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阅读与思考”内容的使用策略研究

2024-09-30赵文平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4年9期

[摘 要] “阅读与思考”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接受数学文化熏陶,融入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升阅读和思考能力. 文章以人教A版(2019)教科书为例,提出“阅读与思考”内容分为引导型、巩固型、拓展型、链接型四种教育类型及其使用策略,各有侧重,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利用“阅读与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理解,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阅读与思考;目的和意义;使用策略

使用“阅读与思考”内容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材应当把数学文化融入到学习内容中,可以适当地介绍数学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1]. 现代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会学习、会思考、能创造的新型人才. “阅读与思考”为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 教师如果能深入分析“阅读与思考”内容,合理运用这些内容,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实际应用,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阅读与思考”的功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学生方面

(1)理解和巩固知识.“阅读与思考”是对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的同时,进一步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阅读与思考”的引导,学生能将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实践应用相结合,巩固知识,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网络.

(2)拓展认知. “阅读与思考”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阅读与思考,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家的思考方式以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发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这将拓宽学生的认知边界,激发其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此外,它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学科,其理性化的特性有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不利于学生释放学习动力,而“阅读与思考”可以克服这个缺点,以其妙趣横生的史料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4)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阅读与思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也是数学文化传承的途径. 它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数学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5)融入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在“阅读与思考”中,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深入融合. 通过“阅读与思考”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阅读与思考”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世界,培养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掌握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阅读与思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能力. 通过“阅读与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从繁杂的信息中提取核心内容,提炼关键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阅读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2. 教师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需认识到“阅读与思考”的重要性,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与思考”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对它的深入探究,能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新的教育改革要求. 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自身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2)提高探究、科研能力. 部分“阅读与思考”内容的科学性和学术性过于浓厚,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种情况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提升自身探究和科研能力的绝佳机会. 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吸收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教学经验,通过思考和加工,把复杂难懂的学术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资料. 在这种转化过程中,教师能够锻炼自己的学术解析能力和教学设计技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与思考”内容的类型

人教A版(2019)教科书共5册,在每一册中,“阅读与思考”内容都是经过编著者精心策划和设计的. 他们通过各种引导和提示,努力拓宽读者的视野,延伸读者的思维深度,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引入“阅读与思考”内容,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阅读与思考”的指导下,教科书成为连接古今、融汇中外、跨越学科的桥梁,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人教A版(2019)教科书中的“阅读与思考”共25篇,可分为引导型、巩固型、拓展型、链接型四种教育类型(见表1). 引导型指的是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叙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有意识地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2]. 巩固型指的是通过阅读与思考,加强记忆和理解,吸收所学内容,从而达到长期掌握知识的目的. 巩固型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而不是不断追求新的知识. 拓展型指的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学习内容和方法,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拓展型一般涉及实际案例和前沿科学,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 链接型指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链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增强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整合意识. 链接型特别强调整合与整体,注重多学科知识融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构建起全面、立体的认知框架. 对“阅读与思考”进行分类,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分类指导下,针对教学目标加工“阅读与思考”内容,充分发挥“阅读与思考”的教育功能.

“阅读与思考”的使用策略

1. “阅读与思考”教学与一般教学的联系和区别

“阅读与思考”教学与一般教学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它们都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都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

“阅读与思考”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能力. 它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深入思考,通过阅读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完成“阅读与思考”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

虽说“阅读与思考”内容不在高考范围内,但它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是对正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信息筛选、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阅读与思考”教育类型,结合实际生活和正文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 使用策略

“阅读与思考”的使用应实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度理解的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需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针对“阅读与思考”内容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具体的使用策略:

(1)对于引导型的“阅读与思考”,60rN1wPTdGUH/4YSh1jGGA==往往承载着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使命,因此其结构布局必须清晰明了,语言表述也需力求精准易懂. 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逐步解析、生动形象表达、图片或视频辅助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提炼关键概念,提炼数学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 例如“放射性物质的衰减”,可以马王堆汉墓建成年代为例,利用视频展示放射性碳测年法的原理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历史的紧密联系.

(2)对于巩固型的“阅读与思考”,往往需要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回顾和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①card(A)指的是什么?card(A∪B)和card(A∩B)指的是什么?②card(A∪B)=card(A)+card(B)吗?③阅读这篇内容后有没有什么疑问?能从这篇内容中联想到你所学的什么知识?教师鼓励学生交流和讨论,对学生的想法和见解提出评价,并给予归纳和总结.

(3)对于拓展型的“阅读与思考”,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大数据”为例,可以要求学生梳理大数据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联想大数据在未来社会可能带来的变革和挑战,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课堂展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和联想成果,激发思维碰撞.

(4)对于链接型的“阅读与思考”,需要教师搭建起数学与现实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桥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结合,以此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整合意识. 例如“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可以引入社会学调查方法中的随机化响应技术,通过设置匿名问卷,让学生了解这一技术在获取敏感信息时的运用,同时联系统计学知识,探讨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的联系,而且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要注重其思考的深度与广度,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

(5)对于两种类型的“阅读与思考”,教师既可以选用“相加法”(两种类型组合在一起,互补教学),也可以采取“交替法”(在不同教学阶段分别侧重不同类型),还可以运用“对比法”(对比分析类型,既可选择更明确的类型,亦可选择更适合学情的类型)来处理使用策略.

总之,在使用“阅读与思考”时,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使用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使用建议

使用“阅读与思考”时,建议首先明确阅读目标和思考方向. 在阅读前设定具体问题或主题,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做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和想法. 阅读结束后,整理笔记,整合信息,形成有条理的总结或报告. 此外,定期回顾和更新笔记,有助于巩固记忆和深化理解.

(1)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在思考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利用批判性思维,不仅接受文中的观点,也要敢于质疑,并寻找支持或反驳的证据.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主动提出问题,比如“编著者为什么引入这个主题?”“这个观点与我之前的理解有何不同?”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内容,促进思考.

(3)结合实践去阅读:结合实际生活阅读,做到实事求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为了提升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验证所读内容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利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可增强阅读体验,是一个既高效又便捷的方式. 如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互动式学习平台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5)持续学习:阅读与思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不断接触新的阅读内容,挑战认知边界,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和敏锐. 同时,也要关注阅读方法和思考技巧的提升,不断优化自己的阅读与思考习惯.

(6)分享与交流: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和思考成果,通过讨论和反馈来完善自己的理解. 分享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反思和提升的机会,有助于发现新的视角和观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刘建永.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阅读与思考”的认识与教学建议[J]. 中学数学杂志,2008(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