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4-09-29朱琳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让学科教育工作回归本真,有效提升作业效能,成为当前教师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教师要真正发挥作业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避免重复性练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要逐步消除学生的抵触和抗拒情绪。为此,分析了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意义,并从依据实际学情、结合趣味性元素、布置分层作业、设计弹性作业、布置实践作业、联系现实生活六个角度,对“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外作业
作者简介:朱琳(1990—),女,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在学科教育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既承担着巩固学生知识基础、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任务,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提升学科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价值。但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作业设计的认识比较片面,以应对阶段性考试为目的进行作业设计。在题海战术的影响下,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渐加重,思维发展受到严重限制,逐渐丧失了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应深入解读“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以减负增效为目的优化课外作业设计,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提出了以下要求: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为此,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能使教师树立科学的作业设计理念,围绕真实学情创设更多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有效克服传统教育模式下作业设计机械和固化的问题,减少重复性和抄写性作业。这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外作业的新颖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解题,逐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同时,针对学生之间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教师还应在作业设计中进行具体分析,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的学科知识,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伴随着学习时间的累加,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上会出现一定的差距。相关调查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成绩开始出现一定的离散,小学中年级学生之间的成绩离散的程度逐渐加大,直至高年级已经较为明显,给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与进行作业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以“双减”政策为指引,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难度逐步提升的情况,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而且学生还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消化概念和应用定理,深入感知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策略
(一)依据实际学情,控制作业数量
合理控制作业数量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也是提升作业完成质量的重要前提,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初步判断其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密切观察其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每课重难点为中心设计主次分明的数学作业,科学控制各阶段学生应完成的作业数量[1]。教师还应依据以往的教育经验,预测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不能设计难度过高或过于复杂的作业,避免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练习题,要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用于自主探究,防止出现练习过度的问题。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小数乘整数和小数除整数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式完成计算,理解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概念的不同,正确表示除法的商。在布置本课作业前,教师应客观分析班内学生的学情,依据其课堂表现对其复习需求做出预设,以提升学生自主复习能力为目的设计题量适当的数学作业。具体来说,可以布置两道基础巩固型习题,要求学生先归纳小数乘除法计算的题型,掌握计算的一般方法,再布置实际应用题,要求学生依据题目内容列出计算公式,并按照同样的解题思路解答其他应用题。教师可以逐步增加课外作业难度,确保课外作业难度和题量适中,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知识巩固与复习,强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结合趣味性元素,设计新颖的课外作业
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时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转移注意力,对此,教师要利用趣味性元素不断吸引学生,逐步提高其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在“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学生兴趣选择作业题型,设计更多含有趣味性元素的数学作业,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数学作业完成质量和效果。融入趣味性元素还能提升数学课外作业的新颖度、创新性、挑战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转变其对数学练习的固有看法[2]。教师应在数学作业设计中不断融入新思想,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有效凸显数学习题的作用与价值。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本课任务主要是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确推导基本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尝试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分解法或填补法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在本课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引入更多趣味性元素,将作业设计成更加有趣的形式,改变小学生对作业的刻板印象,促使其主动完成作业。例如,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道图片选择题,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多边形,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信息判断应将其划分为哪类基本图形,并展示生活中更多的组合图形,利用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其产生抗拒和逆反情绪的概率,进而提升其解答面积问题的效率。
(三)布置分层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要想提高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专注度,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完成作业,转变对数学学习活动的错误认知,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的教育要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差异,立足学生视角审视作业设计流程。为此,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为其布置与其能力相符的数学作业,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3]。同时,教师应遵循宽严适度的原则调整作业题型,灵活布置基础题、拓展题等不同的题型,切实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这不仅能满足学优生提升解题能力和发展数学思维的需要,还能减轻学困生复习的压力,整体提升班级数学作业完成质效。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为例,学生需要了解整理归纳数据和列统计表的方法,尝试将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再将统计表转化为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逐步发展数学统计观念。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将有浓厚学习兴趣和较好知识基础的学生定为A层级,为其设计稍有难度的练习题;将能在课堂上有效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的学生定为B层级,要求其完成巩固类作业,自主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鼓励其提出与统计相关的问题;将基础知识不扎实,需要反复巩固的学生定为C层级,为其布置基础类习题,要求其将统计表或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补充完整,以提升各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四)设计弹性作业,增强作业的灵活性
为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数学解题经验,教师需要灵活调整作业形式和提供作业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巩固与学习反思,为后续的知识学习指明方向。为此,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弹性数学作业,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知识类型、知识难易程度和知识应用范围的不同,设计短期作业、长期作业、阶段性作业,不断提升课外作业设计的灵活性,满足不同时期学生学习的客观需求[4]。面对多样化的作业类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学习时间与能力提升需求等因素进行自由选择,让学生合理利用课后复习时间,避免增加学生的压力,有效提高学生数学作业完成质量。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为例,在本课学生应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解题方法,尝试用字母关系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深入理解方程的含义与作用,学会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依据字母取值的范围求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本课要求学生依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式,在解题中尝试运用等式的性质,发展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应设计弹性作业,如布置一两天内可以完成的短期性作业,再布置一道需要一周时间完成的长期性作业,短期性作业要求学生依据等式的运算性质在等式中填入运算符号,长期性作业则要求学生自主搜集可用等式解答的生活实际问题,激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
(五)布置实践作业,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实践应用,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学习规律和培养数学思维,以便在各项考试中灵活运用相应的解题经验。因此,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数学课程特点布置更多的实践作业,在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数学实践应用与逻辑分析能力,使学生在相应时间内完成数学复习活动[5]。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还能发掘数学知识的不同特点,切实感受到数学公式与原理的应用价值,逐步树立观察与分析的意识,从而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为例,本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图形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对比和总结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概括带有旋转体特征的基本立体图形的特点,正确推导圆柱和圆锥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发展数学模型意识、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在设计本课实践探究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布置几道资料查找或数据计算类题目,如可以展示一幅包含圆柱和圆锥的古代建筑图片,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事物计算其体积。在此环节中,学生需要先明确该建筑物的名称,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查找与建筑对应的数据信息,完成相应的体积计算。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操作类作业,要求学生使用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分别制作圆柱与圆锥模型,并感受两个立体图形之间的差异,在实践探究中减轻复习的负担。
(六)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对生活现象的总结,又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需要。为真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生活中提炼作业设计素材,使数学学习活动从课堂走向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审视与观察生活,形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意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度点拨,要求其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融入时事热点,设计主题实践类数学作业,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解题,切实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与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为例,在本课学生需要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应用范围,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尝试对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简单分析,依据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合理推测,体会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本课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节约用水为主题设计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或书籍等渠道了解水资源分布与使用的相关信息,详细记录自家一周内的用水情况,或统计学校用水数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绘制对应的折线统计图,直观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用水量的变化,并鼓励学生依据统计图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客观分析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进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这能有效激活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的欲望,驱动其在迁移应用中夯实数学基础,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总结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与紧张的情绪,有效提升数学作业完成效能,逐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为此,教师应依据学生需求和数学教育目标,为其量身定制课外作业,丰富作业完成形式,合理安排作业量,提高作业完成效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马雪雨,杨英.“双减”背景下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37(1):113-121.
宋霞娟,王东平.思维可见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4(5):64-67.
王安太.“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1):158-160.
孟子冉,肖菊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异化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23(36):74-78.
樊诚志.让数学作业贯穿数学学习始终: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作业实践策略[J].华夏教师,2023(3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