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式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2024-09-29昔婷婷

求知导刊 2024年23期

摘 要: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通过全面阅读、深入思考和创意表达,与作品、作者和自我建立深度联系,以实现知识的积累、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升华。大单元式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深度学习为目标,力求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从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研究大单元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教学;整本书阅读;大单元

作者简介:昔婷婷(1991—),女,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

大单元式的整本书阅读强调全局性、深度阅读和创意表达,旨在让学生在全面、深入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中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鼓励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体讨论和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注重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是目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流趋势。基于此,本文就大单元式的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展开研究,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实施四个方面展开探究。

一、多渠道整合教学内容

(一)挖掘经典读物的价值

为了让学生能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整合大单元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选择经典读物,并注意挖掘经典读物的价值。经典读物不仅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阅读品位的提升,还具备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依托新课标选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并推荐了具体读物。教师应注重对新课标推荐读物的解读,并引导学生在推荐的读物中进行选择阅读,或通过其他渠道选择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读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教材为原点,选择与课文、作者、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相关的读物,或利用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栏目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以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自主选择推荐读本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相互推荐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进其语言能力和读写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非让学生盲目选择,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同时鼓励学生挑战阅读有难度的读物,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提供持续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成长。

(四)依托学情整合资源

选择整本书阅读读物仅仅是教学准备的第一步,教师还需要基于学情,选择有价值的教学角度或切入点,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阅读桥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应避免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在选择读物版本时,教师应关注不同版本的差异,选择优质版本以确保学生能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版本的意识。此外,教师应广泛查阅学术资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将多元解读带入课堂,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1]。

二、基于KUD模式明确教学目标

(一)基于新课标明确整本书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涵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策略、兴趣与态度等多维度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具有基础性,还体现了阶段性,其目的在于协助学生逐步累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素养。因此,在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摒弃仅凭主观臆断的做法,必须深入剖析新课标中针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以确保教学目标与新课标核心理念紧密契合,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依托大概念合理规划教学环节

大单元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围绕统摄性的“大概念”展开,“大概念”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它既可以是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师应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来提炼“大概念”,关注学生在各学段应掌握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在明确“大概念”后,教师应系统规划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制订个人阅读计划,形成班级共同阅读规划的框架。教师应注重灵活性,避免模式化,做到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

(三)依托KUD模式表达教学目标

KUD模式由埃里克森和兰宁提出,是一种根植于概念理解的教学目标设计框架。该模式巧妙地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维度:“K”即“知识掌握”,是学生必须获取并牢记的基础知识;“U”代表“深层理解”,指向那些需要学生长久内化并深刻理解的概念和观念;“D”是指“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知识迁移能力。KUD模式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了独特的价值,其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知道→理解→应用”的递进式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从获取知识到深入理解,最后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依托KUD模式的《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如图1)不仅涵盖了阅读知识和策略,还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落实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使学生能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总之,KUD模式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2]。

三、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

(一)精心开展导读活动

导读活动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减少学生畏难情绪。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多次接触读物,通过日常提及、交流感悟等方式激发期待感。在导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检视阅读、情境陶冶、朗读片段、设置悬念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础信息,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在朗读环节,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选择朗读内容,避免中断,从而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故事情节走向和到书中寻找答案。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与作品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源来辅助教学,但需要注意筛选并避免影视作品对原著内容的干扰和对学生想象力的限制。这样的导读活动能够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开展文本对话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以便学生能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深入理解和感悟作品。同时,教师应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圈点和批注,积累语言材料,并通过导读单等形式布置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采用不同阅读方法和策略去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提升阅读速度,实现阅读速度与质量的平衡。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3]。

(三)交流活动分享体会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情况,鼓励学生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和提炼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经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阅读盲区,使学生不断优化阅读方法,实现深度理解。

首先,设计集体性任务,如让学生填写人物魅力值统计表或制作思维导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合作意愿。这些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回顾和检索书中的关键信息,还要求学生对人物的行为和特征进行评价,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其次,设置话题供学生讨论。话题源于教师的阅读经验、教学经验或者学生的阅读疑惑、体会。好的话题应具有讨论的必要性和深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如对比不同人物、不同作品或不同媒介形式等。这种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展示活动增强自信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展示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展示活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展示学生书面作品,如创意写作、阅读微报告、书签和跨学科学习成果等;二是开展实践性活动,如话剧表演、歌曲演唱和朗诵等。展示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增强学生自信,扩大整本书阅读的影响力。此外,教师应珍惜和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成果,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五)依托网络拓展空间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空间。教师可通过提供网络课程、音视频资源,组织网络社区交流,利用网络测评工具等,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阅读。网络平台能辅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自由安排阅读时间和内容,参与讨论,分享见解,进行自我检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诊断、监测和评估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行为,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总之,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4]。

四、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明标准促反思

教学评价不仅具有激励作用,而且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工具。评价量表应简洁而突出重点,避免烦琐和过于严苛,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包括教师、家长、同伴和学生自身。教师的评价基于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能为学生提供权威和规范的指导;家长的评价能够反映学生日常阅读状态,加强亲子互动和家校沟通;同伴评价能提供直接的反馈和参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提升学生自主性和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评价任务和评价量表等具体形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梳理阅读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方法和经验,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

(二)考察阅读过程

教学活动前的诊断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例如学生的阅读准备、对作品内容的了解程度等,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过程性评价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依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来评估其阅读质量,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可视化方式来展示阅读成果,以总结性评价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持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鼓励持续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持续地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使学生形成阅读自信,积累阅读经验。一方面,教师要以丰富的方式和多样的标准展开评价,并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展示评价结果,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其阅读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和水平,灵活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能,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享受整本书阅读的乐趣[5]。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要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评价的实施四个方面展开。全局性的阅读教学、富有深度的阅读活动能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周生虎.指向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J].甘肃教育,2024(6):124-128.

张玉玺.基于大单元的小学语文整本书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研究[J].教师,2024(4):24-26.

袁景琳.大单元教学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J].学语文,2024(1):6-8.

李福元.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4(1):9-11.

林晨晖.基于UbD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四年级上册“家国情怀”单元为例[D].厦门:集美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