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到底怎么查?
2024-09-30钟佩君
“一人得病染全家”,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你了解多少?一旦患病,我们要如何去检测?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权威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约60%以上的成年人感染了该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诱发慢性活动性胃炎,在此基础上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相关疾病,部分患者还伴有消化不良反应症状。虽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一定会致病,但也与其感染菌株的毒力差异及感染者自身免疫力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从整体上看,70%以上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本身并无消化道不良症状,且也无严重病变表现。
四种常用检查方式
①呼气试验:这是一个简单且准确率又高的方式,你只需要吃下一个小胶囊,它里面含有特殊的标记物。吃下去之后,如果胃里面有幽门螺旋杆菌,标记物就会被细菌分解,医生根据标记物是否分解,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该菌种。在吃下这个胶囊后,只需要对着一个袋子吹气,医生就能判断出你是否感染了这种细菌。当前在临床上碳13及碳-14试验是最常用的。
②胃镜检查:这是另一类常见的检测方式,医生需用一个细长的管子(胃镜)伸入你的胃里,并取一小块胃组织检查。虽然这一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到胃部的情况,但如果细菌在其中分布不均匀,取材的地方不包含细菌,可能会出现诊断不出来的情况。另外,胃镜检查的费用相对较高,可能并不是每位患者都能接受。
③抽血化验:通过抽取血液,并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判断是否患病。其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当机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这种外来入侵者,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它,这种抗体会在血液中持续一段时间,有时甚至是终生的。但抽血化验存在几个局限性,比如它无法准确区分患者当前是否处于感染状态,这意味着即使抗体呈现为阳性,也不能确定患者为幽门螺旋杆菌活跃感染者。因抗体可能是在过去感染时所产生的,并在感染治愈后抗体依然持续存在。其次,抽血化验的敏感性也受到一定限制,在感染初期,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这意味着,即使患者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因抗体尚未产生或是数量不足,抽血化验可能无法检测到。另外,抽血化验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些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抗体水平异常表现,进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④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分型检测:这类检测方式的准确度通常是较高的,但也并非100%;其会受到检测时间、检测设备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若是患者在感染后的早期接受检测,会因抗体数量不足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但患者在感染一段时间后,机体抗体数量会增加,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检测的准确度水平。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在医学上有很多应用。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其次,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感染是否已经对胃或十二指肠造成了损害。最后,这种检测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检查结果怎么看
①血清抗体阳性,呼气试验阴性:血清抗体阳性表示患者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而呼气试验阴性则表示目前受检者并未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们可以通俗理解为,你过去可能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但现在身体里面无这个菌种了,所以不用特别处理。
②呼气试验阴性,胃镜下胃黏膜组织活检病理阳性:呼气试验阴性表示“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胃镜下的胃黏膜组织活检显示阳性,意味着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虽然呼气试验检查为阴性,但是胃镜活检检查结果却说明了你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呼气试验的方式有误,也可能是近期曾使用了某些药物,如抑制胃酸的药物或抗生素,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
③呼气试验阳性,胃镜下胃黏膜活检阴性:呼气试验阳性表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胃镜下胃黏膜组织活检却是阴性。这种情况有些复杂,虽然呼气试验说明了你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但胃镜活检方式却表示没有,这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口腔内,或是你的胃黏膜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肠化”表现,使得活检无法准确检测到该菌种。
哪些人群应当优先考虑受检
例如,慢性胃炎患者,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胃胀及胃痛等疾病。既往有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为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对这类患者,早期行根治治疗不仅可缓解症状,还可防止胃炎进一步恶化。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以及有胃手术史、胃癌家族史、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和计划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药物的人群,都可能受益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这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感染风险、预防胃癌、纠正贫血以及保护胃黏膜,减少药物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