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希尔理论指导下的“圆的标准方程”教学

2024-09-30汪孔娟李瑞华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4年9期

[摘 要] 研究者基于范希尔理论分析掌握圆需要经历几个层次,以此揭示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规律,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关注知识间的前后联系,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逐层探究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范希尔理论;一般性规律;学习能力

圆的标准方程既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在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前,学生已掌握了直线方程,并初步了解了如何用代数知识解决几何问题.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代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并为后续研究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方程打下基础. 在教学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可采用范希尔理论,通过分层设计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素养.

范希尔理论概述

范希尔夫妇研究指出,教材和教学难度常超出学生几何思维水平,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兴趣和信心,降低学习效率,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范希尔夫妇总结出几何思维的5个水平和5个阶段. 5个水平从0级到4级分别为直观感受、分析、抽象或关联、形式演绎、严密性,与之对应的5个阶段分别为学前咨询、引导定向、阐明、自由定向、整合. 范希尔理论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次序性、进阶性、语言性、适配性等特点,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品质.

范希尔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圆的标准方程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直接呈现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学生虽然能获得结果,但缺乏深入探究,导致理解困难,难以将圆的标准方程的探讨方法应用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方程的探究中. 基于此,本课以范希尔理论为基础,分层次探讨圆的概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从形状到数量,揭示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规律. 以范希尔理论为指导,笔者认为掌握圆需要经历以下5个层次.

1. 初步感知圆

该层次主要是让学生从直观感知出发,从直观形状上认识圆,能通过整体轮廓辨认圆. 在该层次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圆,提高学生研究圆的兴趣.

案例1 从生活中感知圆.

方案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

方案2:出示硬币、车轮等图片,让学生寻找圆.

方案3:播放一些简单视频,如摩天轮、风车等.

设计意图 对于圆,学生都不陌生,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在小学和初中重点学习过,所以高中生清晰理解“圆”的概念,可以轻松列举生活中的圆. 对于方案2和方案3,从静、动两方面让学生直观感知圆的大小、位置和状态,为接下来画圆做好准备.

2. 对圆概念的初步认识

该层次对应的是范希尔理论的分析水平.qq7xlDK3XpQEp/sES6RTng== 该层次旨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学会画圆,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为后续抽象圆的概念和推导圆的标准方程打基础.

案例2 探究如何画圆.

师:对于圆,大家都不陌生,谁来说一说如何画圆?

在教学中,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动手画、动嘴说. 从教学反馈来看,大多学生都是用圆规画圆.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圆规,你想如何画圆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多种画法,教师总结得到以下方案.

(1)用硬币或瓶盖等圆形物品画圆;

(2)用两支笔和圆规画圆;

(3)借助有圆孔的尺子画圆;

(4)利用画图软件画圆.

师:大家都非常棒,想到了这么多的解决方案,如果给你一根线,你能画圆吗?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并随机指定学生分享其绘制过程.

生1:用一根线可以画圆:先将线的一端固定,再将线的另一端绑上笔,然后将线拉直绕一圈即可画出圆.

设计意图 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画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逐步建构圆的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线画圆,为后面抽象圆的概念做铺垫.

3. 对圆概念的抽象认识

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构成要素,并能灵活应用各种工具画圆. 接下来,此层次引导学生抽象关联,建立形数联系,运用数量关系判断图形是否为圆.

案例3 抽象圆的概念.

师:用线作图,你能得到哪些图形?

生2:圆、扇形.

生3:线段.

师:对线有要求吗?能否有弹性呢?

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利用有弹性的线画圆.

生4:线不能有弹性,有弹性会变形,这样画出来的图形就不是圆了.

师:很好,结合以上操作说一说,画圆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固定的.

生5:圆心的位置和半径的长度.

师:结合上面结论说一说,圆是什么样的点的轨迹呢?

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归纳总结,并在关键处进行指导,以此加深学生对“平面内”“定点”“定长”等关键词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圆的定义.

设计意图 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直观感知圆心和半径是固定的,以此为圆的概念的抽象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预留时间让学生去归纳总结,并适时地进行指导,以此深化学生的理解.

4. 对圆概念的全面把握

经过前面的逐层探究,学生对圆的概念已经形成了深刻认识. 该层次旨在让学生通过演绎推理来证明猜想,从而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案例4 推理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1:尝试用集合语言描述圆.

师生活动:设M为圆上任意一点,点C为圆心,r为半径,于是得到圆上的点的集合为{M

MC

=r}.

问题2:结合已有经验说一说,研究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是什么?

学生通过回顾、思考,结合研究直线方程的经验指出,研究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为数形结合.

问题3:如何建立圆的标准方程?

在逐层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归纳总结研究圆的标准方程的基本步骤,即“建系→设点→找等量关系→代入坐标→化简”. 设圆心C的坐标为(a,b),圆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y),则=r,两边平方,得(x-a)2+(y-b)2=r2. 这样通过层层铺垫,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顺利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4:若圆心正好为坐标轴的原点(0,0),此时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若r=0,此时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若圆心为原点(0,0),则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若半径r=0,则图形为一点.

问题5:圆心决定什么?半径决定什么?

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很容易得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 从圆的集合定义入手,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思考研究圆的标准方程的基本步骤,从而为后续研究椭圆、双曲线等提供思路.

5. 对圆概念的形式化认识

该层次旨在让学生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以此深化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等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提升数学素养.

案例5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问题1:根据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及半径.

(1)(x-2)2+(y+4)2=4;

(2)(x+1)2+y2=r2;

(3)x2+(y-3)2=8.

问题2: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的坐标为(1,-3),半径为2;

(2)设点A(2,3),B(4,1),以线段AB为直径.

问题3:现有一辆宽2.7米、高3米的货车想从半径为4米的半圆形桥洞通过,它能否正常通行?

设计意图 借助典型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知识需要过程,教师应设计全面的教学计划,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深入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总之,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每位学生成长,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