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4-09-26谢芳

高考·上 2024年9期

摘 要: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是一篇探讨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论文。本文首先分析了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实践策略,包括整合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再次,通过实证研究,本文评估了这些实践策略的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最后,本文总结了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实践探索

一、实践探索的背景及意义

(一)探索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为教学提供新视角和实践平台,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增长,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许多学校和教师已在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总结推广这些实践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

水平。

(二)探索意义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良好劳动习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能力。劳动教育可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可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提高实用性和针对性。劳动教育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机会,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从理论向实践延伸,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要求教师创新方法,改进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旺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道德,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探索可为政府制定完善劳动教育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推动政策落实和

完善。

二、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教学理论基础

(一)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

劳动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个体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以及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它强调通过劳动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1]。劳动素养包括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伦理等;实践能力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则强调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对不同劳动职业的平等态度。劳动教育的内容涵盖了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劳动教育遵循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等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寓教于劳;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得劳动体验;安全性原则确保劳动过程中学生的安全;科学性原则要求劳动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性原则则要求劳动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了解和参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符合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教育实践中强调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可以将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追求。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融合,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这些价值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精

神[3]。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要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融合正是这一改革精神的体现。许多学校和教师已经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实践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融合提供了实践依据和经验借鉴。

三、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现状

在一些高中,劳动教育已经开始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通过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或者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劳动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实践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实际行动来体验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各类劳动竞赛、劳动节、志愿服务等活动,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然地接受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一些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体验劳动价值。在评价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成果时,开始尝试将劳动表现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融合程度有待提高,如何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还需进一步探索。需要加强劳动教育方面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确保劳动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参与度,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是劳动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总体来看,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挑战

1.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差异

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理念和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劳动教育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养成勤劳、自立、团结合作的品质。这种教育理念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能需求,通过劳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则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思想观念的引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需求。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融合过程中,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挑战。

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整合问题

劳动教育的内容通常围绕各种劳动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如农业劳动、工业劳动、服务业劳动等,这些内容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则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强调的是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劳动教育通常采用实践操作、体验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劳动过程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则更多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通过理论的讲解和思想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学生的思考和领悟。如何将两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效整合,使之相互补充,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教师专业能力问题

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融合要求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但目前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同时擅长这两方面的教师并不多见。劳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劳动活动。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引导能力,能够深入讲解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教师往往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而在另一领域则可能知识不足,这种知识结构的局限性限制了教师在融合教学中的能力发挥。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实践操作和体验式学习,后者侧重理论讲授和思考。教师可能习惯于某一种教学方式,而在另一种方式上不够熟练。这种教学技能的单一性影响了教师在融合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融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发展来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但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和资源可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在融合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和思想成长的引路人。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整合

将劳动教育的目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确保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能够通过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劳动教育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结合具体的劳动实践案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在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有机融合,确保教学计划的连贯性和完整性[4]。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环保活动、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想政治理论的力量。结合劳动实践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纳入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如农场体验、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将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选择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同时从中汲取劳动教育的元素。设计与劳动相关的项目,让学生通过调查、策划、实施、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就劳动教育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工人、农民、企业家等,通过模拟真实的劳动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生活和心态,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尊重。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平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

在学期初就制订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衔接。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劳动教育的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如志愿服务、社区参与、校园绿化、生产劳动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劳动的价值。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如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的社区服务基地、企业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5]。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纳入课程成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及时收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反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新教师通常需要通过系统的初始培训,如教师职前教育、实习等,来获取教学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教师在职期间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包括校内外的研修班、工作坊、研讨会等,以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如课堂观摩、教学比赛、教学研究等,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提升教学技巧和课程设计能力。参与专业认证项目,如教师职业资格认证、学科教学能力认证等,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地位和能力。通过参与或开展学术研究,如撰写教育论文、参与教育科研项目等,教师可以深化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理解。通过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学校管理层等职务,教师可以培养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影响和推动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参与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如国际教师培训、海外学校访问等,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教育教学的国际化。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识别不足之处并进行自我更新,教师可以持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实证研究结果

实证研究表明,通过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实践活动使得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研究发现,融合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理解。实证研究显示,参与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学生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是因为教师在实施融合策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融合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在课程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多元。实践活动使得课程不仅限于理论讲解,还包括了实际操作和体验,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实证研究表明,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有助于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需要注意的是,实证研究的结果会因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融合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劳动的认知和尊重。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理解,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了教学设计的质量,增强了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并在学生指导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果。融合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在课程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多元。实践活动使得课程不仅限于理论讲解,还包括了实际操作和体验,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有助于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的成效。

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成长以及课程的丰富和完善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应进一步推广和优化这一融合策略,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考,2023(28):162-164.

[2]许开红.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2):10-12.

[3]周建明.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的路径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6):105-106.

[4]向小琴,苏聪丽.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实践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12):38-53..

[5]王晓南.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