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024-09-30黎春梅
[摘 要] 开展主题式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构建明确的知识体系,探索数学的无限可能,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质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主题式教学理念,文章展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等差数列
提出问题
主题式教学,就是基于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 开展主题式教学,旨在拓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空间和视野,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构建明确的知识体系,探索数学的无限可能,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质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让主题式教学理念扎根于高中课堂,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下面,笔者结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来具体阐述,以飨读者.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问题1 如图1所示,试着根据钢管截面图,计算出钢管的数量.
师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尝试将钢管数量抽象为数字求和,并累加解决.
问题2 如何计算1+2+3+…+2035的和?
师生活动:尽管模型相同,但因数据量大,需采用公式解决,进而引发以下问题.
{a}是一个等差数列,尝试求其前n项和S=a+a+…+a. 此时,学生的搜索与分析工作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开始. 首先,在{a}中,能明确的是a(首项)以及d(公差). 其次,前n项和有变化,其变化与n有一定关系,因此S是一个与n有关的函数.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得到式子S=na+[1+2+…+(n-1)]d.
这是一种函数形态,不能称为公式. 为了更简单地把问题记录下来,可将其转化为求前(n-1)个正整数之和,即1+2+3+…+(n-1)的和;或转化为求前n个正整数之和,即1+2+…+n的和. 设T=1+2+…+n,发现T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所研究的第n个三角形数(如图2所示).
设计意图 教师基于教材深度思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钢管堆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深入探究.
2. 主动探究,生成模型
师生活动:进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数,并利用函数观念予以归纳,生成表1所示的数据. 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数据的相互关系,教师再次拟合数据,得出图3所示的曲线.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看作自变量n的一次函数,那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函数模型呢?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函数形式.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猜想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二次函数模型. 这个猜想得到了教师的肯定.
设T=An2+Bn+C,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到T=n2+n.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猜想还要通过一系列的验证.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小组讨论工作,同时提出验证方案.
设计意图 为了更好地实践主题式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处理数据,列数画图找XlqZBKzBiFOkZYyZ/nHoxDj6RT6vwX3L6f5BAKb9Kjw=规律,建立函数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促进深入探究.
2. 充分归纳,问题解决
师生活动:继续深入探究,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a)和S=na+n(n-1)d,确定其是一个关于n的二次函数.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基于等差数列的对称性,得出一个性质:在等差数列中,下标和相等的项,项之和也相等. 为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奠定了知识基础.
3. 公式应用,反思提升
例1 已知等差数列{a},a=3,a=101,试求S.
例2 已知等差数列{a},a=3,d=,试求S.
变式题:已知等差数列{a},a=3,a=101,S=2600,试求d和n.
追问1:在运用S=n(a+a)时,常常会写成S=n·的形式,其中的意义是什么?你能试着解读吗?
追问2:将例2中的等差数列的前10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见表2),并转换成图4. 其前10项之和,就是图4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知道了这些内容,你们能不能想到物理中的一些现象?
例3 已知等差数列{a}中:
(1)第1~3项之和是3,即a+a+a=3;第4~6项之和是6,即a+a+a=6.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得第7~9项的和.
(2)第1~5项的和是5,即a+a+a+a+a=5;第6~10项的和是10,即a+a+…+a=10.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得第11~15项的和.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 同时,直指级数与积分的矩形面积,为学生后续学习积累经验.
4. 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问题3 回顾本课,你觉得可以分为几大板块?
问题4 三角垛,下广,一面一十二个,上尖,问:计几何?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堂,通过历史名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同时巩固思想方法,让热烈思考贯穿课堂,增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感悟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由于主题式教学理念的深入贯彻,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教学方式从知识性转向主题式,使得教学侧重点从知识的生成、理解与应用,转变为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侧重提炼概念、分析公式推导,研究通性通法并迁移至其他问题,契合“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
数列是函数的一个特殊分支. 单元主题式教学以函数为主线,扩展数列研究,通过参考函数主题策略,促进学生学习与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需创设探究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猜想、推理和讨论,自主发现数学本质,从而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