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慢阻肺

2024-09-30郑丽萍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9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显著增加,那么,该病的症状以及危害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去预防?

慢阻肺的七大症状

1.慢性咳嗽

该症状表现主要以晨起和夜间阵咳为主,这是慢阻肺的常见症状。

2. 咳痰

常于早晨起床时剧烈阵咳,伴咳痰,一般情况下主要以白色黏液为主,咳出较多黏液浆液痰样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表现。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处于急性发作阶段,可导致痰液不易咳出,变为黏液脓性。

3.气短或呼吸困难

早期在劳累后表现为气短或呼吸困难,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恶化,该症状表现逐渐加重。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为活动后呼吸困难。

4. 胸闷和喘息

对于重症或急性加重患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喘息、胸闷。

5. 心血管症状

心悸、胸闷、乏力等是疾病发作后常见的心血管症状。这是由于疾病发作后会导致右心室负荷过重、肺动脉高压,进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消极影响。

6. 多次呼吸道感染

疾病发作后会导致气道炎症,对免疫系统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7. 体力活动受限

受患者病情的影响,会导致步行、上楼梯或承受重物等体力活动受限,影响其日常生活。

患病危害有哪些

慢阻肺发生后,会导致活动耐受力下降,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的状况,进而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恶化,患者严重时,需依靠氧气维持基本生活。除此之外,疾病发作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在疾病恶化的基础上,表现为二氧化碳的潴留、缺氧,导致呼吸衰竭。慢阻肺可导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症状表现,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死亡率较高。除此之外,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增加。

哪些人容易患病

慢阻肺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年龄≥40岁;直系亲属中有慢阻肺家族史;营养状况较差;胎儿时期肺发育不良;体重指数较低;维生素A缺乏;婴幼儿时期反复患下呼吸道感染;使用燃煤、木柴取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某些特定疾病;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长期居住在气候寒冷、潮湿地区;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等工作等。

临床如何诊断

目前,临床上关于疾病的诊断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危险因素以及患者症状表现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为肺功能检查。一般情况下,在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慢阻肺患者症状表现不明显,肺功能检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远离慢阻肺,可以这样做

1.远离有害气体

在日常生活中,需告知患者戒烟。如身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需告知患者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佩戴口罩。

2.防止感染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注意保暖工作,天气变化时注意添加衣物。当呼吸道出现感染时,需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重。此外,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及时开窗通风,有效预防感染。

3.接种疫苗

在秋冬季,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进而帮助患者有效防病。同时,还应注意远离其他呼吸道感染者。

4.促进排痰

在实际护理干预中,用手轻拍背部可以达到促进咳痰的目的,如果病人的痰液粘稠,咳不出来,可给予适当雾化,促进咳痰。

5.适当锻炼肺部功能

适当的运动对改善患者肺部功能状况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肺动脉阻力,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肌的舒张、收缩功能。运动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劳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同时,还要做好患者锻炼过程中的监测,如出现异常状况,要及时入院接受相关检查。

6.正确用药

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需做好疾病的监测,坚持遵医嘱用药,进而实现最佳用药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家属需做好用药监督,不能私自停药、改变用药剂量、自行用药等,以保障用药安全。

如何治疗慢阻肺

1.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关于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炎药物、吸入类固醇、支气管舒张剂。其中,抗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孟鲁司特;支气管舒张剂包括长效型或短效型支气管舒张剂,用药后通过扩张气道,对改善患者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等具有积极意义;吸入类固醇对减少炎症反应和控制症状的效果好,对于存在明显的气道炎症患者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2.氧疗

氧气治疗可以改善氧合指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吸氧治疗可分为家庭氧疗、住院治疗。一般情况下,每分钟2~3升,15小时以上,采用低流量吸氧;住院治疗实施全天候吸氧,同样建议低流量吸氧,对改善患者病情状况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