基础和分类标准不同,Talmy的完成动词分类发展了动词完成体概念,细化了活动动词的分类。这与Smith[12]发现的基本层次范畴情景类型和派生层次范畴情景类型不同,在派生层次范畴情景类型中,活动事件派生为完成事件,因而活动动词可以派生为完成动词(有界终结),这样的派生还是基于英语体理论和情景的时间图式。但是,本文所研究的动词完成体概念的发展和活动动词被细化为未然和隐含完成的意动动词是基于Talmy的实现宏事件理论的实现类型,这是理论发展带来的新发展。
" 然而以实现类型为标准划分动词类型,涉及动词内编码的目标实现程度问题,主观性较大,这导致动词类型的甄别难度较大。Xinyan Kou amp; Jill Hohenstein基于事件融合理论提出了动词实现类型的定义和三步骤诊断方法,但过于复杂冗余,操作性不强,这说明对实现类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动词实现类型的诊断会逐渐简捷有效,这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也将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9]
参考文献:
[1]"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Language [M]. New York: Longman Inc,1985:12-188.
[2]" 孟琮,郑怀德.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
[3] 刘书林.英语动词分类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49"(09):26~27+52.
[4]" LaPalombara,L.E.An Introduction to Grammar:Traditional,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al [M]. Cambridge: WithhropPublishers,1978.
[5]" Vendler, Z. 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 [M]. Ithaca NY:CornelUniversity Press,1967:97-111.
[6]" 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I):"To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Cambridge,MA: MIT Press, 2000.
[7]" Levin, B. Objecthood: An Event Structure Perspecitve. The3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cagao Linuistics Society,Part 1: The Main Sess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IL, 1999, pp 223-247.
[8]" Radden, G amp; R. Dirven. Cognitive English Grammar:"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Practice (Volume II) [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47-176.
[9]" Rothstein, S. Structure Events: An Essay on the Semanticsof Lexical Aspect [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21.
[10] Rappaport Hovav, M. Lexicalized Meaning and InternalStructure of Events [A]. In S. Rothstein (ed.). Theoreticaland Crosslinguistical Approaches to the Semantics of"Aspect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8:13-42.
[11] 杨稼辉,伍雅清.再论汉语是否存在完成动词[J].现代外语,2015,38(06):731~741.
[12] Smith, C.S.The Parameter of Aspect [M]. Dordrecht: 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1997:18.
[13] 严辰松. 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 [J]. 外国语,2005,155(01):23~29.
[14] Pederson,E.Event Realization in Tamil [A].In P.Brown amp;M."Bowerman (eds.).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n Argument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Learnability [C]. New York: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2008: 331-355.
[15] Thepkanjana, K. amp; S Uehara.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with \"Implied-result\" and \"Entailed-result” Verbs in Thaiand English: A Contrastive Study [J]. Linguistics, 2009, 47(03): 589-618.
[16] Tai, J. H. -Y. amp; J. Y. Chou. On the Equivalent of ‘Kill’ inMadarin Chines [J]. J. Chin. Lang. Teachers Assoc. 1975,"10 (02): 48-52.
[17] 贾红霞,李福印.状态变化事件与实现事件的概念界定"[J].外语教学,2015,36(01):22~27.
[18] 严辰松.表状态变化句子的共核:变化复合体 [J].外语教学,2019,40(01):12~16.
[19] Kou, Xinyan amp; J. Hohenstein. Fulfillment Types inRealization:Definition,Distinction and Diagnostics [J].Lingua,2022,(269):1-26.
[20] Beevers amp; J Lee. Intentionality, Scalar Change and Non-culmination in Korean Caused Change-of-State Predicates[J]. Linguistics,2020,58 (05):1233-1283.
[21] 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I):To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Mainland"China ed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2:213.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rb Aspect and Verb Types by Achievement Types
ZHAO Y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edia,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99 ,Yunnan, China)
Abstract: Talmy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fulfillment types in realization macro-even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elicity and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verb perfective type by construing perfective asp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sibility of boundary fulfillment which makes the single pefective aspect \"boundary fulfillmen\" develop into four perfective aspects of moor, implied, intrinsic and attained verbs. In addition, the paper discovers activity verbs are refined into connative class of moot and implied verbs which is brought about by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heory and new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hr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oretical bases and classifying standards on which Vendler’s classification of verbs in 1967 and Talmy’s classification of fulfillment verbs in 2000 are based respectively, which will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of English grammare inevitably.
Keywords: verb types; fulfillment types; verbal perfective aspect; activity verbs
基金项目: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23J1174)。
作者简介:赵" 勇(1969-),男,陕西蓝田,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认知修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