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数字化表达与展示

2024-09-26张灿

国画家 2024年3期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审美的重要体现。随着AI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介技术为我国传统绘画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艺术家尝试把新技术和新媒介与传统绘画相融合,用数字化记录保存,活化传统绘画,用数字化交互、AI和虚拟AR创新传统绘画的展示和观展体验,让传统绘画在呈现和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本文以“数字故宫”《千里江山图》《浴马图》为例,分析传统绘画在数字化表达和展示中的要点和不足,为传统绘画在现代传承、保存、转化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表达;现代性;融合;质感;东方美学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工笔画和水墨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传统国画利用笔、墨、宣纸绢帛、色彩颜料通过意象和意境展现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哲学观,蕴含了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生活理念等具有显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它根植于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历经数千年积淀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绘画的代表作,那些国宝级的中国传世古画大多珍藏在各大博物馆里,普通大众很难有机会看到。数字化表达与展示让这些传世名画得以复活,借助科技和新媒体以新的艺术形态更广泛地传播与普及。数字化传播打破了静态美术作品与动态艺术之间的界限,也拓宽了传统国画再创造的表现空间。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绘画随着数字化的融入实现了多元化的表达和展示,也面临着重构与变革。本文将通过“行走的故宫”中国传世名画数字化复活项目[1]在各地展出的经典案例《千里江山图》《浴马图》等一些传世名画的数字化展示来探索传统绘画在现代传承、保存、转化和应用的要点和不足,希望对传统国画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有所帮助。

一、数字化展示对传统绘画的深远影响

1.为传统绘画的广泛传播带来革命性变革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绘画作品主要以实体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并通过展览、画廊和博物馆等渠道与观众相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绘画作品的数字化表达和展现方式也丰富多样。数字化展现使得绘画作品不再局限于实体展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多个平台得以广泛传播。策展人通过电子光影技术,将绘画作品转化为平面或者立体的数字艺术形式,通过网络分享给更广大的观众。观众不再需要亲临画廊或博物馆才能欣赏到艺术家的作品,只需一个电子设备就能轻松观展和欣赏。这种数字展现方式极大地扩展了作品的受众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到这些绘画作品。在数字化时代,中国传世古画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平民化和大众化的传播,特别是一些在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级别中国古代名画,通过数字艺术形式走进人民群众的视野和生活。中央电视台栏目《国家宝藏》打造的“江山新语”沉浸式展览,将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进行数字化转译,让参观者在流动的色彩和光影中,沉浸式游历壮阔山河,开启对东方审美和“智”与“美”的诗意表达。艺术作品数字化展示便于中国传统名画在公共场所更广泛地使用和传播,扩大传统绘画的影响力和受众群。调查显示,《国家宝藏》第三季在2021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后,引发了超过200多家国家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登顶各大新媒体平台收视榜,创造了微博超百亿的阅读量,视频超20亿的播放量,讨论超千万的热度,公众号发布文章内容覆盖微信读者近5亿,阅读量破1亿……如此庞大的传播量,是传统的展览和传播所不能比拟的。

科技为艺术赋能,数字化表达与展示让传统绘画在当代焕发新的光彩。借助新媒介,中国传统绘画通过数字化传译突破时间、空间、知识、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让全球受众都能欣赏其艺术价值。

2.为传统绘画的表达和展示带来全新体验

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展现为当代艺术家开阔思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意和表达方式。当代艺术家可以不受空间和材质的约束,更加自由地创作和呈现作品。数字展现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新展示。如传统绘画的数字形式可以与山水实物、音乐、影像和动画等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更加综合和富有创意的作品。如2023年7月《千里江山图》在成都数字艺术空间展出时,采用实时分层渲染技术与时空变幻系统制作了《千里江山图》动态数字长卷,糅合了东方美学与数字科技,加之画作、造景、音乐、香气等氛围塑造,构筑起视、触、听、闻四感相通的立体艺术空间,以磅礴气势和交互体验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动起来”的千古名画,引观众步入流光溢彩的书画幻境:江河烟波浩渺,群山层峦起伏,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纷纷跃然眼前。从旁观远望到深度互动,从静态观赏到动态体验……数字艺术空间通过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互动捕捉等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参与者听觉、嗅觉、视觉、触觉,使其获得全方位、包裹型、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观众置身画中,深切地体会《千里江山图》这一旷世巨作的艺术魅力,深度感悟国宝级画作中承载的文化与历史底蕴。这是传统展馆展览很难实现的效果。传统绘画数字化表达为《千里江山图》《浴马图》等一批古代传世名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3.为传统绘画的版权保护与真实性带来极大挑战

随着数字化复制技术的进步,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和真实性认证面临新的挑战。在数字化时代,复制和传播艺术作品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高清晰度的扫描和先进的水墨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出与原作极为接近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在外观上与原作几乎无法区分。但显然它们不具备原作的艺术价值和真实性。艺术品的真实性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外观,还包括其历史、创作背景和艺术家的意图。原作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数字化复制品难以替代的。此外,艺术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也是其价值的重要部分。每一件原作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的个人印记,这些都是复制品无法复制的。

同时,数字化复制技术也带来了版权保护的挑战。在数字时代,艺术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极为容易,这也使得艺术品的版权保护变得更加复杂。艺术家和版权所有者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保护他们的作品,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

二、数字化表达的缺陷与不足

数字化的展现方式使得传统绘画作品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为艺术家和观众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也使得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创作和表达。数字化展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困扰,例如作品的质感问题、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和价值衡量等。

1.无法完全展现传统绘画的质感和笔墨韵味

“水墨画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手法,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尤其是根植于儒释道不断交叉共生的内观省悟与精神超越性,这是中国文化艺术基因中最可贵的风景。科技的迭代发展并不必然会触及水墨艺术的价值系统的核心部分。”[2]就目前的技术,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展示无法完全还原实体绘画作品的质感和细节。尽管数字化的工具和软件可以模拟一些传统绘画的纹理和质感效果,但仍无法与实体作品媲美。比如《千里江山图》原画中空旷悠远、富丽典雅的美学意境,矿石颜料晕染的山岚青绿翠蓝,时光在绢帛上留下的历史痕迹等等都是数字展示中电子成像与光影投射很难呈现的。传统绘画的数字化表达更适合展现一些笔触细致、线条清晰工笔画,而传统水墨画的笔墨韵味和艺术情思则很难表现出来。因技术受限,电子成像和光影技术还不能将水墨画的笔墨和原画的笔触、色彩百分百还原。数字艺术虽然便捷,趣味性强,更受大众喜欢,但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和艺术价值却是数字化表达所不能替代的。

2.塑“形”容易,表“意”难

与西画求实写真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在形之外更注重画家主观感受的表达,特别是文人画,为了创作意图的需要画家往往对自然物象进行大胆提炼、取舍、夸张、变形。因此中国画创作的观念、方法中蕴含着极强的主观因素,有着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情思、艺术审美和哲学思考。在造型方面,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思与意趣,国画创作中“以形写神”“以形写意”“得意忘形”,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美感。而这种“似与不似”的艺术美成为中国画数字化表达中的难点。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表达在色彩和光影呈现这一块会做得越来越形象逼真。准确塑“形”,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性方面已然不难,但在表“意”方面还是有欠缺。以电光为基质的数字艺术很难达到传统国画在宣纸上水墨渲染的灵动效果,更别提“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了。数字化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的水墨韵味与东方审美情思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也是中国画数字化表达需要攻克的难点。

三、传统绘画数字化表达的要点

1.尽量还原传统名画的质感与东方审美

虽然传统绘的数字化表达是以传世名画为蓝本创设的数字艺术或者光影艺术空间,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的数字艺术作品,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绘画的数字化表达多以电子和光影为基础呈现绘画情境,电光底质呈现的作品比纸张绢帛上的颜色更明亮闪烁,传统名画原有的典雅和古典意境美便削弱了!而中国传世名画最大的艺术价值便是笔墨技法和其呈现出来的美学意境。如何使画面尽可能地展现原画作的质感,让画面呈现东方审美意韵和高级感,这是传统名画数字化表达的要点和难点。

科技和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让数字化表达的品质越来越好,色彩高度还原;像素和清晰度飞速提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即时交互、AR等新一代数字科技的应用,让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展现更清晰真实,最大可能地还原传世名画的色彩与艺术情境。故宫推出的“数字故宫”“行走的故宫文化”“中国传世名画的数字化复活项目”[3]将传统绘画作品与数字媒介技术相融合,打破文化、艺术、科技界限,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世名画所塑造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绘画艺术的意境之美。如赵孟绘绢本《浴马图》卷:夏日疏林间,奚官在水塘为骏马洗浴纳凉。人物与马各具风姿,生动自然。青绿融合浅绛,色彩清丽雅致。数字化呈现时,将人与景、动与静、真实的质感与数字虚拟科技相结合,通过园林造景方式呈现,原本在古画中静止的人物与马也通过全息影像的方式从古画中走出,人与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古人所描绘的马、仙鹤、莲等传统绘画元素经过数字化设计之后,呈现出富有传统韵味的现代艺术。

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展现作品在色彩和光影呈现中尽可能地还原画作的质感,让画面尽可能地保留原画的美学调性与高级感,保留原画富丽典雅、清新隽永的东方文化审美特质。除精湛的笔墨技法之外,中国传统绘画所传达出来的东方审美才是古典名画数字化展现和传播的重要价值。

2.传统与现代、商业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

传统绘画为数字艺术注入丰沛的文化养料,而数字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则为传统绘画带来前所未有的呈现方式。数字艺术创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科技和新媒体技术可以随意变更应用。因技术和创意不同,所呈现的形态丰富多样,品质也是参差不齐。以古代名画为蓝本的数字艺术作品可以有创新,但不能戕害甚至扭曲原画作,更不能随意更改,粗制滥造甚至将其做成庸俗低劣的数字作品,误导观众,对原画的艺术传播造成伤害。

数字艺术不仅仅是对传统绘画的传译,更是在艺术理念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它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中国人的审美情思,展现中国式现代意识,发掘并传播中国传统艺术之美,这需要现代数字艺术家和设计者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平衡商业与艺术性,大胆创新,探索传统绘画,特别是中国古代名画在当代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加强现代创意和商业运营,充分挖掘传统古画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

传统绘画的数字化表达,不仅是色彩和意境的展现,更是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表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说:“与传统艺术相比,观众从数字艺术中可以获得互动性、体验感、参与感。在未来,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形式,不会取代传统艺术,二者会变为一种融合共生的状态。艺术不等同于科技,很难用线性的规律去界定和描绘其发展历程,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艺术的核心不是艺术语言与形式的表达,而是思想的呈现。”[4]

随着AI和“元宇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传统绘画转化的数字艺术也可以用于元宇宙的设计装饰,为传统绘画数字化表达和展示开辟新的渠道,让传统绘画发挥更大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传统与现代性相融合,商业性与艺术性相平衡,让中国传统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总结

借助科技和新媒体,中国传统绘画的数字化表达已经成为展览展示和艺术设计的常态。数字化的展现方式使传统绘画作品,特别是中国传世名画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体会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和东方美学。“数字故宫”“行走的故宫文化”“中国传世名画的数字化复活项目”[5]在重庆成都等地展出的成功案例为更多的传统绘画数字化表达与展示提供了可供效仿的范本,也会启发更多的传统艺术在当代转化和应用。

“数字技术和传统绘画发展态势表现形式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使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互动化、大众化和动态化,数字绘画和传统绘画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共同发展的关系。”[6]数字化表达虽然以传统绘画为蓝本,但毕竟是一个新的艺术作品,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未来能否突破传统绘画,独立成为一个新的画种,还有待时间验证。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展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探索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绘画数字化会更普遍,画质会更精细,色彩还原会更加逼真,但传统绘画依然具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艺术魅力,其技法和笔墨韵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会世代继承下去。

注释

[1][3][5]《“行走的故宫文化”,中国传世名画的数字化复活》,2021年07月13日,10:12:28,数艺网新媒体艺术。

[2]丘挺,《人工智能在中国水墨画中的应用与挑战》,《美术观察》,2023年第8期。

[4]张云,《数字艺术将与传统艺术融合共生——专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光明日报》,2019年01月17日07版。

[6]汤艳飞,《新媒体语境下绘画艺术的数字化表达》,《艺术科技》,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