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就是“治未病”

2024-09-30张昕武国忠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9期

中医说,“上工治未病。”你真正理解什么是“治未病”吗?

学会使用人体自有的“大药”

●本刊记者:《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武医师: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往往在一个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把它给治好了,这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本刊记者:那我们是否能成为自己的“上工”呢?

○武医师:当然可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养生。中医的精华是求医不如求己,而求己,就是学会使用人体自有的“大药”,激发身体的自愈潜能。中医理论里,经穴有365个,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记住那些能通治百病的大穴,就可以养生养命。

压脐、擦涌泉、按足三里

●本刊记者:请您为我们介绍几个养生大穴。

○武医师:首先是神阙穴,也就是我们的肚脐眼。它是人体五脏六腑之根,是调整身体整体状况的“黄金分割点”。日常养生保健,我们可将手指按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做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就可以了。压脐时,要平心静气,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

第二个养生的必用之穴就是涌泉穴。它位于足心,是肾经的源头,而肾是人的先天之本,摩擦涌泉就是激活生命的活水源头。摩擦的具体方法是:将手掌紧贴足心, 然后进行纵向摩擦,使手脚心产生温热的感觉,每次5~6分钟即可。

第三个养生大穴就是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上的要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的位置。由于很多疾病都源于脾胃虚弱,而按摩足三里可以巩固人的“后天之本”——脾胃,所以,古人认为按摩足三里能治百病。

坚持常捏脊

○武医师: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养生方法:捏脊。因为脊背中间是督脉,两边是膀胱经,联系着五脏六腑,所以,捏脊不仅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还可以疏通五脏六腑的气机。

我捏脊的方法跟普通捏脊有些不同,我是用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也叫“捏三提一”。如果被捏者体内粘连比较重的话,到了向上提的时候,被捏者皮肉下面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响。

关于捏脊的方向,我建议7岁以下的小孩,从下往上捏;7岁以上者,一律从上往下捏。因为人一过7岁,人体的气机就变了。

以上我介绍的四个方法,35岁以前的人养生,重在保先天,可压肚脐和擦涌泉。35岁以后的人养生,重在养后天,可按摩足三里,而通气血的捏脊法,老少皆宜,可伴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