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2024-09-29齐蕾

求知导刊 2024年23期

摘 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促进小学低段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及全面发展方面意义非凡。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传统的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为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从新的角度出发,探索设计作业的方式与方法。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出发,对笔头作业、口头作业、语境作业及阅读作业等展开了探索和研究,旨在为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语言建构;语言运用;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齐蕾(1992—),女,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诸多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关注小学低段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情况,结合教育与时代需求,设计有益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作业,并以此为载体,充分发挥作业的积极价值,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质发展提供保障。

一、设计笔头作业,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一)强化写字训练,巩固学生的字词记忆

文本是由字词建构而成的,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进行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最先需要予以关注的便是学生对字词的有效识别和积累。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会教授一定数量的生字生词,这些生字生词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更上一层楼的助力。但是,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切实掌握这些生字生词,在书写、记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强化十分不利。对此,教师可在教学结束后,设计字词强化训练,以帮助巩固学生的字词记忆,为其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奠定基础[1]。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作业设计时,教师便可以围绕课文中一些对学生而言比较有难度的字词,如“秋天”“凉”“黄”“树上”等,设计一些字词训练。字词训练可以是抄写生字、填空、连线等形式,也可以是让学生以笔头形式解释这些字词的意思。前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生字生词的记忆,让学生对生字生词的形状和写法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而为学生将这些字词运用于语言中创造机会和积累基础;后者则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字词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理解,进而帮助学生在不同语境、不同情况下更准确地利用这些字词。这样,笔头作业便实现了其应有的价值,既能提高语文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切实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为其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供优质的保障。

(二)布置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想要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写日记和写作文是值得尝试的作业形式。在完成这两种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努力去组建字词使之成句,也会试着练写长句,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这样的练习会使学生在逐步掌握语言的规律同时,提升书面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书面文字表达中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逻辑,并自然而然地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借助小动物的主题,为学生布置有关动物的写作作业。如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通过近距离观察或视频观看的形式,仔细观察狗、鸡、鸭、猫等动物的动作、神态、叫声等,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日记或故事。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如“毛茸茸”“可爱粘人”“叫声温柔”“打闹嬉戏”等,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写作作业,这样也能进一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如此,学生便能在完成写作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潜力,同时也能深化对动物、对生活的理解,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设计口头作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安排口头表达作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比于笔头作业,口头作业更有难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得到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多安排口头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口头表达,从而帮助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熟悉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形式,感受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乐趣,收获语言表达的成就,等等。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曹冲称象》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到家中后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大意。为了切实落实作业要求,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辅助学生完成。除了这个方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家中根据自己房间的布置,即兴口头表达一段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录音设备将自己表述的内容录制下来,与家长一起反复聆听,以发现表述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的口头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加熟悉和掌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规律,进而提升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布置朗读作业,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朗读作业不仅难度较低,而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通过朗读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提升其语言感知能力。此外,朗读作业还能让学生熟悉生字生词,深化对艰涩句子句意的理解和感悟,这对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及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定期布置朗读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感知机会[2]。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到家后大声朗读课文三遍,并制定对应的朗读要求。比如,第一遍朗读前,要查阅好课文中所有不认识的字词,朗读过程不间断。第二遍朗读前,要知晓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朗读过程要有感情。第三遍朗读前,要将自己融入课文情境当中,随着每一句朗读进入到相应的画面里,深度共鸣作者的思想情感及雷锋叔叔的精神品质。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朗诵期间播放一首与文风相符的音乐,营造更加浓厚的朗读氛围,更好地沉浸在朗读的世界中,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作业中感受到快乐,还能降低对作业的排斥感。同时,在一遍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度理解课文的内容,共鸣作者的思想感情,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也将在一次次的开口和感悟中得到提升。

三、设计语境作业,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设计情境对话作业,提升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为了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口头表达能力所起的作用要更加积极,这是学生有效融入班集体,实现正常交流,进入社会大集体,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为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便可从交流的角度出发,设计情境对话作业,让学生在与同学、朋友、父母或是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实际交流能力,促进语言的良好建构与运用。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狐假虎威》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情境对话作业,让学生分别找班级同学、朋友、家人和陌生人询问其对“狐假虎威”的理解。同时,也要提醒学生,结束询问后,要及时记录他人的回答,并对比自己与他人理解之间的差异,分析每个人对“狐假虎威”这个词的理解为什么不同。为了让这次作业更有意义,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由易到难几个部分,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最简单的部分,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选择中等难度的部分,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高难度的部分。这样,既保证了作业的层次性,又保证了不同层次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既可以体验到与他人交流的乐趣,也能在与他人的近距离交流中感知他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学会他人的语言技巧和交流方式,从而扩充自身的语言库,逐步建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基础与能力。

(二)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实践是帮助学生检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布置生活实践作业,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低效、刻板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更加自由、灵活的环境中,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这也能使学生提前感受语言运用的环境,并在不断的挫折和挑战中,明白语言建构的艰难,发现语言建构的规律和乐趣,从而更加珍惜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3]。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小志愿者”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附近的社区、公园或老年活动中心,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开口询问老人需要哪些帮助,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能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切实弄明白老人的需求,并提供合适周到的帮助。对于一些无法满足的诉求,学生则可以充当老人的“拐杖”,去向周围的大人寻求援助,而在寻求大人援助的期间,学生还会与其发生一系列的语言交流,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交流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还能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使其更加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同时,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的交流,学生还能学习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进一步提升自身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设计阅读作业,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鉴赏能力

阅读是学生接触文字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文字和知识的积累,也可以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阅读作业,如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基础但是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提升语言理解与鉴赏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羿射九日》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就可以布置类似的文学作品课后阅读作业,如《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选择市面上最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和认知的作品,避免学生出现阅读兴致缺失、阅读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要经常布置阅读作业,但要减少阅读的量,可以让学生每天阅读一篇短篇故事,或每天只看长篇故事中的一章内容等,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王子》等。这些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情节丰富,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视野,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大量的文学阅读中积累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还能够让学生深度解析和共情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进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获得深度发展,为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及成长发展辅以坚实而有力的支持。

(二)设计读后感写作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在大量知识与信息的交织中产生思考。为使学生思考的过程更有意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对应的读后感作业。在读后感的写作中,学生会深入分析、思考文本中人物、事件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尝试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将其重新凝练出来。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4]。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的作业设计时,教师便可以布置读后感写作作业。在学生写作读后感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大致讲述一遍读后感写作的方式、逻辑,也可以为其展示一些写得好的读后感内容,供其参考、模仿。之后,教师要集中班级学生的读后感作业,分析学生写作的情况,指出他们写作中的不足,并给出改正建议,帮助学生学会写读后感,并能够在读后感的写作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语言理解和鉴赏能力,还能通过读后感写作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这样的作业设计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语文的写作、思维的发展以及文字的创新创造中。

结语

良好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效果是学生打好语文底子、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基于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需求及语文教育发展号召,为学生设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相关作业,如笔头练字、笔头写作、口头表达、口头朗诵、情境对话、生活交际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使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刘云平.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3(17):78-80.

佟莉丽.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3):77.

何苗.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1.

包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质量的提升策略[J].中外交流,2021,28(8):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