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精神科用药“奥氮平”

2024-09-30刘国辉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9期

奥氮平常被用来治疗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适用于有严重狂躁症状的精神疾病患者。那么,奥氮平有什么特性、效果及注意事项呢?

可控制精神类疾病患者病情

奥氮平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焦虑、抗精神分裂药物,奥氮平为奥氮平片的主要成分,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中重度躁狂发作及双向情感障碍。适量使用可抑制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还能降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点。因此,这种病导致的幻听、幻视、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社会功能受损、食欲下降、睡眠减少、语速加快、语言量增加等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医院临床精神科在对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通常会给予奥氮平治疗,不仅可控制患者的病情,且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稳定情绪,对患者今后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维持好的临床疗效

奥氮平对妄想、思维障碍、猜疑等症状有一定的帮助,还可对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进行维持治疗。初步治疗后,奥氮平仍能维持原来的临床疗效。奥氮平可作为一种治疗躁郁症的药物,还可用来预防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最终加速患者身体康复,使其能安稳享受美好的生活。

☞ 镇静:明显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其情绪的平稳,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和安全的药物;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能让患者情绪镇静下来,避免因病情发展给患者身心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 抗焦虑:可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伴发症状,并可防止复发。明显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其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抗精神病:对精神病患者的幻觉、怀疑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幻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刺激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助于其行为异常的康复;

☞ 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可有效改善幻觉、怀疑等精神疾病,有效地减轻精神患者的幻觉。降低患者的冲动性行为,对精神患者的情绪淡漠和情绪迟钝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其他:奥氮平也有很好的镇静、抗焦虑和抗精神病效果,能明显改善精神病患者的脑内异常放电,降低精神病患者的冲动性。另外,对患者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用药不能自行增减

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增减,不要擅自停用,也不要擅自增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服用前先告知医师;如对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也要告知医生。一定要告诉医生你正使用的其它药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癫痫、降压、肺结核、帕金森综合症等药物,以及安眠药、镇静剂、感冒药、抗过敏药等药物。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肝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癫痫病史、乳痘、严重便秘、苯丙酮尿症、阿尔茨海默病等,要及时告诉医师。服用奥氮平后会使人昏昏欲睡、头晕,所以在服用药物时,严禁驾车或操控仪器等。

这部分人禁用

哪些人严禁使用奥氮平?对于本药物的任意一种成分过敏的人是不允许使用的。有狭角型青光眼风险的患者禁止使用。65岁及以上的人要谨慎使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心脑血管病患者禁止使用。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应选择慎用。患癫痫及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要谨慎。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要谨慎使用。血小板减少和骨髓抑制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患者有癫痫症或存在与癫痫病有关的病史者禁用。另外有如下表现的患者严禁使用:淋巴细胞异常,也就是中性粒细胞、粒细胞出现异常;患者骨髓受到一定的抑制,出现一定毒副作用;出现骨髓抑制,比如化疗;骨髓增殖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管有病变,有阻塞;男性患有前列腺肥大及眼部疾病。

特殊人群能否使用奥氮平

●妊娠期妇女:还没有关于孕妇使用奥氮平的临床研究,所以孕妇或打算要怀孕的话,应告诉医生,和你的医生商量如何才能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法。

●哺乳期妇女:奥氮平可经乳汁排出,在哺乳期应停止服用。具体情况请向您的医生咨询。

●儿童:目前尚未有关于18岁以下患者的研究。更多的细节,谨遵医生建议。

●老人:如果需要奥氮平治疗,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应该首先考虑低剂量的用药。具体情况请遵照医生的指示。

●肝损伤者:肝功能中度(肝硬化,Child-Pugh等级A或B级),初始服用5mg,以后需慎重使用,具体情况咨询医师。

●肾损伤者:初始服用时应该选择较低的剂量,然后慢慢增加,具体细节请咨询医生。

●吸烟者:吸烟可加速奥氮平的代谢,建议临床评估,如有必要,可适当加大用量,具体情况应向医师咨询。对于不抽烟的人来说,初次使用的剂量和剂量范围通常不需要进行调节;如果有多于一种以上的原因(女性、老年、不吸烟),那么开始用药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减少,如果要加用的话也要保持一定的保守。具体情况请遵照医生的指示。

奥氮平片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中、重度躁狂发作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到防止躁郁症的效果。如果有上述的症状,可以口服奥氮平片。患者服药之前要做药理学检查,经检查后方可服用。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在用药期间一定要遵医生指导,避免出现焦虑、肌痛、震颤等不良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现对自身病情的有效控制,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