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奇霉素小儿静脉用药知多少?

2024-09-30王秀文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9期

阿奇霉素是儿童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其静脉给药的用法用量你都了解吗?

认识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与其他抗生素相比,阿奇霉素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和较低的毒性,同时,其在人体内的药物浓度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可以通过更少的剂量和更短的疗程来达到治疗效果。儿童与成人不同,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应明确何时可用阿奇霉素以及具体的用药方法、剂量、时间、注意事项等,以保证阿奇霉素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什么情况下使用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适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儿童静脉用药使用剂量与疗程

根据《儿童静脉注射阿奇霉素说明书用药建议指南》,推荐10mg/kg,每日1次,此外,新生儿亦首选口服给药,如口服不合适可谨慎使用静脉治疗,条件允许时尽快过渡到口服治疗。肥胖儿童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时,按体重计算的剂量不应超过成人的剂量,即不应超过每日0.5g。阿奇霉素输注浓度为1~2mg/ml,给药时间不应小于1小时。

阿奇霉素有独特的药物特征,代谢缓慢需要7~11天才能从体内完全清除;且阿奇霉素还具有突出的抗菌后效应——会很长时间在人体内停留,并发挥作用。简单理解,当阿奇霉素的血浆药物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甚至被人体完全清除后,对病原体的抑制作用依然可以维持3~4天,属于一个“超长待机”的抗菌药物。

阿奇霉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服3停4或服5停2的治疗模式。这样,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有效预防其不良反应和耐药的发生。实际应用时治疗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是需要根据患儿个体情况,遵医嘱按需服用。

特殊患儿如何用药

对于患有肝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检查异常的患儿应谨慎开展阿奇霉素注射治疗,如若需要静脉注射阿奇霉素,应严密监视患儿;对于轻度或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可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治疗,但治疗重度肾功能不全的儿童时应谨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谨慎开展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必要时在注射期间可以监测心电图变化。

阿奇霉素的溶媒选择

予以患儿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时需要提前将5mL的100mg/ml阿奇霉素溶液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制备成1.0~2.0mg/ml的阿奇霉素溶液,浓度不得超过2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使用10%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媒,是因为10%葡萄糖与5%葡萄糖相比,前者的渗透压更高,pH值更低,进而更容易让阿奇霉素不稳定,此外,阿奇霉素含有氨基糖,使其呈弱碱性,因此,若其在酸性条件下更易发生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可将抗菌效能增加至10倍左右。

不要与这些药物“混搭”

1.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同一类药,不需要重复使用。

2.阿奇霉素属于抗菌药物,它不只可以杀灭有害的细菌和病原体,也可以杀灭益生菌。因此,如果与益生菌同时服用,会降低益生菌活菌的数量,大大影响益生菌的治疗效果。如须同时用药,两者用药时间至少间隔2小时以上。

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应对有方

1.胃肠道反应。作为阿奇霉素注射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最常见的表现是腹泻(4%~9%),恶心(4%~7%),腹痛(2%~3%)和呕吐(1.4%)。胃肠道反应可能与其促进胃动素的内源性释放,兴奋肠道蠕动有关。通常情况下,患儿在刚开始接受注射治疗时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胃肠道反应,但如果初时没有发生,则后续发生胃肠道反应的概率较小。对于存在胃肠道反应的患儿,可通过调整注射速度来缓解。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对于出生42天以内的婴儿,使用后出现伴随哺乳的呕吐和应激反应,应警惕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反应是比较轻微的,可以通过改变吃药的时间和方式,比如,把药和食物一起吃,来缓解不适的感觉,帮助患儿坚持完成整个疗程。

2.输注部位疼痛或静脉炎。合理控制阿奇霉素浓度以及适当缩短输注时间可以有效预防注射部位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而对于已经出现此问题的患儿,且已经无法忍受,可考虑停药。如发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应立即停药,并联系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3.艰难梭菌相关腹泻。对于持续使用2个月以上阿奇霉素的患儿可能出现轻度腹泻至致死性结肠炎。基于此,为预防艰难梭菌相关腹泻的发生,一方面需要控制阿奇霉素的使用,另一方面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腹泻情况,如若出现腹泻需要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和蛋白质,其一旦出现艰难梭菌相关腹泻可在必要时予以患儿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