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2024-09-29沈晓健
摘 要: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详细探讨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的意义与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策略:树立榜样,示范引领;思辨互动,深化认识;融合课程,拓宽视野;实践体验,知行合一。这些策略旨在通过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德育内容更加鲜活、易于让人接受,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坚实支撑。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实现德育目标,更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作者简介:沈晓健(1979—),男,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其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德育渗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道德学习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学习道德理论,更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生动有趣的方式,直观感受道德的力量。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规范,明确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随着道德观念的建立,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1]。他们开始能够独立思考,判断事物的对与错,明确自己的道德立场。这种判断力的提升,使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道德信仰,对于不良行为有更强的抵抗力。这种坚定的道德认知,将伴随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未来道德行为的重要指导。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渗透,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路径,更是道德品质的塑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道德理论,更能够通过丰富的德育活动和情感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些习惯,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都是学生未来为人处世的重要基石。当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体验道德情景时,他们就更能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关心集体的利益。这些体验可以让学生将道德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此外,德育渗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生学会了关心社会、服务他人,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使他们更加理解作为社会成员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道德的学习者,更成为道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道德、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德育渗透正是这一全面发展理念的核心体现。首先,德育为学生的智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德育的熏陶下,学生学会了如何以道德的眼光看待问题,如何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素养,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撑。其次,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坚韧意志。通过德育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这种情感教育和意志锻炼,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最后,德育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在一个充满德育氛围的校园里,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融洽,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育生态。这样的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更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了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渗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在教授“我们的守护者”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法规,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除此之外,整体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科之间的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科融合中感受德育的渗透。
(二)融合性原则
融合性原则是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一方面,融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道德问题、思考道德问题、解决道德问题。例如,在教授“说话要算数”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诚信待人。另一方面,融合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代发展趋势,将德育内容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道德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涌现。教师要敏锐地捕捉这些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德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2]。例如,在教授“绿色小卫士”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除此之外,实践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树立榜样,示范引领
“树立榜样,示范引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典范行为的人物或事迹,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教材中不乏历史上的伟人、英雄人物和现代社会的楷模,他们的事迹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诲。以“说话要算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精心挑选诸如曾子杀猪教子等经典故事或者现实生活中恪守诚信的企业家等榜样,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这些人物如何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内心对诚信原则的坚守和追求。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身边,发现那些默默践行道德准则的同学,让学生看到诚信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课堂知识,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道德情感,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诚信原则。通过精心选择榜样人物和事迹,并以生动、真实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思辨互动,深化认识
“思辨互动,深化认识”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和理解。教材中经常涉及一些需要学生思考和判断的道德情景和法治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组织学生进行思辨互动[4]。以“学会尊重”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相关案例,如同学间的相互尊重、公共场合的礼仪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你认为尊重他人有哪些表现?”“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如何展现对他人的尊重?”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和理解。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通过这样的思辨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融合课程,拓宽视野
“融合课程,拓宽视野”策略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强调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感悟。以“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科学课程,引入环保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科学原理。比如,教师可以解释什么是温室效应、碳排放对地球的影响等,让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课程,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如徒步、骑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低碳出行的方式,感受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另外,教师可以整合艺术课程,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创作与低碳生活相关的作品,如制作环保手工作品、绘制低碳生活主题的画作等,以深化他们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和认同。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和分享关于低碳生活的信息和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融合课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低碳生活每一天”的意义和价值,还能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四)实践体验,知行合一
“实践体验,知行合一”策略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将道德理论与行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道德准则[5],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以“合理消费”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小消费者”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扮演消费者角色,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进行消费决策。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消费的概念和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理消费,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同时,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案例中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以及为什么合理或不合理。接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比如,可以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预算,开展真实的购物活动。在购物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他们合理比较价格、质量等因素,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购物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反思。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自己是如何做到合理消费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了巩固实践体验的成果,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的消费情况,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己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的意义和原则,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法治素养,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深化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理解,不断创新德育渗透方式,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奚建国.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J].吉林教育,2022(28):21-23.
臧嫣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德育[J].新课程导学,2023(12):37-40.
汤锡蹄.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名师在线,2023(16):61-63.
吴艳.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3(28):20-22.
于国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