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了脂肪肝怎么办

2024-09-30侯佩科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9期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公众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脂肪肝患病人群不断增多,且患病者呈年轻化趋势。发现得了脂肪肝,必须要积极处理,否则将可能会由单纯脂肪肝转化成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会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喝酒、遗传等因素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主要可分成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酒精性脂肪肝与饮酒密切相关,而通过体检发现的无症状脂肪肝大多为后者,且一般可分成原发性、继发性两种。研究认为原发性发病因素涉及遗传、胰岛素抵抗等方面,而继发性则与一些特殊因素有关,如营养状况不佳、药物或工业污染、术后体重降低过快等。一些患者尽管发现得了脂肪肝,但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即错误认为脂肪肝不是病,不对其加以控制,最终对自身健康构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倘若患者长期存在乏力、食欲减弱、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必须要及时就医。

早发现、早治疗,促进病情逆转

(一)早期筛查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按时体检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脂肪肝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肝脏检查;对于已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尽量3~6月复查一次。脂肪肝一般可通过B超、CT扫描、脂肪测定等方式进行检查,倘若诊断出脂肪肝,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全面检查,找出诱发脂肪肝的具体原因,获取科学的治疗及指导。

(二)早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对脂肪肝的预防工作。包括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多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尽量远离酒精,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同时,开展适量运动,促进机体脂肪消耗。除此之外,还要防止药物滥用,切记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防范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三)早治疗

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则可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病因治疗等一般治疗基础上,结合疾病的具体病理情况,采用不同措施,针对不同病因,及时准确地进行药物治疗。如脂肪肝合并肝功能异常者,可适当采用降酶、保肝药物治疗;存在血脂紊乱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仍伴有高脂血症,可采用他汀类药物、普罗布考等降血脂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