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数学核心经验的幼儿园建构游戏观察与指导
2024-09-29俞半晴
摘 要:建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评价能有效推动幼儿展开深度学习。如何有效观察、指导和评价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学习性游戏行为成为教师的一道难题。“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解读幼儿行为”“如何指导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成为教师在游戏观察与指导中的主要困惑。聚焦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提出了有目的、有方向地观察与指导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提高幼儿建构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建构游戏;数学核心经验;观察;指导
作者简介:俞半晴(1984—),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幼儿园。
建构游戏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幼儿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游戏之一,它是指幼儿把低结构的木质积木作为主要材料进行的象征性结构游戏活动。“核心经验”是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的素养和能力。幼儿通过建构游戏感知空间方位,物体形状、大小等,积累有关数的概念,包括组合、堆积、排列等,增强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一、“数”能生巧—让核心经验在建构游戏中生根发芽
(一)关注数学核心经验,有目的地观察记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通过建构游戏,从具象化的建构中提炼出更有价值、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数学知识,能让幼儿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梳理数学核心经验的主要模块,便于有针对性地观察和指导幼儿,进而提升自身的观察力[1]。
在建构活动中,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主要包括数的概念、分类、比较、测量、排序,几何图形,空间方位等。把握数学核心经验的主要内容,能为教师进行有效观察提供支持。教师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幼儿,与幼儿的核心经验对标,结合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设计不同的观察记录表,记录各年龄段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情况。例如,中班幼儿在建构“冲锋枪”的游戏中利用模式与对称、量的比较等核心经验。分析各年龄段幼儿各核心经验的出现频率可知,出现最多的数学核心经验是模式与对称,其次是空间方位、数的分类等,出现较少的是数字符号表征、测量、数量比较等,计数、量的比较这两类数学核心经验在各年龄段的建构游戏中出现的频数都处于中等。
(二)关注建构水平,有层次地观察
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幼儿在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技能状态。分层指导是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建构游戏之前,要先掌握和分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建构水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发展状况进行观察和评析[2]。具体如表1、表2、表3所示。
通过以上记录可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建构兴趣、水平、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生成与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密不可分,教师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分层指导幼儿的建构活动。
二、“建”证成长—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指导策略
(一)观察先行,感知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
教师必须明确“观察”和“用眼睛看”的区别,观察侧重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地看、听、感受幼儿的行为,有效捕捉关键信息,了解幼儿建构行为的意义。
1.定点观察,提升幼儿建构水平
在游戏中,教师可使用定点观察的方式,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动态,如幼儿选择的材料、建构的主题、在游戏中的分工与合作等,以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发展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教师要着重关注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数学核心经验的发展。
幼儿会在建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因此,教师需通过定点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幼儿梳理问题的核心,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数学经验去解决问题,以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如在大班幼儿海洋馆主题建构活动中,幼儿运用对三角形的边、角的认识,建构了三角形、方形的“海洋馆屋顶”,并运用已有的几何图形、量的比较、空间方位等数学核心经验,完成椭圆形、爱心形等各种造型“屋顶”的建构。教师通过定点观察参与幼儿游戏,引导幼儿不断地运用排列、对称、排序等方法丰富建构主题,完成不同造型的建构作品,能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丰富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提高幼儿的建构技能,推进游戏的进程和发展。
2.持续观察,改变幼儿的行为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要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持续性的观察对教师判定幼儿行为表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有助于判定幼儿在建构过程中的行为是偶发行为还是常见行为。持续观察幼儿在使用平铺、叠高、围合、架空、对称、桥式结构、表征等建构技巧时的表现,有助于提高幼儿技能,使幼儿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教师与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时刻,询问幼儿做出某个行为的原因,有助于准确判断幼儿的游戏水平,提炼出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价值取向与思考。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延长观察时间,收集更多实例,描绘出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发展轨迹,促进幼儿数学素养发展。
(二)启发式提问,多元表征促进空间方位的判定
发展空间感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还能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在建构活动中,发展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是提升幼儿建构水平的关键。幼儿在平铺、叠高、围合等建构游戏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可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建构过程中梳理解决困难的思路,丰富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
如笔者组织幼儿搭建“宝带桥公园”前,先带领幼儿参观了宝带桥公园,并让幼儿记录宝带桥公园周边的灯塔、运河、草坪的样子。由于幼儿站的位置不同,记录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尝试用录音的形式记录下幼儿在参观宝带桥公园的过程中对宝带桥外形特征的描述,便于幼儿后续开展建构活动。回到幼儿园后,幼儿自主开展了搭建“宝带桥公园”的专题活动。幼儿以平铺的方式搭建“宝带桥”的“台阶”,但积木数量不够,这时,笔者提出问题:“台阶是不是只有用平铺的方式才能建成?有没有什么省积木的办法?”幼儿马上想到了把积木立起来搭建的方法。但是搭到最后,幼儿发现搭建“台阶”的积木数量仍不够,这时,笔者继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寻找省积木的方法。最终,幼儿用大的长方形积木搭建“桥面”,用小的正方形积木建构“桥坡”,省出了多余的积木,顺利完成“台阶”的铺设。这时还剩下一些小正方形积木,笔者让幼儿想一想宝带桥上还有什么。结合之前参观的记录表,幼儿想起来桥面上还有许多石狮子。幼儿结合参观经验,将积木平均放在桥面的东西两侧,并用半圆形积木进行装饰,画一些狮子贴在半圆形的积木上。
笔者通过自主观察、表征记录、启发式的提问等一系列活动来引导幼儿开展建构活动;幼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引导、联系经验等方式,从平面搭建拓展到立体搭建,建构水平有所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示范,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使幼儿逐步形成立体思维能力。
(三)分析解读,优化教师的数学核心经验评价
教师的数学核心经验是为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服务的,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会影响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发展。在园本培训方面,我园开展过有关数学核心经验的专家讲座,后续开展的数学教研活动也引导教师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发展。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我园教师分享身边的案例,分析幼儿的行为,用思维导图梳理指导策略,通过思维碰撞提升自身的评价与指导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自主拍摄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片段,并每周撰写观察记录,解读幼儿的建构行为,在多看、多听、多思考中提升自身能力。幼儿园可组织专家讲座进校园活动,让教师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比《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L7Ok+MBeizK4NZeItyG/YuLQEkm+u56k9Ty96M3sa30=关内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等,以年级为单位讨论后续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双管齐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灵活运用,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从具体形象的学习过渡到抽象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会不断提高。开展建构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将幼儿从具象化学习过渡到抽象化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建构游戏实例,解析幼儿感兴趣的具象化的作品,生成有趣的探索课程。以规律为例,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会发现“半圆形—三角形”的规律,掌握归纳规律的能力。基于“最近发展区”,幼儿也能通过这一规律发现其他的规律。在操作之前,我们可以告诉幼儿“图形像‘半圆形、三角形’这样一组又一组重复出现三次以上排序”的数学核心经验叫作规律。之后的发散思维和操作过程也是幼儿试错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那么,在之后的建构游戏中,幼儿又会将掌握的有关“规律”的核心经验带入建构作品中,融会贯通,让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三、总结
文章通过整理案例与分析幼儿在建构活动中数学核心经验、建构水平以及探索能力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合理的评价与指导策略,旨在促进师幼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黄武雄.童年与解放[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2.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4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