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画恽题:王与恽寿平的书画交游

2024-09-26张兵马甜

国画家 2024年3期

摘要:王翚作为清初画坛的领袖人物,一生交游广泛,应酬颇多。与其书画交游,雅集唱和者不乏其人,恽寿平即为其中之一。两人自韶龄订交,四十年间,道谊同心,作画题诗,往来不断,以至促就了“王画恽题”的艺林佳话。然学界对两人具体的书画交游大多一笔带过,鲜有深入的文献考索与详细的图文解读。本文试图对两人的订交时间、往来信札、雅集唱和、图像题咏等艺文活动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以期对王、恽两人的交游文献有所裨补。

关键词:王画恽题;书画交游;雅集唱和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晚称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清初“四王”,“四王”之中,王翚的交游范围最为广泛,据笔者粗略统计,与王翚相交并有诗文酬赠的文人学士多达三百人,几乎囊括了清初诗坛、画坛和政坛的所有精英。然由于王翚不入流的“画师”身份之限制,再加上上层社会的人情寡淡,与王翚真正相知相惜的友人实属不多。恽寿平与王翚自订交伊始,便相知相赏,几十年如一日,可谓至交。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又字正叔,别号南田。恽氏一生寄情诗画,尤善书法,其书秀雅流畅,遒逸可爱,自成一格,时有“恽体”之美誉。因此,每当王翚作完画,恽寿平便以极高的雅致挥毫泼墨,题诗论画,造就了文艺史上的一段佳话。有鉴于此,本文从两人的往来尺牍、画作题跋以及雅集酬唱等多个角度,对王、恽之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异地同心,声相应也”:王、恽的诗书往来

王翚与恽寿平年龄相差一岁,交谊笃厚,相知相赏。两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神交,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至于两人订交于何时,学界历来说法不一。或认为是顺治十三年(1656),其根据是恽寿平《南田画跋》所载:“春夜与虞山好友石谷书斋斟茗快谈,戏拈柯九思树石,石谷补竹坡,共为笑乐,时丙申(顺治十三年)浴佛前二日记。”[1]或认为是康熙元年(1662),其根据是王翚的一段题跋:“岁壬寅年(康熙元年),余与南田先生于昆陵唐氏之半园,一见倾倒相爱也。”[2]实际上,早在顺治八年(1651)左右,两人已有交往。是年,王翚移家北门外的桃源涧,恽寿平随后拈有《王郎移家桃源涧》诗一首。另外,王翚在恽寿平去世后曾动情地说:“风雨鸡鸣,连床共榻,无花不赏,有月同游,又甚相乐也。如此者几四十年,中间虽暂亦暌违,两人之相念则一。”[3]恽寿平卒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再结合文中所言“几四十年”,亦可佐证两人始交于顺治八年左右。

王、恽二人自韶龄订交,四十年间,道谊同心,往来不断,或斟茗煮茶,连床共榻;或诗酒雅集,赏月观花;令后人闻之色艳神飞。检阅恽寿平《南田画跋》,其中“石谷”之名竟然出现了56次之多,《恽寿平全集》中还录有他为石谷画所作的46首题画诗。而他写给王翚的尺牍,更是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如:

一日不见,念吾兄时发于梦寐。

长兄在广陵,必时时念我,弟亦同此一日三秋。

每闲行游,看一山一水、一树一草、一片云、一拳石,无一不思吾石谷也。

意乌目先生具在虞山枫林红翠之间,未易即得晤言,弟又汲汲将去阳羡,竟不能再登西城草堂,快聚十日,此中恨恨,真不可堪也,不可堪也!

时时出阶下望天色,其苦恨可知。手札来,不觉神情欲飞,问天气暮矣,无缩地之术,恨杀。期在明早,即雨,亦当著蓑笠来叩水庭之扉,一呼石谷也。

正月初正欲遣介来相候,因水涸,道路阻塞不通,无计相闻。忽从友人寄到尊翰,喜甚!快甚!弟日夜念吾兄,知吾兄必念弟,异地同心,声相应也。一月望后,悬榻以待,引领以望矣。[4]

“长兄在广陵,必时时念我,弟亦同此一日三秋。”这种类似于爱情的相思之语在《恽寿平全集》中比比皆是。恽寿平对王翚的思念和倾慕几乎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甚至在梦中渴望与王翚相遇。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恽寿平游西湖,晚上客居无锡时,梦见王翚入梦索诗,梦醒之后,遂赋七绝五首以寄之,诗中有“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秋风萧瑟赋愁予,久断琴川别后书”“半园已去西庐杳,剩得南田是素心”[5]等相思语。恽寿平之于王翚的感情犹如骚人之怀美人,见之则喜,不见则忧,令人艳羡。

相较于恽寿平对二人行谊的高调表达,王翚则内敛很多。王翚对恽寿平的评价甚高,但近于客套之语,如“南田子拟议神明,真得造化之意,近世无与敌者”[6]。康熙二十九年(1690),恽寿平溘然长逝,王翚对这位挚友的离世哀恸不已,情感的抒发也较之前明显真切许多。恽寿平辞世时家贫子幼,无人为其料理后事,王翚赠以厚赙,并委托恽氏学生董珙等为之营理殡葬。董珙深为感动,致书王翚云:“要以南田良友如先生,亦足见南田之生平大概,而南田于是乎不死矣。”[7]王翚对恽寿平的情感于生死之时方见浓烈,正如董珙所言:“古人云,一死一生,交情乃真。不谓当今世而犹得见古君子之大义高风,卓绝寻常万倍如先生其人者也。”[8]王翚自己也说“弟与恽先生真性命交”[9]。两人近四十年的神交,随着恽氏的离世而结束,王翚的义举也为王恽之交作了堪称完美的注脚,在文坛与画苑中存留了一段令人叹赏的佳话。

二、“王画恽题,珠联璧合”:王、恽的书画合作

除诗书互答外,更能体现两人交情之深、道谊同心的是“王画恽题”现象。所谓“王画恽题”,通俗来讲,就是“你作画来我题诗”。两人经常合作,珠联璧合,正如时人所说:“凡遇石谷之画,恽寿平必以绝世之姿,辅之以卷轴,信手破墨自有尘外之趣。”南田给王翚信中亦言:“先生之珍图,不可无南田生之题跋,敢云合则双美。”[10]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谓锦上添花。

康熙二十七年(1678),王、恽二人于苏州合作的《诗画十二册》,是“王画恽题”现象的一个典型例证。画册上的水墨山水图均为王翚所作,另外还有16首题画诗,其中有4首为王翚自题,其余皆属恽寿平对题之作。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这件诗画合璧册,既不见于二人《年谱》当中,也未被收录到两人著录之中。有鉴于此,兹将画名与题诗一并录之于下:

第一开《仿黄子久笔意图》

恽题:毫端开洞壑,砚北是方壶。不着寻山屐,身居云海图。

第二开《溪岸枯树图》

恽题:闲窗展观时,觉纸墨间别有一种静气,令人岑然肃然,游思暂忘。

第三开《江天渔笛图》

恽题:溪平沙岸直,霜树扶云立。偶然发幽想,笔与空翠湿。

第四开《俯流听鱼图》

王题:俯流听潜鱼,笠影轻欲坠。隔林如有人,拍手惊飞鹭。

恽题: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许人将去,茶熟香清且自看。

第五开《晚峰无限图》

恽题:烟树荒坡涧路分,鸣泉应向静中闻。翠微忽断前山影,吞吐青崖是白云。

第六开《松下观瀑图》

王题:松下萧萧雨,林端飒飒秋。片云开峡口,瀑色到虚楼。

恽题:秋色不可写,芦花风淅淅。惊起白鸥眠,清江夜吹笛。

第七开《修竹寒泉图》

恽题:紫袍袭御炉香,朝散常于白玉堂。拂地湘帘春昼寒,自家磨墨写。

第八开《松响环佩图》

王题:松响半天环佩,涧吹满耳笙簧。知是前生迦叶,空山容我疏狂。

恽题:南北峰青雨乍分,瀑花飘下雪纷纷。空岩夜久无群动,一点闲灯伴白云。

第九开《柳碧桃红图》

恽题:柳影送遥碧,山桃新破红。登楼花不见,春在墨池中。

第十开《云边落泉图》

王题:云边洒落泉,树里萧疏屋。手持黄老书,闲向溪前读。

恽题:水如罗带山如玉,春烟断处横溪屋。山光迷离空翠来,于此移家老南麓。

第十一开《读易图》

王题:读易未终卷,幽禽啼正娇。溪流漾花厅,不遣过平桥。

恽题:点点沙鸥下绿,轻烟深柳暗花津。谁听隔岸黄鹂好,知有溪堂独坐人。

第十二开《长风巨浪图》

恽题:不因风力怒涛生,谷转盘涡势欲倾。曾记当年拍舟处,秋云南岸听江声。[11]

秦祖永谓王翚“画中小景,颇有风趣,柳汀竹屿,茅舍渔舟,种种景色,具有引人入胜之妙”[12]。事实上,王翚更擅长绘制鸿篇巨制的山水图,但从这幅诗画合璧之作来看,其小景绘制功夫并不弱于大幅山水。再加上恽寿平任意挥洒,秀雅流畅的“恽体”书法,以及意蕴深长,清新可读的小诗,又平添出千幅万幅画面的想象,瞬间将二人怀抱山水、寄情林泉的心旷神怡之态尽显无遗。正如时人盛赞南田诗曰:“吾爱南田客,吐词比瑚琏。文选理精熟,谪仙分气炎。托讽多微辞,洁身竟无染。可惜盛名下,诗为丹青掩。”[13]

“王画恽题”的现象不胜枚举,恽寿平也是王翚画作中题跋最多的人。恽寿平于山水画颇有造诣,因此他特别能领会王翚画作中的旨趣。又加之恽氏擅诗,将王翚画的深意通过诗句表现出来,使王翚画声誉倍增,达到诗、书、画三绝的艺术胜境。可以这样说,王翚与恽寿平的合作,使得画由诗显,诗借画传,极大地促进了王、恽二人的声名远扬。

三、“修禊煮茗,游心翰墨”:王、恽的雅集酬唱

风雅集会,既能游山玩水以涤荡胸次、结交名儒以提高素养,又可以驰骋诗才、切磋诗艺、谈古论今、品鉴书画古器以享文人情趣。[14]因此,清代文人或在山中花间,或于水边船上,品茗清谈、高歌痛饮、吟风弄月,于纵情恣意中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王翚与恽寿平亦是聚会频繁,酬唱不断,共同参与过多次雅集,雅集也为二人交游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康熙十一年(1672),杨兆鲁邀请王翚、恽寿平、笪重光等雅聚近园。几人连床夜话四十余日,修禊煮茗,游心翰墨。园中“西野草堂”“得月轩”“秋爽亭”“四松轩”等胜景连连,常浮舟作西郊之游,引得王翚挥洒笔墨先后作《水竹幽居》《云溪高逸》《迂翁逸趣》《秋浦渔庄》《仿曹知白西林禅寺》诸卷,恽、笪题跋殆遍,被后人称为“海内第一精品”[15]。恽寿平的题诗为王翚的快意之作增辉不少,诗与画的结合让后人得以重游当年秋日的常州。乾隆年间,阮元称这次相聚“名流相遇,浃髓快心”,而当阮元看到王翚与恽寿平的合作完成的《水竹幽居图》时,竟欢喜不已,遂和恽诗一首:“秋雨秋烟淡一湖,湖边柳色接平芜。余家万柳塘前树,仿佛当年入画图。清溪环绕野人家,修竹成丛瘦柳斜。山外淡烟笼一抹,幽居端合静无哗。”[16]可见令其欢喜的原因,还不止因为此图乃文人雅集之后的快意之作,更与恽寿平的题诗大有关联。恽诗七首绝句分别是:

其一

看泉身似未离山,柳路斜通竹涧潭。

一片微茫寒翠合,此中风月异人间。

其二

吹笙天畔起秋烟,晓隐乌皮思渺然。

何必桃花方易世,碧云高卧已忘年。

其三

柳外丛篁声细细,竹间杨叶影丝丝。

瑶风不散神灵雨,如在清都宴坐时。

其四

柴门临涧板桥西,千尺琅翠欲迷。

我自草堂无怨鹤,不须珠树借鸾栖。

其五

渔浦如闻水鸟呼,石淙风雨坐披图。

当时广乐玄池会,飘渺冷风胜此无。

其六

萧寥残叶乡音寒,汀溪上空烟不断。

青尽溪烟入诗卷,秋声长向画中听。

其七

竹阁熏香过夜分,吟秋雨隔窗闻。

应知御史霜毫健,更翦溪藤破白云。[17]

《水竹幽居图》的画面以竹林为主,流水、坡面交互,形成独特的层次,竹林由远及近形成呼应之势。整幅画清朗幽淡,开阔疏远,极力展现出秋水潺湲、竹林清幽的绝佳胜境。再看恽氏所题的七首绝句,将王翚所画之景描摹得绘声绘色。诗中既有笙簧、丛篁、水鸟、秋雨之声,又兼桃花、碧云、琅玕、残叶之色。诗画珠联璧合,光彩照人。此后,王翚又与恽寿平游历宜兴,合作了《恽王合作花卉山水册》。石谷作图,寿平题诗,似乎已成为每次雅集时的“必备节目”。

康熙二十五年(1686)秋,昆山徐乾学向王翚发出邀请。七月十日,恽寿平随王翚与顾祖禹等人共赴徐乾学玉峰园雅集。秋夜众人立于园中,对月清谈,于星汉晶然、清露未下之时,暗睹梧影。石谷作《晚梧秋影图》,寿平题诗并详记此时情景:“秋夜每与王先生立池上,清话久之,暗睹梧影,辄大叫曰:‘好墨叶!好墨叶!’酒酣戏为点笔,如张颠濡发时也。”[18]九月十四日,恽王二人又于北园赏月看桂,是夜千里无云,月色皎洁。王翚作《中秋诗意图》,寿平再次赋诗以助兴,诗曰:“开尽秋云夜景新,青天碧海一闲身。清宵半为离家好,快友能忌作客贫。古木渐疏侵北叶,蟾光未满向西轮。诗成收尽林园趣,风月知谁是主人。”连日来不见月色,唯有今夜景色焕然,古木萧疏,清辉满天,堪称佳景。王翚图尾题跋曰:“丙寅九月望前一日,同南田玉峰看月,因忆汉瞻先生。南田有诗纪事,余为补图,共博一笑,虞山弟王翚。”[19]两人一画一题,颇为默契。从七月到九月,恽王二人于北园看桂,玉峰园池赏月,又遍游碧梧池馆、映千朱子山园,题画作诗,传为佳话。

综上,王翚与恽寿平生于同时,又相知相交长达近四十年,两人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情令人艳羡不已,“王画恽题”现象更是成为文坛画苑中的美谈。诗与画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也在恽、王二人的合作中达到视野的交汇与融合,使得诗画各自所表现的意境,进入更高的层次或者更新的领域,达到了具有再生能力的和谐状态。

注释

[1]恽寿平著,吴企明辑校,《恽寿平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第317页。

[2][3]王,《清晖赠言》,清宣统三年顺德邓氏风雨楼印本。

[4][7][8][9][10]恽寿平,《清晖堂同人尺牍汇存》,清咸丰七年来青阁刊本。

[5]恽寿平著,吴企明辑校,《恽寿平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第214页。

[6]同上,第1111页。

[11]王、恽寿平,《诗画十二册》,济南市博物馆藏。

[12]秦祖永,《桐阴画诀》,中国书店,1983年,第12页。

[13]庄嵋生,《读“六逸”诗有感》,赵震辑,《毗陵诗录》卷一,1923年铅印本。

[14]张兵等,《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57页。

[15]王维,《画本诗心:清初“四王”题画诗的主题内蕴》,《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第95页。

[16]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续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66页。

[17]王,《水竹幽居图》,故宫博物院藏。

[18]恽寿平著,吴企明辑校,《恽寿平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第373页。

[19]王,《中秋诗意图》,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