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来瘦可能是患了肌少症,得治!

2024-09-30王安秀杨耀鹏周红坚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9期

俗话说得好: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有一种老来瘦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那就是肌少症。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会出现脂肪增多、结缔组织增多、肌力下降、数量减少和体积减少的情况,属于一种退行性病变。用通俗的话来说,肌少症就是人到老年后,身体肌肉质量和肌肉数量均出现下降,引起身体机能逐渐减弱,从而对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的疾病。

肌少症有哪些危害

很多人对肌少症都缺乏重视,认为老年人在年纪大了之后,出现肌肉力量缺失是很正常的,其实相反,肌少症对老年人的危害较大,需要加强警惕。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老年人存在肌少症,可能会出现步履缓慢、站立困难等现象,再加上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在出现跌倒或其他外力撞击后很容易导致骨折。其次,如果老年人存在肌少症,还会对器官功能造成损害,其中肺衰竭、心脏衰竭属于较为严重的危害之一,更严重的患者会因为肺衰竭、心脏衰竭而死亡。

如何做到早期发现

肌少症属于一种需要早期治疗的疾病,而尽早发现老年人存在肌少症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发现早期肌少症,可以通过症状筛查、指环测试、SARCF问卷筛查以及小腿围测量等方式进行筛查。

1.症状筛查

肌少症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因此老年人可以通过症状来筛查自己是否存在肌少症。第一,如果老年人发现自己出现明显的活动困难,身体无法像正常情况下一样移动,体力也会出现明显下降,此时需要提高对肌少症的警惕;第二,如果老年人在走路时经常出现不自觉的跌倒,家属也应当提高对肌少症的警惕;第三,如果老年人出现体重下降,并且不存在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饮食也属于正常,则需要提高对肌少症的警惕;第四,如果老年人走路时感觉较为迟缓,并且相比于同龄人步速明显降低,需要提高对肌少症的警惕。

2.指环测试

指环测试是指将手指与小腿共同协作进行筛查的方式。首先,老年人可以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并将其套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发现小腿最粗的部位没有双手组成的指环粗,或者与其同样粗,此时需要提高对肌少症的警惕。

3.SARCF问卷筛查

SARCF问卷是对肌少症进行筛查的重要方式,包括老年人的力量、行走、起身和爬楼梯。其中,在力量方面,老年人需要判断自己搬运10斤左右的物体是否有困难;在行走方面,老年人需要判断自己步行穿过房间时是否有困难;在起身方面,老年人需要判断自己从椅子或床上起身时是否有困难;在爬楼梯方面,老年人需要判断自己爬10阶楼梯是否有困难。在上述问卷中,没有困难为0分、偶尔有困难为1分、经常有困难为2分,如果老年人在问卷中得出4分以上的总分,则需要提高对肌少症的警惕。

4.小腿围测量

小腿围测量与指环测试有一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测量老年人小腿肌肉数量。在小腿围测量中,老年人需要使用非弹性尺测量小腿围,如果女性的小腿围在33厘米以下,男性的小腿围在34厘米以下,则需要提高对肌少症的警惕。

怎样诊断肌少症

1.肌肉力量测量

在肌肉力量测量中,医生会使用握力器让患者进行测量。如果男性患者的握力在28千克以下,女性患者的握力在18千克以下,则证明患者的肌肉力量出现下降。

2.躯体功能测量

在躯体功能测量中,医生会让患者进行6米步行试验进行测量。如果患者在6米步行试验中所需时间大于6秒,即平均速度在1米/秒以下,则证明患者的躯体功能出现下降。

3.肌肉质量测量

在肌肉质量测量中,医生会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或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肌肉质量进行测量,如果女性患者测试结果在5.7千克/平方米以下、男性患者测试结果在7千克/平方米以下,则表示患者的肌肉质量出现下降。

怎样治疗肌少症

肌少症属于一种退行性病变,很多都是不可逆因素导致的,比如年龄。但是,肌少症并不是不可以治疗的,良好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功能,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运动疗法、营养治疗以及原发疾病治疗。

首先,想要治疗肌少症,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让肌肉保持一定强度。在日常生活中,肌少症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骑自行车等等,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力量锻炼,通过锻炼来恢复肌肉力量,改善肌肉活动功能。

其次,想要治疗肌少症,饮食营养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肌少症患者应当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可以多吃一些鸡蛋、牛奶、牛肉、羊肉等食物,为身体补充优质蛋白,建议每天补充的蛋白质量在1.5千克左右,并且适当补充维生素D,建议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充维生素D,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适当接受日晒,为身体补充充足的维生素D。

最后,部分疾病也会引起患者出现肌少症,包括糖尿病、脑梗死等等,因此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合理饮食,并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存在脑梗死高危因素的患者也需要加强对脑梗死预防的警惕,可以使用二级用药预防治疗,从而减少出现肌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