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其昌对青绿山水画的审美革新

2024-09-26张晓莹

国画家 2024年3期

摘要:董其昌青绿山水画以文人画审美观,变北宗青绿山水画刻画之习为率性写意,将青绿山水画推向文人化发展的转折点。本文通过探讨董其昌青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分析董其昌不同样式青绿山水画作品,追溯其内在的审美特征,揭示其对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董其昌;青绿山水;审美

一、董其昌青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

董其昌的绘画作品及画学思想凸显了明代集大成的绘画风潮。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出:“画平远师赵大年,重山叠嶂师江贯道,皴法用董源麻皮皴及《潇湘图》点子皴。树用北苑、子昂二家之法,石用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及郭忠恕雪景。李成画法,有小幅水墨及着色青绿,俱宜宗之。集其大成,自出机轴。”[1]

董其昌的青绿山水画也体现了这种集大成精神,融合了南宗文人“士气”与北宗青绿设色之“精工”,如《画禅室随笔》中说:

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2]

赵令穰、伯驹、承旨三家合并,虽妍而不甜,董源、米芾、高克恭三家合并,虽纵而有法。两家法门,如鸟双翼,吾将老焉。[3]

故,虽然其高度标榜以文人画为主流审美标准,但董其昌认为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画两家之法均是画家所应掌握的。

二、董其昌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董其昌青绿山水画集各家之所长,以文人气韵表现青绿山水,既有北宗青绿山水李思训一派之用色之法,又有南宗文人画的笔墨之法,以色写意,古雅秀润,开创晚明青绿山水画新面貌。

1.以色写意

董其昌十分强调山水画用笔的重要性,在画论中多次提及:

需明虚实,实者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有详处必要有略处,实虚相用,疏则不深邃,密则不风韵,但审虚实以意取之,画自奇矣。[4]

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此最悬解,吾以此悟高出历史历代处。[5]

可见,董其昌从不同角度具体论述笔墨问题,从用笔的虚实关系、用笔的提按变化等等。董其昌用笔之法深受董源、巨然、黄公望、倪云林等影响,偏重于侧锋用笔,山石多用披麻皴。而笔法是为画面表现物象服务,用以传情表意。正如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6]北宋郭若虚说:“神采生于用笔。”[7]

董其昌青绿山水画以其大青绿没骨山水独具特色,复古为新。董其昌青绿没骨山水以“没骨”表现“墨骨”,以色笔写文人之意。董其昌青绿没骨山水画古法新用,将南朝张僧繇和唐朝杨昇晋唐样式的没骨之法与宋元文人写意用笔相结合,设色由早期纯艳浓厚转向设色雅致、丰富和谐,以色皴染、渲晕、写,开创晚明没骨画新样式。正如安岐在《墨缘汇观》中的评述:“相传设色没骨山水,昔始于梁张僧繇,然考历朝鉴藏及《图绘宝鉴》,未尝有僧繇山水之语,即杨昇之作,亦未见闻。自唐宋元以来,虽有此法,偶遇一图,其中不过稍用其意,必多间工笔,未见全以重色皴染渲晕者,此诚谓妙绝千古,若非文敏拈出,必至淹灭无传。今得以古反新,思翁之力也。”[8]

董其昌没骨山水画多以色笔写元人之意,显露出倪瓒、黄公望等的用笔之法,作品如《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仿僧繇山水图》《翠岫丹枫图》等。这几幅没骨山水画作品绘于董其昌五十岁以后,设色由早期的艳丽对比转变为柔和秀润的绘画风格。其中,《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当属董其昌最为满意的作品。《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作于董其昌七十三岁,1628年,绢本设色,长卷式。这幅作品相较于《仿僧繇山水图》没骨山水的文人化特点突出,显示了董其昌山水画笔法之娴熟,画面设色以青绿为主、红树点缀;山石以色笔作披麻皴,色彩变化丰富且统一和谐;山石结构的苔点和远山结构上的横点小树以子久之法写出。

董其昌除了有设色清雅的没骨山水,还有早期设色浓艳的作品,如《燕吴八景图》册页中的《西山雪霁图》,绘制于1596年,是其现存的一幅没骨山水画作品,画面题跋:“西山雪霁仿张僧繇。”与前两幅的笔法不同,整幅画施以平涂、层层积染法,山顶白雪以白粉笔笔堆出。树木以朱砂色稚拙地写出树木相互倚仰姿态,与山体石绿色形成色彩的强烈对比。

2.古雅秀润

《昼锦堂图》是董其昌设色清润的大青绿山水作品,不同于北宗李昭道、明代仇英的勾线填色式大青绿山水,如画中自题:“宋人有《温公独乐园图》,仇实甫有摹本,盖画院界画楼台,小有郭恕先、赵伯驹之意,非余所习。兹以董北苑、黄子久法写《昼锦堂图》,欲以真率当彼钜丽耳。”画面整体色调以青绿为主,色彩富有明度的变化,冷暖对比和谐,设色秀润清朗。树林与山石分别以敷染法、积染法形成色彩浓淡层次的对比,以表现画面的空间结构。此法虽学于赵孟的《鹊华秋色图》,但相较于赵孟树木难以成林的勾点之法,董其昌更多以“染”色表现树林的整体感。董其昌将晚明水墨写意画率性的“染”墨之笔法转换成“染”色之笔法。在董其昌《墨卷传衣图》及《山水册》的《仿北苑半幅溪山行旅图》中,他大肆用墨笔染山、树,笔笔显写意之精神。“染”的笔法在青绿山水画中的运用也从侧面反映了晚明水墨大写意对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董其昌还有一些设色山水画,既不属于青绿山水画,也不属于浅绛山水画的敷色体山水。董其昌敷色体山水以墨笔勾皴为主,设色清薄,介于青绿与浅绛之间,色墨相融。《仿古山水图》册页一开《仿黄鹤山樵》的作品,以墨和赭石色线条交错勾皴山体,山石造型圆融,树木点叶仿黄公望横点墨笔,淡花青最后敷染。《仿古山水图》中《仿唐人诗意图》,淡墨与淡赭石交错以点苔、线皴,最后以花青、赭石清透罩染,画面秀润。

综上,董其昌青绿山水画将墨笔与色笔相结合,以色笔写意,色墨融合统一;设色古朴淡雅,以植物色颜料为主,色彩过渡和谐;画面色彩结构明确,以敷色之法表现树丛层次变化,以积色之法表现山石之体块。

三、董其昌对晚明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明代青绿山水画在集大成思潮的影响下全面复兴。不论是文人画家还是职业画家都探索、研习历代不同样式的青绿山水画。另一方面,明代晚期是水墨大写意的发展巅峰,青绿山水也见“写意”精神,勾、皴、点,特别是染的写意式笔法被运用到青绿山水的设色之中。

至晚明,董其昌青绿作品独树一帜,既有文人画家推崇的设色浅淡的小青绿山水,也有非文人画家擅长的厚重积色的大青绿山水,青绿设色技法集各家之所长。因董其昌身居高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青绿山水作品不仅影响了书画友人及松江画派,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清代画坛及后世画家。赵左是董其昌的书画友人,当时书画市场流传的董其昌书画作品很多为赵左代笔。赵左没骨山水《秋山红树图》,自题:“万历辛亥秋九月华亭赵左仿唐人杨昇”,画面得董其昌古雅秀润,有文人之气韵。董其昌鉴跋:“峒关蒲雪,杨昇妙迹不多传,见此如虎贲中郎。其昌。”蓝瑛是晚明职业画家,少时受“浙派”“院体”风影响,作画工细。因造访孙克弘,蓝瑛结识董其昌并在绘画上受到其指点,师学元人子久画法。故,蓝瑛虽未见过张僧繇作品真迹,其大青绿没骨山水画在董其昌的影响下,色彩明丽、装饰性强,并将董其昌大青绿没骨山水画发展为晚明的画坛潮流。

董其昌古雅秀润的文人化青绿山水画风在清代被四王、恽寿平等承继发展。王时敏是四王中直接受到董其昌传教指导的。王时敏深得董其昌集大成思想,多以南宗文人画家为师,深得黄子久之法。从王时敏青绿山水画《云峰树色图》以及《仿古图册》“仿赵承旨”一开可见董其昌秀润之风。王鉴与董其昌为忘年之交,山水画受到董其昌很深的影响。他的祖父为王世贞,家中历代古画珍品收藏甚丰。王鉴的青绿山水画多自题“仿赵令穰”“仿赵伯驹”“仿赵文敏”,得董其昌启发对三赵的设色之法极为推崇,用笔之法以黄子久为师。正如他在《青绿山水卷》上自题:“余向在董思翁斋头见赵文敏《鹊华秋色》卷及余家所藏子久《浮岚远岫图》,皆设青绿色,无画苑习气。今二卷不知流落何处,时形之梦寐,闲窗息纷,追师两家笔法而成此图,虽不敢望故人万一,庶免近时蹊径耳。戊戌长夏王鉴。”董其昌的影响力不止于清代,近代画家吴湖帆也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山水画以设色秀、润、清、净的青绿山水画为主,五十岁后融进古今多家秀润之风,得董之韵质。

结语

晚明世俗化的审美倾向以及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传统相融合的社会文化背景,催化了董其昌青绿山水画集大成的风格理念。董其昌二十二岁开始学画,由宋入元又由元入宋,深入研习历代青绿山水画样式,不囿于派别门类,从而形成自己的青绿山水画风格。他将南宗文人“士气”与北宗青绿山水画设色技法相融合,变北宗用笔的“勾斫”“斩刻”为南宗率性的宋元笔意,形成文人化青绿山水画风。

董其昌的文人化青绿山水画蕴含着其高超的文人素养,以及“寄画为乐”、平淡自然的审美情怀。此外,他以文人画的审美理念改良青绿山水,造就古雅秀润、平淡天真的文人色彩观。董其昌文人色彩观打破青绿山水画之藩篱,将消逝已久的青绿没骨山水重新赋予文人画审美理念,建构新的文人化青绿山水没骨新风格。可见,他尝试将不同样式的青绿山水之法相融合,淡化青绿山水画之间的边界,表现出文人画家率性、随意的创作心态。

因此,董其昌文人审美理念、创作情怀形成了他古雅清润的文人化青绿山水风格,并且影响了后世画家的色彩观,以及青绿山水的发展方向。

注释

[1][明]董其昌著,邵海清点校,《容台集(下)》,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674页。

[2]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733页。

[3][明]董其昌著,邵海清点校,《容台集(下)》,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第678页。

[4]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731页。

[5]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730页。

[6][7]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360页。

[8][清]安岐,《墨缘汇观》,岭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第240页。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2][明]董其昌著,邵海清点校,《容台集(下)》,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3]俞丰编著,《四王山水画论辑注》,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